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湖心随笔】来与往

 湖心书馆 2019-02-27


音乐欣赏:图桠格《我心灵的牧场》

2019.2.28
 
 
 

在极致优美的汉语词汇中,“来”和“往”具有极为丰富的内涵。

来和往组成“来往”,则为两地的来和去,人际间的来和往。

而“来而不往,非礼也”,则表示一种确定的意思,

即:对别人给予自己的善意,应当做出友善的回应,否则不合礼节。

概言之“礼尚往来”也。


 
 

但单言“来而不往,非礼也”,并不能完整表述“礼尚往来”的全部意思。

查看原文出处即可明白。

孔子的《礼记·曲礼上》曰:“太上贵德,其次务施报。礼尚往来。

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人有礼则安,

无礼则危。


故曰:礼者不可不学也。夫礼者,自卑而尊人。虽负贩者,

必有尊也,


而况富贵乎?富贵而知好礼,则不骄不淫;贫贱而知好礼,

则志不慑”。


 孔老夫子明确指明:“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也就是说,有来有往,有往有来,方为知礼好礼。

孔子的“礼尚往来”是积极的道德主张。有来有往,你来我往,

既促进了人际间的情感交融和社会和谐,也显现了人际间的相互尊重,

提升了人的道德修养。

 
 

但孔夫子的这番话,因为主语不明确,就有了“非礼”问责的模糊。

按同一语境理解,往的主体应该是自己,来的主体应该是他人,

那么“来而不往,非礼也”,就是人家有来我无往,我非礼;

如果是“我有往而他人无来”是谁“非礼”?是不是应该是他人?

这个问题似乎有点钻牛角尖!其实,只要自己知道“礼尚往来”,

知礼而好礼,诚恳待人、友善待人,努力做好自己,也就够了!

至于我往了,他人来不来,有何紧要?“夫礼者,自卑而尊人”,

我往了,他人不来,无非说明我位卑他人位尊,那又怎样!

云淡风轻,一笑了之而已。

噫吁戏,阿弥陀佛!

 
 
 


湖心书馆谢谢您 2019.2.28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