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群书治要》中的得人之道

 挺好图书 2019-02-26

       为政之要,在于得人
       哀公问政。子曰: “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故 为政在于得人。 ”——《孔子家语》 ( “得人”对于治理国家、管理企业都至关重要。 ) “夫圣人者,不是而出者也,贤能之士,何世无之。欲王则王佐至,欲霸则霸臣出,欲 富国强兵, 则富国强兵之人往。 求无不得, 唱无不和, 是以天下之不乏贤也, 顾求与不求耳, 何忧天下之无人乎! ” 。——《傅子》 (有能力的人每个时代都有。舜、周文王、周公、齐桓公等都能获得贤者。只是看领导者求不求贤者而已。齐宣王与淳于髡的对话,齐宣王独少一爱:贤才)
     “凡亡国之君,其朝未尝无致治之臣也,其府未尝无先王之书也,然而不免乎亡者,何 也?其贤不用,其法不行也。苟书法而不行其事,爵贤而不用其道,则法无异于路说,而贤 无异于木主也。 ”——《中论》 (天下并不是缺少贤臣,事实是即使有了贤臣,也得不到重用,甚至统治者根本没有想方设法地去求取贤才。 )

       (一) 得人之道
       1. 1) 以善感人 高薪所求,未必贤才
       “夫善道存乎心,无远而不至也。恶行著乎己,无近而不去也。周公躬行礼义,郊祀后 稷,越裳奉贡而至,麟凤白雉草泽而应。殷纣无道,微子弃骨肉而亡。行善者则百姓悦,行 恶者则子孙怨,是以明者可以致远,否者以失近。 ”——《新语》 (能否感召到人才,关键在于领导者自身的修为。如果君主有公心,并且有善、有德,结果就会感召很远地方的人都来投奔、学习)
      “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 ”——《大学》 (领导者若是一个有德行的人, 那么他所感召的人才, 都是德才兼备的人, 这些有德行的人, 汇聚到一起, 众志成城才能将资源最大化利用。 高薪不一定能聘请到贤才。聘请人才关键在于考察人才的德行修养,一味的进行金钱诱惑最终会得不偿失,因为钱财来 的人也很可能因为钱财走。 )
       2)求得贤士,须修己德
      “有清白之志者,不可以爵禄得;有守节之志者,不可以威刑胁。故明君求臣,必视其 所以为人者而致焉。致清白之士,修其礼;致守节之士,修其道;而后士可致,而名可保” ——《群书治要·三略》 (领导者想要求得贤士须修己德) “举贤之本,莫大乎正身而壹其听。身不正,听不壹,则贤者不至。 ”——《傅子》 (举贤的根本,还是在于修正自己的身心,一心听从圣贤的教诲。 )
      “故人君苟修其道义,昭其德音。慎其威仪,审其教令。刑无颇僻,惠泽播流。百官乐 职,万民得所。则贤者仰之如天地,爱之如亲戚,乐之如埙篪,歆之如兰芳。故其归我也, 犹决壅导滞,注之大壑,何不至之有乎?”——《中论》 (君主若有德行,贤德的人就会想敬仰天地一样敬仰他,像爱戴父母一样爱戴他。有德行会感召同类的人相聚。 )
       3)尊贤为大,亲之敬之
     “为政在于得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 也,尊贤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 ”——《孔子家语》 (为政的首要任务就是获取贤才,获取贤才就要靠修养自身,修身要依道而行,而行道要以人为根本。做到适宜关键就在于尊重贤才,依靠贤才)
      “内举不避亲, 外举不避仇。 ” —— 《尸子》 (舜任用了禹、后稷、皋陶等五人,自己便无为而治了。 ) “平地而注水,水流湿。均薪而施火,火从燥,召之类也。尧为善而众美至焉,桀为非 而众恶至焉” ——《尸子》 (尧像舜请教,舜说按照天地的规律去治理,进行自然的感召。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


