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穴的药理集锦 【14】

 农艺师农场 2019-02-27
71、小儿生长痛——膝顶 膝眼 足三里 阳陵泉 委中 承山穴

3至5岁与8至11岁年龄层的幼儿,白天活蹦乱跳的小朋友,夜晚却三不五时哭闹的说脚好痛,这可能就是生长痛在作祟。小儿生长痛的发病率为5~9%,主要发生于生长较快的孩子,年龄在2岁~12岁,以4~9岁为最多见,男孩多于女孩。
其诱因包括以下几点:
活动过多(如在某幼儿园集体郊游后第二天,多名孩子同时出现腿痛)。
有生长痛与低钙关系受凉因素(天气变化或夜间受凉)。
上呼吸道感染(有学者认为病毒可引起生长痛)。
个体因素(有过敏体质的儿童容易得生长痛)。
骨骼生长迅速儿童骨骼生长迅速,而四肢长骨周围神经、肌腱、肌肉生长相对较慢,因而产生牵拉痛。
代谢产物堆积过度活动,或发育中组织代谢产物过多,引起酸性代谢产物堆积,从而造成肌肉酸痛。

生长痛----取穴膝顶 膝眼  足三里 阳陵泉 委中  承山    每天睡前按摩一次

食补方 :

山药蹄筋汤
组方:山药 25O克,猪蹄筋(其他动物蹄筋亦可) 100克,调料适量
制法:将猪蹄筋泡软、洗净、切段,加清水适量炖沸,调入山药及调料,文火炖熟服食。
功用:养肝益肾,通络温筋。


72、结肠炎——神阙穴  中脘穴  关元穴  足三里  梁丘穴


结肠炎属于中医“泄泻”范畴,临床上主要表现有:腹泻、腹痛、粘液便及脓血便、里急后重、甚则大便秘结、数日内不能通大便;时而腹泻时而便秘,常伴有消瘦乏力等,多反复发作。
用艾灸取穴治疗结肠炎,可以调整阴阳、补胃健脾、驱寒补热、健脾和中,没有药物的副作用。只要坚持配合治疗,有效率是100%。治疗原则:调整胃肠气机、祛邪利湿、温肾健脾。


取穴:神阙穴  中脘穴  关元穴  足三里  梁丘穴
说明:用艾条悬灸,或隔姜灸、隔蒜灸都可以,如果直接灸会更好一些。每天艾灸1-2次,每次每穴10分钟。10天为一个疗程,20天后有显著疗效。




73、慢性前列腺炎——


A、足部疗法:按摩足部的肾、输尿管、膀胱、垂体、生殖腺、前列腺、上身淋巴结、下身淋巴结反射区



B、艾灸疗法:中极、会阴穴

中极穴位于下腹部正中线上,当脐下4寸处,乃任脉与足三阴经的交会穴,又系膀胱募穴;会阴穴,在会阴部,当阴囊与肛门连线中点处。两穴均有补肾培元、清热利湿功能。加上艾(灸)火的热力(温热刺激),共奏补肾通淋、温经通络、行气活血、祛湿逐瘀、消肿散结作用,能缓解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引起的疼痛,减轻症状,直到症状逐渐减轻、消失。



方法:先仰卧或坐位取中极穴,用艾条悬灸20~30分钟后,再俯卧屈膝(膝胸位),使会阴部充分暴露,以此穴为中点,用艾条悬灸,由尾骨尖开始,越过肛门,经会阴沿阴囊后中线至其尽处,来回灸20~30分钟。灸至局部皮肤红晕而不灼热能耐受为度,每天一次,严重者每天2~3次,10天为一疗程,中间休息2~3天,再做下一疗程,连续2~4个疗程。




74、阳萎——

艾灸疗法】艾灸治疗阳萎:

中医认为,阳痿的病机主要有两种原因:

一是命门火衰:恣情纵欲,或少年时手淫过频,损伤肾气,命门火衰,宗筋失养;或惊恐,伤肾,思虑太过,暴怒悲悔等情绪大起大落,耗损肾精,宗筋失养而成阳痿。即《类证治裁》所说:“伤于内则不起,故阳之痿,多由色欲泻精,斫丧太过,或思虑伤神,或恐惧伤肾”,从而导致阳痿。




