分享

为什么有时想呕吐,读懂身体的自我保护反应,从呕吐说起!

 身体自愈研究者 2019-03-26

不少人有经验,有时候东西吃多了,打一个饱嗝,感觉胃里的食物,似乎要上升到喉咙了,有一种想吐的冲动。这只是想呕吐的一种情况,还有晕车、晕船、孕吐、醉酒,以及患有各种疾病时,都可出现呕吐感。

每个人都不喜欢呕吐感,有几个原因:一是它不舒服,二是给人很脏的感觉,三是比较失礼,四是人会自我心理暗示,认为是自己的身体出了问题。因此,不管是病人,还是医生,也不管是中医和西医,都将呕吐当作疾病反应,总要想方设法的止吐。这样的做法,极可能是错的。

阿根廷足球运动员梅西,是我比较喜欢的足球明星,足球技术和足球品格,都是顶尖的。他有一段时间,犯了莫名的呕吐症。足球是90分钟的比赛,运动强度比较大。在那段时间里,梅西只要在场上奔跑的时间长一点,就有强烈的呕吐感,不得不跑到场边呕吐。

梅西和他的团队,看了不少名医,既找不到原因,也没有解决的办法。后来找到一位意大利的营养医生柏塞尔,这位医生认为,梅西吃了不少垃圾食品,然后通过调整饮食结构,治好了梅西的莫名呕吐。

很多人看到这个例子,只看到了饮食的重要性,却忽略了一个重要的事实,就是身体的自我保护反应。从医学检查上看,梅西是健康的,没有任何疾病。那他为什么会呕吐呢,呕吐当然是为了,将那些对身体不友好的食物,清理出去。

从这个角度看,呕吐就是对身体的保护。这个话有两层意思:一是,身体之所以需要保护,说明身体处于不太好的情况,这是坏的一面。二是,身体还能够自我保护,说明身体的保护机制并未失灵,这是好的一面。将呕吐看成是病态反应,是只看到了坏的一面。想象一下,若是梅西没有改变饮食结构,而是单纯的去吃止吐药,那结果会是如何?

为什么要分成好和坏两方面,来看待这个问题,是想告诉大家一个道理,问题由你看问题的方式构成,身体出现任何症状,都有其积极的一面。俄罗斯有医生说,要爱上自己的疾病,有哲学家说,正确的对待疾病,你将会获得宝贵的财富。这提示我们,身体出现任何问题,不要慌乱不要怕。症状信号本身是中立的,既可能是加重和恶化反应,也可能是好转和自保反应。

既然呕吐,是身体的自保反应,那如何正确的利用,这一自保反应呢?首先,当身体出现呕吐感时,不要刻意压制这种感觉,能吐出来最好。所谓的干呕,并不是真正的干呕,会排出不少废气。

其次,用好呕吐这一规律,还可为身体治病。有民间修行者,利用这一规律,来调理很多疑难杂症。怎么做呢,找一个安静的、安全的地方,比如说一块草地,闭上眼睛,原地慢慢转圈,放松的、自然的转动,心中不要害怕。一般转了几圈之后,人就会头晕。心中仍不要害怕,可以在草地上打滚,通常打滚几次,人可能就会呕吐。

这样一种方式,虽然看起来不雅,但却可帮助身体排出不少废物,其调理效果是非常好的。好到说出来,你们会不敢相信。至于其科学原理,就是通过一些运动形式,来启动身体的自我保护反应,然后身体的自保反应,会促使身体通过呕吐的形式,排出很多废物。

这种运动形式,修行家给它取名为,似有意似无意运动。怎么理解呢?举个简单的例子,当你产生便意时,这是身体自主的无意运动,感受到便意,你立即去上厕所,这是你主观的有意运动。解便的过程,是无意运动在前,有意运动在后,两者达成一致时,就是似有意似无意运动,人才能正常排便。

强调一下,我们通常说的运动,只是指身体外在的动作,也就是有意运动。这里说的运动,还包括身体内部的运动,也就是无意运动。有意运动,就是我们想干啥。它满足我们对身体的使用要求;无意运动,就是身体自己要干啥。它维护身体的健康和正常运转。有意运动和无意运动,可以相互影响,但不是一码事。运动受伤,这是有意运动太过,无意运动跟不上。

有人留言,说请我讲一讲运动对代谢的影响,因此这里顺便,对有意运动和无意运动多说了几句。有呕吐感,是无意运动,做呕吐的动作,是有意运动。两者合二为一,呕吐顺利完成,就是似有意似无意运动,这样才真正对身体有益。这个文章,如果看不懂,可以多看几遍,然后细心体会。

(原创:身体自愈研究者,百家号或微信内搜索“身体自我修复研究者”可关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