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哪个说短!成都的味道长得很

 MyTube 2019-02-26

2018烟花秀镇楼 △CHAPA丨冷月之魂

2019年2月19日元宵佳节

正值二十四节气雨水

在全成都人民的瞩目下

339电视塔再次燃放起了电子烟花

但烟花易逝,留得住的却总在味蕾里

在昨晚的元宵节晚会上

张艺兴的一曲《麻婆豆腐》

将咱们成都人耳熟能详的名菜唱成了歌

唱出了川菜的麻辣鲜香

也勾起了不少人对成都味道的思念

听完张艺兴的这首歌

不少网友评论

自己想吃#麻婆豆腐#

纵使烟花易冷

成都味道才真正留得住人

成都

这座让没来的人向往

来过的人难忘的城市

不仅是因为这里有闲适安逸的生活节奏

更因为成都的美食征服了许多人

而成都也是全中国第一个

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的“世界美食之都”

所以不到成都尝一尝正宗的成都美食,那简直就是白来成都

有人说

如果要讲述这座城市的故事

那美食就是她最深刻的记忆

还有人说

成都的街头巷尾飘来的阵阵香味儿

是其他城市不曾有过的美好

那么,成都的美食都在哪儿?

让我们一起跟随美食地图

听听老成都的故事

听听这些老字号的前世今生

带你找回那令人念念不忘的成都味道

说到川菜,许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

麻婆豆腐 

麻、辣、烫、香、酥、嫩、鲜、活

川菜该有的,它全都具备

如果你身边有一家“陈麻婆豆腐”

这里总有人排队

大家都是为了一道“麻婆豆腐”来的

一锅热油,炒出辣椒面的香味,加上蒜蓉、豆豉、豆瓣酱等调味料,然后加入雪白的豆腐,青色的蒜苗再撒上牛肉碎末,美味十足。

而在这新鲜热辣的美味背后,有一个150年历史的故事。

#麻婆豆腐#的前世今生

陈麻婆豆腐始创于清朝同治元年(1862年),开创于成都外北万福桥边,原名“陈兴盛饭铺”。

老成都陈兴盛饭铺场景复原

店主陈春富早殁,小饭店便由老板娘经营,女老板脸上微麻,人称陈麻婆。

麻婆豆腐创始人

当年的万福桥是一道横跨府河、不长却相当宽的木桥。

20世纪70年代的成都万福桥

桥上常有贩夫走卒,推车抬轿下苦力之人在此歇脚、打尖。光顾“陈兴盛饭铺”的主要是挑油的脚夫,这些人经常是买点豆腐、牛肉。再从油篓子里舀些菜油要求老板娘代为加工。

成都万福桥场景再现

日子一长陈氏对烹制豆腐有了一套独特的烹饪技巧。

烹制的豆腐色味俱全,不同凡响深得人们喜爱,陈氏所烹豆腐由此扬名。


陈麻婆豆腐的选材软硬适中,筷子不会夹碎,入口又很鲜嫩,有一种鸭血般的质地。等豆腐完全在嘴里消失之后,那股麻劲儿才会在口腔里弥漫开来,麻得恰到好处。

地址:青羊区青华路10号附10-12

人均:53元

被“美国2017餐饮排行榜”

选为“年度开胃菜”的成都著名小吃夫妻肺片

到底有着什么样的故事呢?

#夫妻肺片#的前世今生

上世纪30年代初,成都金河街黄冒中心的门口,常有一对夫妻挑着担子来此摆摊,卖的是凉拌牛肚、牛肺、牛肠、牛头皮。这些东西都是牛身上的“边角余料”和“废料”,可这些东西经过夫妻俩精心研制的配料拌出来就让人垂涎三尺。

由于夫妻俩总是默契配合时间长了,顽皮的学生就用纸条写上“夫妻废片”悄悄贴在夫妻俩的背上或者担上,有的还大声吆喝:“夫妻废片,夫妻废片……”一个品牌就这样诞生了。

因为“废片”两个字不好听,便取“废”的谐音“肺”,最后改为“夫妻肺片”。牌匾为金字黑底,由书法家赵蕴玉亲笔题写。

夫妻肺片从1933年创业至今,已有86年的历史,现在夫妻肺片的制作技艺已传承至第三代,被认定为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如今在很多川菜馆都能吃到这道菜

为了把这道菜传承下去

成都市饮食公司成立的技师工作室中

专门成立了夫妻肺片非遗传承室

地址:成都市总府街23号

人均:64元

说起成都的小吃“大家”

抄手当属龙抄手

水饺有钟家,钟水饺

豆花,则非小谭豆花莫属了

店门面旁的一副对联:

“四代调五味,一店香百年”

短短两行字,更是描绘出了这家百年老店的历史

小谭豆花

#小谭豆花#的前世今生

谭豆花始创于上世纪20年代初,原为一摊担,摆在成都安乐寺,业主就是谭玉光,以经营豆花和面条为主。因其制作的豆花面麻辣味厚、实惠方便,受到众食者喜爱,起名“谭豆花”。后来生意偏好,便开店经营,迁至成都闹市区的盐市口经营。

改革开放之后,盐市口地区进行城市改造,“谭豆花”被拆除,餐馆一度歇业。近年来,谭氏后人予以恢复,以“小谭豆花”的店名开业于西大街,经营以豆花面为主的多种川味小吃,保持着物美价廉的传统,受消费者欢迎。

大街小巷有很多豆花和豆花面

为什么小谭豆花就分外受欢迎呢?