二是湿热下注:酗酒伤身,或饮食过于厚味,脾胃受伤,运化失常,湿浊内生,郁而化热,湿浊下注,宗筋驰纵而发阳痿,但此类阳痿较少见,如张景岳曾说:“火衰者十居七八,火盛者只有之耳”。 艾灸早在数千年前就已经被用于治疗疾病,实践证明,艾灸疗法治疗阳萎有非常好的效果。




取穴如下:(一)命门火衰 主证:阳事不举,或举而不坚,面色苍白,形寒肢冷,头晕目眩,精神不振,腰腿竣软,舌淡苔白,脉沉细,若兼心脾损伤者,则有心悸胆怯,失眠等证。


治法:取任脉、足少阴经穴为主。


处方:命门  关元  肾俞  太溪。:命门火衰,肾阳不足之阳痿,取命门、肾俞、太溪补肾壮阳;关元为足三阴与任脉之会穴,补之能壮人身之元气,培元固本。



(二)湿热下注 主证:阴茎萎弱不能勃起,兼见口渴,小便热赤,下肢竣困,苔黄腻,脉濡数。


治法:取任脉、足太阴经穴为主。



处方:中极  三阴交  阴陵泉  足三里。 湿热下注所致阳痿,病由脾被湿困,郁久化热,故取三阴交、阴陵泉,健脾利湿;中极清下焦之湿热;足三里以助脾利湿。






75、阴挺(子宫脱垂)——气海穴 三阴交穴 特效反射区 奇穴太阴跷 照海穴阴挺,就指阴道中有物脱出,或下垂于阴道口,状如鹅卵,其色淡红,自觉腰部酸楚,面色萎黄,精神疲乏,病程长者,能延至十余年不愈。


艾灸取穴气海穴:腹部正中线,脐下1.5寸处。主治:月经不调、子宫出血、子宫脱垂、白带多。《千金方》曰:“烦藏气虚疲,一切真气不足,久疾不瘥者,悉皆灸之。”


灸法:艾条灸5~15分钟。

三阴交穴:内踝上3寸,胫骨后缘处。


主治:《新医疗法》指出:“主治……子宫出血,白带,子宫脱垂,经闭等。”灸法:艾条灸5~10分钟,艾罐灸20~30分钟。




特效反射区:双足脚后跟内测,内踝后下方的三角形区域。


主治: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宫颈炎、子宫下垂及痛经、月经不调等妇科疾患。


灸法:艾条灸10~15分钟。

奇穴太阴跷:位于足内踝下凹陷中。主治:《针灸奇穴》云:“主治……阴暴出。”灸法:艾条灸5~10分钟,艾罐灸20~30分钟。




照海穴:内踝下一横指。


主治:月经不调,白带,子宫脱垂等。《针灸甲乙经》道:“妇人阴挺出,四肢淫烁,身闷,照海主之。”灸法:艾条灸3~7分钟。、


阴挺(子宫脱垂)由多产、难产、产时用力过度、胞络受伤,或产后尚未复之即从事强力劳动,或剧烈咳嗽,或脾经虚弱,中气不足等原因造成。患者在病发期间不应参加重体力劳动,注意休息,少食辛辣食品,积极配合治疗。


建议:治疗阴挺,器具用四孔艾灸盒,三年陈艾条既可,每天或隔天一次,15次为一疗程,一疗程后,隔3~5天再开始灸下一疗程的治疗,初期试用治疗需四孔艾灸盒一个,三年陈艾条6盒,该病是一种慢性病,需要长期的灸治才会有较好的效果。