       2. 1)以礼敬人 选拔人才,贵在尚徳;贤才之德,贵在礼遇
      古人不认为竞争上岗能选出人才,认为礼让的人才是有德行的。 “周公摄天子位七年,布衣之士,执贽所师见者十二人,穷巷白屋所见者四十九人,时 进善者百人,教士者千人,官朝者万人。当此之时,诚使周公骄而且吝,则天下贤士至者寡 矣,苟有至者,则必贪而尸禄者也,尸禄之臣,不能存君矣。 ”——《说苑》 (真正有德行的人,领导者需要很有礼貌地去请求,人家才给一定的建议。这些人做官不是为了私利和官位,而是希望自己的智慧能帮助贤 明的君主,使百姓得利益。从这个角度看来,竞争上岗有可能是选不到人才的。 )
       卫灵公是贤德的君主,对公子渠牟、王林国、庆足、史鰌等贤才都非常尊敬。
      2)礼贤下士,百业兴旺;侮慢贤才,百业不兴  周文王
      “尊圣者王;贵贤者霸;敬贤者存;嫚贤者亡。古今一也。 ”——《孙卿子》 (eg
是他指使的人。文王谦敬礼让,才使得众臣心悦诚服。 )说上等的君主,和他相处的人,都是他的老师;中等的君主所交往的人,都是他的朋友;而下等的君主所交往的人,都

“贤主必自知士,故士尽力竭智,直言交争,而不辞其患” 。——《吕氏春秋》 (贤明的君
主,一定要自己去结交、知遇那些士人。士人会竭尽全力去报答知遇之恩。齐桓公因礼敬管仲而称霸天下,给他三种权 利;魏文侯也是因礼贤下士而称霸诸侯的代表之一,田子方对他的太子傲慢无理,魏文侯不仅没有指责,而且还教导太 子用仁爱之心去结交有德有才之士。 )
     “下士者得贤,下敌者得友,下众者得誉。故度于往古,观于先王,非求贤务士,而能 立功于天下,成名于后世者,未之尝有也。夫求士不遵其道,而能致士者,未之尝见也。 ” ——《尸子》 子贱治单父,其民附。孔子曰: “告丘之所以治之者。 ”对曰: “所父事者三人,所兄事 者五人,所友者十有二人,所师者一人。 ”孔子曰: “所父事者三人,足以教孝矣;所兄事者 五人,足以教弟矣;所友者十有二人,足以袪壅蔽矣;所师者一人,足以虑无失策,举无败 功矣。惜也不齐为之小,不齐为之大,功乃与尧舜参矣。 ” ——《吕氏春秋·察贤篇》 (以前尧舜都是非常谦恭地对待臣下, 这样才招来贤德之士, 帮助他们治理国家。 所以能够举荐贤德的人, 这才是百福的根本, 神明的关键。想真正使百姓归附,礼贤下士、尊敬贤才才是至关重要的。 )

       3. 1)以富安人 富之安之,使贤尽能
      想国泰民安,对于国家的贤人,便更要使他们富裕起来、使人们尊敬他们,让他们得到 很高的位置、得到好的声誉,这样国家贤德之士,才会越来越多。对于真正的人才,首要任 务就是让他们富裕,并给与他们施展才华的舞台,发挥他们的才能,尊敬他们,给他们好的 声誉。 宋燕相齐, 见逐, 罢归之舍, 召门尉陈饶等二十六人曰: “诸大夫有能与我赴诸侯者乎?” 陈饶等皆伏而不对。宋燕曰: “悲乎哉!何士大夫易得而难用也。 ”饶曰: “ 〔非士大夫易得而 难用也, 〕君弗能用也, 〔君不能用, 〕则有不平之心,是失之己而责诸人也。 ”宋燕曰: “夫 失诸己而责诸人者何?” 陈饶曰: “三斗之稷,不足于士, 而君雁鹜有余粟,是君之一过也。 果园梨栗,后宫妇人以相提掷,士曾不得一尝,是君之二过也。绫纨绮縠,靡丽于堂,从风 而弊,士曾不得以为缘,是君之三过也。且夫财者、君之所轻也,死者、士之所重也。君不 能行君之所轻,而欲使士致其所重,犹譬鈆刀畜之,而干将用之,不亦难乎! ”宋燕面有惭 色,逡巡避席曰: “是燕之过也。 ” (尊敬贤才, “富之”是基本要求。钱财是君主您所轻视的,而生命是世人所重视的,您不能用您所轻视的东西来付出,而希望世人能够付出他们所重视的东西。只有生活上有保障,这些人才能 安心于圣贤事业)
       2)渴马守水,难保清廉
      “凡欲为治者,无不欲其吏之清也。不知所以致清而求其清,此犹滑其源,而望其流之 洁也。 ”——《傅子》 (虽然世间存在着傲骨、清廉的人,但百中难去其一,所以仅凭道德修养的约束,不能够使所有官员都洁身自好。明智的君王有必要给予官员丰厚的俸禄,这样可以防止他们的贪心,贪欲止住了,为官者便不会 与百姓去争利了。 )
       3)精简官职,增厚其禄,节其欲望
     “欲治其民,而不省其事,则事繁而职乱。知省其职,而不知节其利,厚其禄也。则下 力既竭,而上犹未供。 ”——《傅子》 (高薪养廉是必要的,但前提是要精简机构、精简官员的数量,这样才不至于给国家造成太大的负担。现在的公务员很多,没有什么事天天看报纸,这样会引起百姓的怨念。高薪养廉既要做 到精简职位,还要做到“知节其利” ,控制官员的欲望)

