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五色令人目明”改为“五色令人目盲”,到底为什么?

 天宝堂一山人 2019-02-27

《道德经》版本有103种之多。古书在上千年的传抄、刻印过程中难免出现错误,因此,在不断地出现校订本,迄今为止,校订本共三千多种。其中,晋王弼《老子道德经注》,浙江书局重刊华亭张氏原本(简称“王弼本”);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老子》帛书甲、乙本(简称“帛书本”);湖北荆门郭店一号楚墓出土《老子》甲、乙、丙三组竹简本(简称“竹简本”),是三个最重要的版本。读老子至少要三版同读才能兼听则明。

笔者继续分享三个版本第12章(以王弼本顺序为主,为更好的理解原文之意,以后都用繁体字表达原文)。

王弼本《道德经》 12章【原文】:五色令人目,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tián)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是以聖人為(wèi)腹不為(wèi)目,故去彼取此。

帛书版《老子》56章【原文】:五色使人目朙,馳騁田臘使人心發狂(乙本补,原文缺),難得之貨使人之行,五味使人之口,五音使人之耳聾。是以聲人之治也,爲腹不爲目。故去罷(罢)耳此。

楚简版《老子》甲简【原文】:无

①五色:青、黄、赤、白、黑。此指色彩多样,也可指繁华世界。

②五音:宫、商、角、徵、羽。这里好听的音乐。

③五味:酸、苦、甘、辛、咸,这里指各种美味。

④朙与盲,朙古通“明”,好多人解释是抄写错误,笔者最不认同这样解释,古人的严谨比之现代人强的多,能够抄写书籍的人,更是古人中的翘楚,一篇文章处处出错字,简直是对古人的侮辱。不能无法用通假字解释,就一概说是抄写错误。从“耳聋”,可以推断上半文都是在举例,说明下文观点,而且肯定是事物不好的一面。所以明肯定不是在夸奖,笔者认为可解释为,令人瞩目。古人在这一章也是这样认为,但受到儒家思想影响或者“聋”这个字影响,将一个客观现象,改写成贬义,就成了盲。

爽与,,从口、相,意指品味,回味。而古人同上改写为爽,意思是味觉失灵,生了口病。古代以'爽'为口病的专用名词。

方与妨,方,辨别,方法。。而古人同上改写为妨,阻碍,伤害。

⑦田臘与畋(tián)獵,田猎与腊祭,天子田猎后都有献祭之礼,春秋祭祀天地,冬腊祭祀先祖。畋(tián)獵:打猎。

这一章,两个版本完全不是一个意思,

笔者这样理解这句:

王版:色彩缤纷,会让人的眼睛失明。纵马田猎,会让人的心脏发生癫狂。难得之货,会让人的品行受到妨碍。味道纷杂,会让人的口舌麻木。声音喧杂,会让人的耳朵失聪。因此,圣人是为填饱肚子,而不是为感官享受。所以,去除那些声色犬马,物质欲望,而选择这种朴素生活。这改写完全靠拢儒家,尤其是宋儒,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笔者在这里假设一下,可能是宋代为符合当时思想,将这一章改写,将客观现象改写成贬义,从而符合当时社会主流。

帛书版解释;色彩缤纷的事物,使人瞩目。纵马田猎,使人心襟动荡。难以得到的贵重物品,使人的行为失常。美味佳肴,使人回味。动听美妙音樂,使人倾听(这样解释才符合常理,符合客观事实,这些事物本身就让人向往)。所以圣人的处世之道是(“爲腹不爲目”是比喻,不能直接翻译)注重事物的本质而不被外表所迷惑,例如:馒头的本质是事物填饱肚子,好看的馒头也是为了填饱肚子。也就解除,去掉了迷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