76、遗精——肾俞穴 神门穴 关元穴 小腿部反射区(三阴交) 足三里穴




遗精,是指不因性交而精液自行泻出为主的一种病症。


自我诊断:在睡眠中有梦而遗,有五天一次,也有三四天一次,头昏眩晕,全身疲乏,腰部酸痛,为遗梦;无梦而泻或动念即遗,不拘昼夜,四肢无力,记忆减退,为滑精。


艾灸取穴 肾俞穴:第二腰椎棘突下,命门穴旁1.5寸处。


主治:《新医疗法》指出:“主治遗精、遗尿、

肾炎、小便不利等。”灸法:艾条灸5~15分钟,艾罐灸30~40分钟。




神门穴:腕关节小指侧掌后横纹头凹陷处。


主治:《针灸穴》道:“主治失眠、心悸、心痛。”灸法:艾条灸3~5分钟。




关元穴:腹部正中线,脐下3寸处。


主治:《针灸学》道:“主治遗精、诸虚百损等。”灸法:艾条灸5~15分钟,艾罐灸30~40分钟。



小腿部反射区:位于内踝尖直上约四横指处,相当于足太阴脾经三阴交穴的位置。


主治: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灸法:艾条灸5~15分钟。




足三里穴:犊鼻穴下3寸处,胫骨外一横指出。


主治:《中医大辞典》称:“主治遗精、神经衰弱等。”灸法:艾条灸5~15分钟,艾罐灸20~30分钟。



梦遗患者,多由相火过旺,而阴精走泄,或烦劳过度,心肾不交,或心阳暗炽,肾阴内烁而导致;若无梦而遗者,则因肾关不固,精窍脱滑,比有梦遗者更深一层。对本病的治疗,需有恒心,宜隔日一灸,并清心寡欲,戒除一切不良习惯,当以肾俞、关元为主穴,梦遗者配神门穴,滑精者配足三里穴和反射区为辅助。




建议:遗精的治疗,灸疗器具用单孔艾灸盒,五年陈艾条既可,每天各穴位灸一次,15次为一疗程,隔3~5天再开始下一疗程,初期试用治疗需单孔艾灸盒1个,五年陈艾条5盒,治疗该疾病,贵在坚持。






77、经闭——三阴交穴 合谷穴 归来穴 关元穴 中极穴 生殖反射区


凡发育正常的女子,超过十八岁尚未来潮,或已行经而又中断大于3个月以上者,称为经闭。自我诊断:经血逐渐量少而终于闭止,食少便溏,面唇色泽不容,多具有营养不良的症状,为血枯闭经;常有内火旺、心烦热,大便燥结,口干喜饮,舌质常红而苔黄,为血滞经闭。

三阴交穴:内踝上3寸,胫骨后缘。
主治:《新医疗法》称:“主治月经不调、经闭、白带等。”灸法:艾条灸5~10分钟,艾罐灸20~30分钟。

合谷穴:在第一、二掌骨之间,近第二掌骨缘中点处。
主治:《杂病穴位歌》曰:“女人通经泻白骨。”灸法:艾条灸3~7分钟。

关元穴:腹部正中线,脐下3寸处。
主治:《针灸学》道:“主治月经不调,经闭,带下崩漏。”灸法:艾条灸10~15分钟,艾罐灸30~40分钟。

中极穴:腹部中线,脐下4寸处。
主治:《针灸甲乙经》云:“经闭不通,中极主之。”灸法:艾条灸3~7分钟,艾罐灸20~30分钟。

归来穴:中极穴旁2寸处。
主治:月经不调、经闭、白带、子宫脱垂。灸法:艾条灸5~15分钟,艾罐灸30~40分钟。

生殖腺反射区:双足底面,足跟中央处。
主治:月经不调、经闭、痛经及其他系统疾病。灸法:艾条灸5~15分钟经闭多由于失血、房劳、多产及大病之后,脾胃弱形成血枯经闭,或形寒冷饮,忧思愤怒而血滞经闭。用灸法可以通调冲任,活血通经,以关元、归来、三阴交三穴为主,血枯经闭者重灸合谷,血滞经闭者重灸中极,生殖反射区辅助。


建议:经闭这种妇科疾病的治疗,灸器用单孔艾灸盒,五年陈艾条即可,每天各穴位灸一次,15次为一疗程,隔3~5天再开始下一疗程,初期试用治疗需单孔艾灸盒1个,五年陈艾条4盒,用艾灸治疗疾病,贵在坚持。


78、痛经——气海穴 中极穴 血海穴 小腿部反射区
痛经,是指妇女经期或行经前后以小腹疼痛为主,或者引起腰骶酸痛的病症。自我诊断:经期前小腹胀痛,内热口干,面色紫黑,月经先期多为实痛;每在经期后小腹痛,得温暖或手按即缓解,血色淡而少,经期多延迟,经常畏冷怕凉,为虚痛。