         4. 1)以公待人 公正待贤,唯贤是亲
       “王者官人无私,唯贤是亲;勤恤政事,屡省功臣,赏赐期于功劳,刑罚归乎罪恶。政 平民安, 各得其所。 则天地将自从我而正矣, 休祥将自应我而集矣, 恶物将自舍我而亡矣。 ” ——《昌言》
       2)尊重贤德,罢黜不肖
       子路问于孔子曰: 「贤君治国,所先者何?」孔子曰: 「在于尊贤而贱不肖。 」子路曰: 「由闻晋中行氏尊贤而贱不肖矣,其亡何也?」孔子曰: 「中行氏尊贤而不能用,贱不肖而 不能去。贤者知其不用怨之,不肖者知其必己财而仇之。怨仇并存于国,邻敌构兵于郊,中 行氏虽欲无亡,岂可得乎?」——《孔子家语》 (中行氏尊敬贤德的人,但却不能任用他们;轻贱不肖的人,但是不能够罢免他们,这就是他灭亡的原因)
       “敬一贤则众贤悦,诛一恶则众恶惧”——《典语》 (赏罚要分明,不能够是非不清、黑白不分) 七不用,一曰主弱亲强,贤者不用;二曰主不明,正者少,邪者众,贤者不用;三曰贼 臣在外,奸臣在内,贤者不用;四曰法政阿宗族,贤者不用;五曰以欺为忠,贤者不用;六 曰忠谏者死,贤者不用;七曰财货上流,贤者不用。——《六韬》 (贤德的人世世代代都不缺乏,只是领导者没有加以重用。领导者应有智慧,擦亮眼睛发现哪些是贤德的人,哪些是不肖的,公平地对待。 )
       3)得师者帝,得友者王
       王者官人有六等:一曰师,二曰友,三曰大臣,四曰左右,五曰侍御,六曰厮役。知足 以为源泉,行足以为表仪;问焉则应,求焉则得;入人之家足以重人之家,入人之国足以重 人之国者,谓之师。知足以为礲砺,行足以为辅助,仁足以访议;明於进贤,敢於退不肖; 内相匡正,外相扬美者,谓之友。知足以谋国事,行足以为民率,仁足以合上下之欢;国有 法则退而守之,君有难则进而死之;职之所守,君不得以阿私托者,大臣也。修身正行不怍 于乡曲,道语谈说不怍于朝廷;智能不困於事业,服一介之使,能合两君之欢;执戟居前, 能举君之失过,不难以死持之者,左右也。不贪於财,不淫於色;事君不敢有二心,居君旁 不敢洩君之谋;君有失过,虽不能正谏以其死持之,憔悴有忧色,不劝听从者,侍御也。柔 色伛偻,唯谀之行,唯言之听,以睚眦之间事君者,厮役也。故与师为国者帝,与友为国者 王, 与大臣为国者伯, 与左右为国者强, 与侍御为国者若存若亡, 与厮役为国者亡可立待也。 ——《贾子》 (圣贤、圣君都是和老师相处,这样才能使人民富裕、国家安定。eg.范献子赏赐清涓,以万亩的良田换善言,对贤德之人非常尊敬。 “君主您如果修明晋国的政治,内得大夫之心,外不失去百姓。那么即使是栾氏之子,又 能够对您怎么样呢?如果您不修明晋国的政治,内不得大夫之心,外又失去了百姓,那么这个船中所坐的人,都是栾氏 的后人。 ” )
       4)进贤上赏,蔽贤上戮
      “进贤者为上赏,蔽贤者为上戮”——《傅子》 (古时的宰相一般都是最能进荐贤才的人担任。鲍叔牙推荐管仲的故事,说自己不如管仲之处有五点,诚心让贤。 )
    “有大善者,必问孰进之;有大过者,必云孰任之。而行赏罚焉,且以观贤不肖也。 ” ——《尸子》

