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昌龄的桃花诗,他虽出生贫寒却交友广泛,而命运却一次次捉弄他

 tng1959 2019-02-26

《古意桃花四面发》

【作者】唐王昌龄

桃花四面发,桃叶一枝开。

欲暮黄鹂啭,伤心玉镜台。

清筝向明月,半夜春风来。

这是王昌龄为数不多写的关于桃花的诗句。

王昌龄生于公元698年,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和李白,王维属于同一时代的中华杰出人物代表。王昌龄的诗以边塞诗闻名,又因为王昌龄善于写七言律诗,因此后人也赞誉他为“七绝圣手”。

而王昌龄早年的时候,家庭非常贫困。他不得不经营着农桑,以维持生计。可以说,王昌龄就是地地道道农民家庭出身的儿子。

在王昌龄刚刚二十岁出头的时候,当时正值唐朝的鼎盛时期。对盛世的无比信仰,致使王昌龄在那个时期写出了大量歌颂大唐一片鼎盛的诗句。其中最有名的就是他的边塞诗,将大漠边关的豪迈与壮阔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若是心中没有一腔热情是根本不可能写出这么优美的诗句的。

《出塞二首其一》

【作者】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依旧是秦汉时的明月和边关,众将士在边关苦苦鏖战久久不得回还,倘若飞将军李广还在世的话,那是绝对不会让匈奴的铁骑踏过阴山半步的。

诗中短短的几句话就将人们心中对战争的形象充分的表述了出来。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简单的几个词,充分地表达出了边关战争雄浑的意境之美。而后面三四两句“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更是每个时代的老百姓都会有的希望和平的强烈愿望。

所以,好的诗文不一定需要华丽的辞藻和复杂的描述,反而有时候把最简单的词汇用在了最恰当的位置就会产生最完美的效果。而王昌龄的这首出塞就是最有力的证明,整体诗文读起来朗朗上口,波澜壮阔,气势雄浑,所以即使流传至今日,却依旧被视为佳作。

王昌龄不仅仅诗写得好,而且还有着一颗积极入仕的心。在经过了不懈的努力之后,王昌龄终于在他人生三十岁的时候一举夺魁,高中进士。但科场的得意并没有让王昌龄获得相应的官职,相反朝廷仅仅让他担任了秘书省校书郎的工作。这个无关痛痒的职位完全不能满足他那愿望可以一展宏图的远大志向。

于是,在开元二十二年的时候他再次应博学宏词科考试,并且再次以优异的成绩上榜。但自此以后,王昌龄的命运不但丝毫不见起兴,反而被一贬再贬。在博学宏词登科之后他仅仅被安排在了汜水尉的职位,面对这种情况王昌龄的内心可谓备受打击。在汜水尉干了五年之后,王昌龄又被贬到偏远的岭南地区,担任江宁丞。

这种仕途的打击对于原先就怀有一腔热血的爱国诗人王昌龄来说还是非常大的。想象一下一位原本内心高傲的诗人,从小开始就有一个报效国家的梦想,并且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的向着梦想的方向无限接近着。而且事实也证明了自己完全有能力可以胜任相对更加重要的岗位,得意实现为国效力的梦想,但朝廷却因为内部的原因,没有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相反却把考试取得优异成绩的人才安排在了无关痛痒的岗位上,这就意味着素来公正的科举考试如今已是形同虚设,这也的确令天下广大寒门学子的心感到无比伤痛啊。

《芙蓉楼送辛渐二首》

【作者】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这首诗,正是创作于王昌龄赴任江宁丞之日。由于内心对朝廷的极大失望,导致他在接到朝廷的调令的时候,迟迟没有上任,在洛阳一住就是大半年,每日都是饮酒浇愁,和友人为伴。这也间接导致了江宁同僚们对于他的非议。

但通读全诗,王昌龄这首诗的整体意境还是非常棒的,寥寥数语就把南国的烟雨和突兀的山峰描写出来了,这些典型的南国景色在诗人的笔下就像活了一般被表现的淋漓尽致。三四两句,表达出了作者的初心不该,依旧希望朝廷能给自己一个公正的结果。同时也表达出了王昌龄对国家的一颗拳拳的赤子之心和依旧存在于内心的美好愿望。

由于内心的极大愤懑,导致王昌龄在江宁丞的位置上总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工作态度不积极。一转眼王昌龄在江宁丞为官八年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这一次王昌龄又被贬为龙标尉,从金陵到龙标的途中,基本上是溯流前往,顺道经过南陵的时候,他还写了一首《至南陵答皇甫岳》,这一年王昌龄已经51岁了。

《至南陵答皇甫岳》

【作者】唐王昌龄

与君同病复漂沦,昨夜宣城别故人。

明主恩深非岁久,长江还共五溪滨。

在龙标,一住也是八年。当他已经是59岁高龄的时候,朝廷终于允许他还乡。

听到这个消息,王昌龄还是很兴奋的。他自小一直在外漂流,虽然不像别人那样,官是越做越大,而自己的官却是越做越小,这也就罢了。而今终于有机会可以荣归故里,了却游子可以还乡的心愿,于是王昌龄顺流而下一路向东。

但命运往往就是很捉弄人,当他行至亳州的时候,不巧正好被亳州刺史闾丘晓认出来了。不知是什么原因,明明他是认识这位大诗人王昌龄的,但是闾却一反常态突然就拔刀相向,当街就把王昌龄杀害了。自此,大诗人王昌龄的生命终于走到了终点。

至于为什么闾丘晓会杀害王昌龄,据后人说是因为王昌龄的诗太有名了,而闾突然起的杀害之心完全是出于嫉妒。而闾丘晓的下场也不是很好,后来在攻打安禄山的时候,睢阳张巡告急,河南节度使张镐下令让闾丘晓前往支援,而闾却畏敌不前,致使睢阳被安禄山的属下尹子奇攻陷,张镐愤怒至极而下令杖杀了闾丘晓。

王昌龄的一生是充满着传奇色彩的,三十岁高中进士,从此开启为官生涯。别人的官一般都是越做越大,而王昌龄做官却是越做越小。

但无论如何,王昌龄作为唐代著名大诗人的光环始终都萦绕在他的周围。即使他时运不济,生不逢时,命运一次又一次的捉弄了他,到了最后也落得个被小人妒杀的结局。但是王昌龄的一生却用最好的诗文记录下了那一特殊历史时期的社会现实和人生百味,也让后世之人得以深切体会那段特殊时期的人物传奇。

时至今日,王昌龄,还有王昌龄的诗,都被深深融入了中华民族的灵魂之中。

-END-

作者:景之,读中华文化,品华夏精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