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博士自己如果不争气,没有出路是必然的

 人老颠东 2019-02-26


不仅仅是学术

作者:曹广福

来源:曹广福科学网博客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0247-560099.html

编辑:吴伟

博士培养与就业问题是科学网永恒的话题,记得曾经写过一篇博文《博士的就业春天并不遥远》,那篇文章分析了当前高校教师的学历与年龄结构,预见十年内博士的就业状况会大大改观,迄今我依然坚持这个观点。

事实上,目前高校如我这般年龄者至少占10%以上,全国有近千所普通高等院校(不包括高职高专类院校),平均每所院校的师资按1500人计算,1000所院校的教师总数大约150万人,这个数字只多不少。

150万的10%为15万,十年后,这部分人陆续退休了,师资队伍人数将大大松动,那时候我国的博士招生规模即使再度扩大,也不至于超过10万/年,由此可见,十年后的博士就业之路应该不会太艰难。当然,这只是我的预测,正确与否需要事实来证明。

不管怎么说,有一点是肯定的,无论到什么时候,滥竽充数的博士终究不可能有出路。

曾几何时,只要是个博士就是个香饽饽,很多单位不必考察就抢着要,甚至给予很多优惠条件吸引博士们加盟。

世道变化之快远远超出了人们的预期,如今的人才市场早已由卖方市场变成了买方市场,相当多的学校宁可缺编也不愿轻易进人,因为谁都知道在目前的人事制度下请神容易送神难,一旦进了水平糟糕或为人处事存在问题的人,不仅占用了岗位,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还可能增加无谓的内耗,甚至误人子弟。

博士们怨气冲天,大有生不逢时、英雄无用武之地之感,可身为博士是否认真思考过一个问题:“我合格吗?我优秀吗?”博士们可别反过来问我是否合格,我合格与否对你是否能找到合适的岗位风马牛不相及,问我这样的问题一点意义都没有,谁让俺运气好有人要呢?你把矛头指向我只会自讨没趣,还不如认认真真反思一下我提出的问题。

这些年遇到的博士不算多,也不算少,不仅每年招聘少量的博士,还经常参加一些博士的论文答辩,见过很出色的博士,也见过不敢恭维的博士。

与很多人一样,见到优秀的博士恨不能立马挖过来,见到平庸的博士即使牵扯到很多关系宁可得罪人也不想要。说句可能得罪博士们的话,真正用功的博士是没有时间怨天尤人的,他们也知道就业之路的艰难,所以正奋发努力,期望为未来不平坦的人生之路奠定坚实的基础。

我的学生与我一样大多属于平平庸庸之人,算不上有数学天赋,正因为如此,他们大多很踏实,舍得吃苦,所以在就业的征途上总体上还算顺利。我感到自豪的是,不管学问做得如何,他们绝大多数都是讲课的行家里手,也很懂得做人的道理。我不能说这是我的功劳,但让他们多上讲台并且对他们的讲授做出中肯的点评而不是听之任之,这对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绝对有益。

虽说理论上博士毕业后应该有个见习助教的过程,但用人单位总是希望你能尽快进入角色胜任你所承担的工作,而且事实上很多博士一旦走上工作岗位需要马上承担主讲任务。

一些地方院校对试讲或许比重点高校的要求更高,因为他们知道一流的博士通常会选择具有更好平台的高校锤炼自己。说句很多人不爱听的话,选择到二、三流高校工作者往往也是二、三流的博士(极少数例外),地方高校教师的主要任务本来就是教书育人。

所以博士生们应该掂量一下,你适合到什么样的单位工作?如果你自认为具有某个方面的天赋,可以成就一番辉煌的事业,那你不妨将全部的精力用在科学研究方面,最好争取漂洋过海深造一番,将来当个千人爱、万人羡的海龟,或者干脆海不归。如果你觉得缺少某个方面的天赋且对自己的专业兴趣一般,最好现实一点,不妨多花点时间琢磨一下教书育人的诀窍,以期在未来的就业擂台上出奇制胜。

任何人包括博士在内最重要的一件事是了解自己、认识自己,人贵有自知之明,只有这样才能正视现实、面对现实,寻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好高骛远、眼高手低或者自怨自艾、自暴自弃只会让自己陷入痛苦与彷徨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