        5. 1)以诚动人 用诚待贤,以得其心
      “君臣有义矣,不诚则不能相临。 ”——《体论》 (周文王去求见太公的时候,一天五次往返;桓公对待管仲极为慷慨,赐予他数座城池作为封赏)
        “故明主之得贤也,得其心也,非谓得其躯也。 ”——《中论
        2)用心感化,切勿虚情
      “世未有不自然,而能得人自然者也。色取仁而实违之者,谓之虚。不以诚待其臣,而 望其臣以诚事己,谓之愚” (只有仁爱之心、只有真诚之心,才能够以诚换诚、以心交心,而不是靠什么谋略、计谋)  
     “使用人如用己,恶有不得其性者乎。 ”——《傅子》 “行德爱人,则民亲其上。民亲其上,则皆乐为其君死矣。 ”——《吕氏春秋》 (eg.赵简子为了臣子胥渠杀掉自己最喜爱的白骡取得肝脏来做药。君主若能够以诚心、爱心来对待自己的属下,属下才能够竭尽 全力地侍奉君主,这是以心换心的结果。 )

         6. 1)以德教人 利人之道,以德教之
     “得人之道,莫如利之;利之道,莫如教之。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管 子》 (教育的目的,是使人善良的方面不断地增长,而使人的过失得以挽救,所以教导的内容就是如何做人。 “育”是“养子使作善也” 。一个国家的国君,应该同时具备三个职能,那就是“君、亲、师” 。 )
        2)正己为先,教禁为次
     “臣闻尧受命以天下为忧, 而未闻以位为乐也。 故诛逐乱臣, 务求贤圣。 是以教化大行, 天下和洽。 ”——《汉书》 (尧诛杀了、驱逐了那些乱臣贼子,一定要求得贤圣的人,来治理国家。所以教化才能够流行,天下才能够和睦融洽。 )
     “故君子为政,以正己为先,教禁为次。若君正于上,则吏不敢邪于下。吏正于下,则 民不敢僻于野。 ”——《政要论》 (领导者首先要做表率,只有正己才能化人) “立德之本,莫尚乎正心。心正而后身正,身正而后左右正,左右正而后朝廷正,朝廷 正而后国家正,国家正而后天下正。故天下不正,修之国家;国家不正,修之朝廷;朝廷不 正,修之左右;左右不正,修之身;身不正,修之心。 ”——《傅子》 (为政者若想治国平天下,必须要从修养自己的身心来做起。教人还是要先正己,自己要去除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嗔痴慢)
       “正道之不行,常由佞人乱之也。 ” ——《傅子》 “唯圣人无私欲,贤者能去私欲也。有见人之私欲,必以正道矫之者,正人之徒也。违 正而从之者,佞人之徒也。 ” ——《傅子》 (佞正的区别)

         7.以道成人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论语》 (道是宇宙和人生的真相,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规律。儒家、道家、佛家,都是以追求道为根本目的,虽然说法不同,但是殊途同归。思考人生的价值何在,人生的 根本何在。有德之人对宇宙人生的真相,都明白了,那么从外面看起来,便会受到众人的支持与拥护;在内而言,获得 的是心灵的坦荡、安宁,所以了悟道的人便会具备“君子坦荡荡”的特点。 )
     “朝闻道,夕死可矣”——孔子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 (君子是指在学道的过程中,虽然没有像圣贤、得道之人那样对宇宙人生的真相彻底地通达明了,但是他能够助人为乐、成人之美,还能够放下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嗔痴慢。 做到心胸坦荡,对人宽容,每一天都是欢心喜悦。小人总是想到自己的利益,谋划别人,成天都是忧虑的境况)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 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 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 其心;欲正奇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 而后意诚, 意诚而后心正, 心正而后身修, 身修而后家齐, 家齐而后国治, 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 厚,未之有也。 ”——《大学》 (自己觉悟,并使得他人也觉悟。 。 “止于至善”就是“自觉觉他,觉行圆满” ,也就是止于道。 )

       小结:得人最重要的就是能够成就他、能够帮助他、能够提升他,这样人才会真正地依赖 于你,而且会非常地尽心尽力地完成自己的本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