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姜老刀:一人两宠三餐四季 | 上书房

 昵称62426367 2019-02-27

孤独做饭的人,不一定不会幸福。《日食记》中所展现出来的正是现代都市人所向往的生活状态,一人两宠三餐四季,足矣。就像《日食记》传达的那样,一个人也可以很精彩,反正,人生最终还是要由你自己来消化。外链代发包收录

Hot Book

《日食记》

“如果没有故事,食物就只是食物而已。”

作者:姜老刀

出品方:ONE · 一个

很多人了解和认识“日食记”和姜老刀是从一只叫做“酥饼”的白猫开始的。

2013 年 6 月,姜轩在街边捡到了一只纯白色流浪小猫。因为家里已经养了一猫一狗,就将小猫取名酥饼,并放到了工作室饲养。半年之后,一部叫做《圣诞姜饼人》的短片在微博上迅速火爆。这部由微博账号“日食记”推出的美食短片,记录了一个圣诞姜饼人的诞生过程,温暖而文艺的风格得到了大量年轻人的追捧。

姜老刀的名字源自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一个卷烟品牌“老刀牌”。这个牌子的香烟在民国时期颇受文艺界人士欢迎,与“哈德门”“大前门”“三炮台”等牌子齐名,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常被用作联络代号。

上世纪 90 年代,正在读高中的姜轩开始偷着抽烟,因为没钱抽不起贵品牌,就爱在杂货店买“老刀牌”烟,杂货店老板有着很好的经济头脑,一包烟卖两块钱,他就拆开,一根卖两毛。很快电脑和互联网开始普及,姜轩给自己起了“姜老刀”这个网名,一直沿用至今。“姜老刀”这个名字背后藏着对过去的追忆和青春期的叛逆。

会做饭这项技能,在姜老刀的每个人生阶段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甚至左右了他的人生走向。

父亲插队在甘肃,母亲是当地人,姜轩初中时是走读生,每天都要回家吃饭,但父母在工厂工作,一忙起来就没法回家做饭,姜轩的脖子上总是挂着一串钥匙,如果家里没人就要自己解决吃饭问题。很多时候父母留给姜轩的都是一个白馒头加一些辣酱,于是拥有做菜的技能就尤为重要了。慢慢地,姜轩发现如果中午能自己做点儿吃的,顺便还能给晚上回家的父母留一些的话,父母对自己的态度会相当不同。

当认识到这项技能可以带给自己诸多好处后,姜轩的厨艺开始“突飞猛进”,他很快就学会了蛋炒饭和番茄炒蛋等基础菜式,学会了用瓶子腌制番茄酱,学会了大多数父母都会做的菜。每次父母去开家长会,姜轩都会在他们回来之前做一桌子菜,等他们回来,因为“这样很有安全感”。

长大后姜轩成了姜老刀,他组织过一个乐队,自己担任贝斯手加队长。作为队长,除了代表乐队去谈商业合作,姜老刀还要负责每次排练后请大家吃饭。

“那时候我们都特理想,住出租屋,瞒着家里人不上班,整天排练。吉他手跟我一块儿住,这个家伙除了弹琴泡妞,基本属于生活不能自理的类型。因此做家务和做饭的事情都是我来。那时候经济来源少得可怜,因此我就买了好多快要腐烂的番茄,做成番茄酱,买一些鸡蛋,做番茄炒蛋饭给大家填饱肚子。偶尔吃上一顿肉,两个人可以瞬间显露出最原始的本能。就这样,吃了几乎大半年。很奇怪,永远都不会腻,现在我依然会经常做番茄炒蛋,因为会吃到记忆的味道。

最终乐队无疾而散,之后,姜老刀加入了影视公司,再后来自己创业。在拍摄《日食记》系列短片并火爆之前,姜老刀的团队是一个标准的乙方团队,主要以替客户拍摄宣传片和 TVC 为主要糊口来源,偶尔会做一些自己觉得好玩的视频。《日食记》是姜老刀为公司员工做宵夜的时候,灵感突发创作的美食短视频节目。

《日食记》系列短片中最开始只有两个角色,姜老刀和酥饼,慢慢才出现了其他员工的身影,甚至充当主角,比如肉圆妹、小胖。但很多老粉还是最喜欢看姜老刀亲自出镜,视频中的姜老刀留着胡子,用灶台火点烟,单手打蛋、煎肉、煲汤……从没有一句台词,安静地周旋于厨房,最后再伴着猫把刚刚做好的饭狼吞虎咽地吃掉。

每一集《日食记》结尾都会有点睛的字幕出现:“相信爱的人,才会和爱相遇”,抑或“在冷酷和粗暴的世界里,独自用温柔的方式生存下去”,“没有廉价的食物,只有廉价的成见”,“需要面对的,是自己所确信的路,别人的评判,就留在猫背之后”……

《日食记》拍过《圣诞姜饼人》《阿婆的肉圆》《茶叶蛋》……在罐头场,有一个专门的美食组,美食组的员工毫无疑问都是喜欢钻研做菜的。姜老刀会和他们一起商量一样菜应该怎样做才更严谨,反复试做与品尝,直到大家吃完觉得还不错,然后把全部食材量化,让愿意去做的人可以按照视频做出一模一样的来。