气海穴:腹部正中线,脐下1.5寸处。
主治:腹痛、月经不调、白带多、闭经等。《针灸大成》指出:“凡藏气虚惫,一切真气不足,灸疾不瘥者,悉皆灸之。”灸法:艾条灸5~15分钟,艾罐灸30~40分钟。

中极穴:腹部正中线,脐下4寸。
主治:月经不调、痛经、经闭等。《医学入门》指出:“主妇人下亢虚损。”灸法:艾条灸3~7分钟,艾罐灸20~30分钟。

血海穴:屈膝与髌骨内上缘2寸处。
主治:月经不调、经闭、白带多等。

血海穴:屈膝与髌骨内上缘2寸处。
主治:月经不调、经闭、白带多等。《针灸学》道:“主治月经不调、带下崩漏。”灸法:艾条灸5~15分钟,艾罐灸30~40分钟

小腿部反射区:小腿腓骨外侧后方,从外踝后方向上延伸约一横指的一竖条状区域。
主治:妇女痛经、月经不调等。灸法:艾条灸5~15分钟。痛经是妇科常见的疾病,究其原因,不外忧思愤怒,或形寒饮冷,以致郁结不行而作痛。灸治应以中极、气海为主穴,灸治实痛者配血海穴,虚痛者配关元穴。经期来潮一周前施灸,经期间停灸。保持心情舒畅,避免受寒凉刺激。

建议痛经这种妇科疾病的治疗,灸疗器具可用四孔艾灸盒,五年陈艾条即可,每天各穴位灸一次,15次为一疗程,隔3~5天再开始下一疗程,初期试用治疗需四孔艾灸盒一个,五年陈艾条4盒,治疗这种疾病,贵在坚持。




79、崩漏——三阴交穴  隐白穴  特效反射区 交信穴 阴交穴 奇穴气门
妇女非周期性子宫出血,称为崩漏。中医艾灸可治疗崩漏。自我诊断:月经忽然暴下不止,面色皓白,头昏心悸,肢冷汗出,有虚脱之象为雪崩:月经汗淋不断,虽然病势缓慢,同样有下血不止为漏下。

艾灸取穴:
三阴交穴:内踝上3寸,胫骨后缘处。
主治:经闭、子宫出血、子宫脱垂。《千金方》说:“好漏下赤白吸血,灸足太阴五十壮。”灸法:艾条灸5~10分钟,艾罐灸30~40分钟。

隐白穴:足拇指内侧,距趾甲角0.1寸处。
主治:月经过多,子宫出血等。《神龙本草经》云:“妇人月事过时不止,刺之立愈。”灸法:艾条灸3~5分钟。

特效反射区: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与阴陵泉的连线上,阴陵泉下3寸。
主治:脾脏的疾患,当脾脏肿大及有出血性疾病时,按压该反射区有明显的痛点。灸法:艾条灸5~15分钟。

交信穴:太溪穴上2寸,胫骨内侧缘。
主治:《新医疗法》指出:“主治月经不调,子宫出血,子宫脱落,睾丸炎等。”灸法:艾条灸3~7分钟,艾罐灸10~15分钟。

阴交穴:腹部正中干线,脐下1寸处。
主治:子宫出血、白带、月经不调、产后出血。《中华针灸学》称:“主治崩漏,月事不调,赤白带下。”灸法:艾条灸5~15分钟,艾罐灸20~30分钟。

奇穴气门:位于腹下部正中线,脐下3寸,左右旁开各3寸。左右计二穴。
主治:《针灸奇穴》云:“主治子宫出血,膀胱炎,尿闭症。”灸法:艾条灸10~20分钟,艾罐灸20~30分钟。崩漏关键在于冲任脉损伤,如房劳过度,或经期误犯房事,脏腑气血俱虚,不能固摄血脉,经血非时而下,或脾肝失调。以摄血培元为主,配合调整心情,注意休息。


建议:崩漏这种妇科疾病的治疗,器具用四孔艾灸盒,三年陈艾条即可,每天各穴位灸一次,8次为一疗程,隔3~5天再开始下一疗程,初期试用治疗需四孔艾灸盒一个,三年陈艾条8盒,长期坚持灸治,会有明显效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