小谭豆花十分讲究豆花制作工艺,直到今天仍然坚持自己制作豆花。调料也是用上等原料精心配制而成的,麻辣味厚。

小笼蒸牛肉、馓子豆花、甜水面,

是小谭豆花的必点菜品。

滑嫩的豆花配合着牛肉的香味,

酥脆的馓子也吸收了料汁的浓香。

咸中带甜的味道,

让咸甜两党终于能“化干戈为玉帛”。

薄薄的牛肉肥瘦相间,

耙软的土豆入口即化。

一口咬下去肉香四溢、肥而不腻,

赤裸裸地体现出了川菜“鲜香麻辣”的精髓。

 “甜辣口,有嚼劲”是这道菜独有的特点,

手工制成的粗面条淋上香辣酱汁,

扎实的饱腹感让这碗面成了老成都人的最爱。

地址:西大街86号附13号(西大街店)

人均:15元

许多成都人的儿时记忆里

都有一串糖油果子

那香甜软糯的味道让人难忘

白驹过隙,哭闹着的小孩已长大成人

而糖油果子也从一串5毛变成4元

如果说红糖糍粑

只是糯米与油间擦出的小小火花

那么糖油果子

便是它俩间激情的碰撞

#糖油果子#的前世今生

在吉祥街有一家糖油果子,叫邓记新一代糖油果子铺,老板在这里卖了几十年的糖油果子了,每天中午或者下午路过这里,都排了长长的队伍。不过最近这家店将全部搬到三道街。老板说,为了让大家找得着,他得慢慢搬。“万一喜欢吃的人找不到了,还是很遗憾。”

邓记的老板说,其实早在一千年前的宋代,糖油果子就已经出现了,他的糖油果子好吃的秘诀只有一个,几十年如一日。“这么多年来,我只做糖油果子,其他的我也不会做。每次听到别人告诉我,‘我穿城专门来买糖油果子’之类的话就很感动,而且很受鼓舞。如果说靠什么力量坚持只做一件事,那就是食客对糖油果子的爱吧。”

那么问题来了。

邓记到底有多火?!

跟着青羊君去看看你就晓得了!

去了邓记,看到前面十几个人,想想不多,排起!抬头就看到邓师傅摆弄已经空了的簸箕,掀开袋子重新倒糯米粉。

一锅要做15-20分钟,为了心爱的糖油果子,等吧!

油锅咕噜咕噜冒,白生生的果子慢慢焦成金黄,师傅洒芝麻的动作行云流水,一下一下,洒在等得发慌的心尖尖上。

红糖浓郁到可以拔丝!真正的外酥里糯,脆皮和着糖衣一咬滋啦响,里头的心子香而甜。

地址:中同仁路与吉祥街交口杨师修车店旁

人均:4元

青羊君不知道有多少人能够坚持三十年只做一件事

日复一日

几乎无休

但是我知道有人会坚持做好这一件事

不忘初心

方得始终

青羊区金丝街45号是一个很普通的老小区

门口有着流动的商贩

有着跟所有老小区相似的旧大门

大门上挂着邱二哥锅盔的简易招牌

进门的一边搭着两间低矮的房间

也是邱二哥做锅盔的地方

邱二哥在这里已经做了近三十年的锅盔


这是一个连窗户都没有的小棚子

木桌一张    电灯一盏

炭炉一个     簸箕三两

外加中等个子有点胖胖的邱二哥

普通的器材普通的人

却诞生了让许多人赞不绝口的味道

从1987年2月24日到今天

藏在旧院里的小铺子已经快32年

始终坚持在同一个地方做一件事情的人已经很少很少了

有人问邱二哥你还会继续做下去吗

他说那是肯定的啊

也许,能够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也是一种幸福吧


只是希望这样的手艺能够传承下去

让更多的人能够吃到儿时的味道

地址:青羊区金丝街45号

人均:3元

#青羊君说数据#

第十五届成都国际美食节暨2018美食之都成都火锅文化月青羊区主题会场“成都美食节全城逮锦鲤”评选活动

据了解,青羊区拥有成都近70%的中华老字号品牌和众多的高中低端各式特色的餐饮企业,因此成为名副其实的餐饮资源大区。经过持续不懈的打造和推广,已经拥有了一张“美食青羊”的地域名片。

作为成都重要的美食旅游产业集聚地

2018年,青羊还举行了“美食之都,味在青羊”的大型美食活动

说了这么多

青羊君都饿了

对美味的渴望源自人类的本能

美食带给人的喜悦

与时间无关

与地理无关

无论是在家花几个小时做一顿饭

还是去一家百年老店吃一份精致的菜

同样令人欢喜

成都是名副其实的美食之都

在青羊,麻婆豆腐、夫妻肺片、小谭豆花等各种老字号小吃

正在构建具有“老成都、蜀都味、国际范”的美食消费新场景

邱二哥锅盔、邓记新一代糖油果子等成都传统的小吃

正在用他们几十年如一日的传承锁住记忆中的味道

才有了现在的“美食成都”  “美食青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