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骨神经痛是指坐骨神经病变,沿坐骨神经通路即腰、臀部、大腿后、小腿后外侧和足外侧发生的疼痛症候群。坐骨神经是支配下肢的主要神经干。本病男性青壮年多见,多见于单侧。疼痛程度及时间常与病因及起病缓急有关。 症状表现 本病有根性坐骨神经痛和干性坐骨神经痛两类。 根性坐骨神经痛 引起此病的原因不同,最常见的是腰椎间盘突出,常在用力、弯腰或剧烈活动等诱因下,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具体表现为疼痛常自腰部向一侧臀部、大腿后窝、小腿外侧及足部放射,呈烧灼样或刀割样疼痛,咳嗽及用力时疼痛可加剧,夜间更甚。患肢小腿外侧和足背常有麻木感及感觉减退。 干性坐骨神经痛 引起此病的原因也不同。疼痛常从臀部向股后、小腿后外侧及足外侧放射。行走、活动及牵引坐骨神经时疼痛加重。脊柱侧弯多弯向患侧以减轻对坐骨神经干的牵拉。 患者注意 (1)患者除避免着凉外,适当加强腰腿部功能锻炼,会获得良好效果。 (2)运动后要注意保护腰部和患肢,内衣汗湿后要及时换洗,防止潮湿的衣服在身上被焐干,出汗后也不宜立即洗澡,待落汗后再洗,以防受凉、受风。 按摩穴位 ■肩背腰臀部 秩边穴、大肠俞穴、环跳穴、居髎穴 1 按揉秩边穴 位置 平第4骶后孔,骶正中嵴旁开4横指。 按摩方法 取立位,双手掌根分别按于两侧秩边穴,向外按揉2~3分钟,以局部有温热感或酸胀感为度。 功效 治疗腰背痛、下肢痛、便秘、痔、小便不利、阴痛等。 2 按压大肠俞穴 位置 腰部,离第4腰椎两侧各1.5寸处。 按摩方法 仰卧,屈膝,两手握拳放于腰部,使拳头突出部位对准穴位,利用体重按压穴位。取坐位或立位,两手叉腰,用中指指腹部用力揉按两侧大肠俞约2分钟;或握拳,用食指的掌指关节凸起部点按穴位1分钟。以局部有酸胀感为佳。 功效 治疗便秘、腹痛、腹胀、腹泻、腹鸣、腰背疼痛,还可治疗男子早泄等。 3 揉按环跳穴 位置 侧卧屈股,当股骨大转子最高点与骶管裂孔连线间的外1/3与内2/3的交点处。 按摩方法 取侧卧(伸下腿,屈上腿)或俯卧位,用同侧拇指或中指按于环跳穴,用力揉按20~30次。局部可感到酸胀或电麻感向下肢放射。 功效 对坐骨神经痛、下肢瘫痪、髋关节炎及周围软组织等疾病有防治作用。 4 推按居髎穴 位置 当髂前上棘与股骨大转子最凸点连线的中点处。 按摩方法 取坐位,用拇指指峰用力深推居髎,指力逐步加重,渐渐深透,持续2~3分钟。 功效 治疗腰腿痹痛,瘫痪,足痿,疝气。 ■下肢 承扶穴、阳陵泉穴、委中穴、承山穴、昆仑穴、委阳穴、殷门穴 1 弹拨承扶穴 位置 在大腿后面,臀下横纹的中点。 按摩方法 取立位,食、中、无名三指按于承扶穴,由内向外弹拨2分钟左右,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度。 功效 治疗腰骶臀股部疼痛、坐骨神经痛、臀部下垂、臀肌不发达、痔等。 2 揉按阳陵泉穴 位置 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 按摩方法 取坐位,用拇指指端按于患侧阳陵泉穴,其余4指附于小腿后侧,向外揉按2~3分钟,用力偏重,局部可有明显酸胀或酸痛感,少数人有向小腿外侧放射性麻木感。 功效 治疗黄疸、胁痛、口苦、呕吐、吞酸等肝胆犯胃病证;膝肿痛、下肢痿痹及麻木等下肢、膝关节疾患;小儿惊风。 3 按揉委中穴 位置 腘横纹中央。 按摩方法 取坐位,用中指或食指按于患侧委中穴(拇指按于髌骨外侧或膝眼),由轻渐重地按揉2分钟。 功效 治疗一切腰背部疼痛、腰酸腿疼、下肢肿胀、缓解全身疲劳、膝关节周围疼痛、下肢痿痹等。 4 点按承山穴 位置 在小腿后面正中,当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尖角凹陷处。 按摩方法 取坐位,用拇指点按承山穴1分钟,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度。 功效 治疗腰背疼痛、坐骨神经痛、腓肠肌痉挛、下肢瘫痪、小腿粗大、便秘等。 5 按揉昆仑穴 位置 外踝正后方凹陷处。 按摩方法 单腿跪坐,中指按穴位,将中指立起垂直下按约2分钟。 功效 疏通经络,清热截疟,息风止痢。治疗踝关节扭伤、肿痛、高血压病、失眠、健忘;月经不调、遗精、阳痿、性交疼痛、小便频数等。 6 按揉委阳穴 位置 在腘横纹上,屈膝,当膝关节内侧面横纹外侧端。 按摩方法 一条腿伸直坐下,另一条腿稍弯曲,全身倾向直腿侧,以同侧手臂支撑身体,用一只手按揉穴位,顺时针按揉约2分钟,以感到酸痛感为好。 功效 治疗腹满,小便不利;腰脊强痛,腿足挛痛。 7 按揉殷门穴 位置 臀横纹与腘横纹连线中点稍微向上1横指宽处。 按摩方法 站位,两腿微张开,用中指点按殷门穴约1分钟,再顺时针方向按揉约2分钟,以局部感到酸胀并向上下放射为好。 功效 促进气血循环,消肿瘦臀、瘦腿。治疗臀部和大腿脂肪囤积、腰背疼痛、下肢瘫痪、麻木等。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