当然,《日食记》的重点是激发你想要去做饭的热情,至于你做不做,那是另外一回事。

《日食记》也拍过喂流浪猫的老奶奶。和那些食物一样,驼背的老奶奶和她所喂的那些猫在姜老刀的镜头下只是被平淡冷静地记录着,不做任何评判和道德绑架。尽管姜老刀在自己家的后院搭了流浪猫的房子,他喂的一只流浪猫妈妈还曾在这个猫房子里生了五只小猫,尽管罐头场公司会定期免费给员工发猫粮,让他们自己去喂流浪猫,姜老刀却并不会在自己的微博上为流浪动物救助发声

他始终坚信,认可他和他所传递的价值观的人,自然而然会知道应该怎么做,“你没有办法用网络上的文字去教会一个人怎么生活”。就像他一直在努力撕掉美食博主的标签——做饭仅仅是为了饱腹,把食物拍得华丽并不是他想要的,当然饱腹的同时能做得好吃就更好了——美食并不是他生活的调剂品,而是每一次助他渡过难关的重要存在。

在姜老刀自己看来,《日食记》的走红有偶然因素也有必然因素,“偶然在于我们并没有想到这个短片会得到大家的喜爱,而必然在于,《日食记》是反映我们工作和生活状态的表达,推出这样的视频也是早晚的事儿。现在最让我们欣慰的就是,可以做着自己喜欢的东西糊口,荡起双桨跟甲方说拜拜。

2018 年下半年,《日食记》同名书籍出版,姜老刀开始每个周末都要去不同的城市签售。这并不是一本告诉你如何做菜的食谱,尽管书籍出版之前很多网友和从事出版工作的朋友告诉姜老刀应该或者只需出一本食谱。

但很明显,仅仅一本食谱并不能让通过做饭传递自己人生感悟和处世态度的姜老刀满意,于是他就像当初推出《日食记》系列短片一样,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用文字讲述了一系列人与美食的故事,很多都是他自己的故事。比如耳光炒饭,因为据姜老刀的奶奶介绍,以前平时都是白炒饭,到了节日的时候会在炒饭里增加很多食材,以至于小时候的姜老刀,即使打他的耳光,也不会停下继续吃的节奏。

这是一部有点儿温情、有点儿治愈的故事集,展现了在衣食住行这些最基本的需求里的、动人的、记忆的闪光点。

与《日食记》系列短片相比,《日食记》一书承载了更多姜老刀用影像难以说清的情感,一贯的克制。当然这本书也并不是完全的不讲菜谱,书中还附了一个小册子,以手写体的方式介绍了耳光炒饭等书中提到的几种菜肴的做法,以及那只叫“酥饼”的猫,还有姜老刀的厨房以及一些常用工具等等。

现在的“日食记”也已经成为一个 IP,不仅包括《日食记》系列短片(到目前为止每集平均播放量超过 2000 万)、《日食记》同名书籍,还包括一个同名微博账号(粉丝数 1716 万)、微信账号,白猫酥饼的微博账号(账号名“酥饼大人”,粉丝数 546 万),淘宝店铺“姜叔的日食记”(粉丝数 90 万,售卖挂面、辣酱、咖啡、厨具等日食记自主研发的周边产品),一家位于上海南京东路世茂广场的线下实体店。

食物本无感情,但若是和人结合在一起,就会产生出不一样的情丝。同样的饭菜,在饥肠辘辘时吃和在酒足饭饱时吃味道决然不会相同。人生中某些特定时期、特定场所、特定的人,与之同时出现的食物总会给人留下特殊的记忆,多年之后,你甚至可能已经记不清那顿饭的细节,但每当回忆再现,彼时的味道总会爬满舌尖。

很多时候,吃的是饭,也是回忆:老板来份回忆,不放香菜,多加葱花。食物才是最切实际的慰藉。

More...

01

《历史的温度》

从宏大的叙事,走向历史的细节

作者:张玮

出版方:中信出版社

坚守气节的叶名琛,为何背了“千古骂名”?严复的人生,因何最终拐了个弯?拿过诺贝尔文学奖的丘吉尔,他有着怎样的另一面? 在张玮抽丝剥茧般的描述中,史书上的一个名字、一件事,都能呈现出一幅幅生动而鲜活的画面,历史不再是冷冰冰的年份和数字,而是一个个有温度的故事,一个个有血有肉的真实的人。

02

《费孝通社会学经典珍藏系列》

在当下再读经典

作者:费孝通

出版方:中信出版社

费孝通社会学经典珍藏系列由费老后人直接授权,选取了费孝通本人指定的四本必读著作 ——《江村经济》《生育制度》《乡土中国》《乡土重建》,并邀请到知名经济学家周其仁、知名财经作家吴晓波以及费老生前助手张冠生先生领读推荐,带领读者在当下再读经典,重新发现经典的价值与意义

03

高更——探寻生命本真之美的倔强灵魂

在传说和现实之间找到平衡

作者:【美】琼·哈格罗夫

出版方: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高更在绘画方面的卓越成就获得了公认,但他在雕塑、陶瓷和写作领域的创作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近几十年来发表的令人振奋的论著和诸多的展览为我们提供了观察这位艺术家的新视角。本书将利用最新的研究成果,在高更的生平背景和特定的历史时刻中审视他的全部作品,全面介绍他使用的所有媒介和他全新的使用方法。

文 | 康荦

编辑 | 李清莉(实习)

资料图片 | 出版方提供

如果有天堂,那一定是图书馆的模样丨人间指南

让我们在这座小小的城池里谈谈爱丨人间指南

逃离北上广,逃去北上广的对面丨人间指南

郭麒麟 破影而出丨COVER PERSON

布拉德·皮特:不会盖房子的制片人不是好演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