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艺术君 受访者|杨信生 编写|艺术君 杨信生 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 原上海市摄影家协会 副主席 问 答 (一) 摄影之缘 问:是什么机缘,让您喜欢并走上摄影之路? 杨信生:我学习摄影,主要是小时候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当年孙道临和陈述等人,都是家中的常客,从小耳濡目染。 02 问:在摄影领域,有没有对您影响比较大的人和事?为什么? 杨信生:对我比较有影响的,是郎静山大师。1994年他来上海,曾经两次到我在蓝村路上的摄影工作室,他当面讲授了他的实景放大暗房技术,还有对哈苏相机的使用要领,我为他拍摄了百岁老人肖像,他非常喜欢,还收藏起来了。 杨信生老师拍摄的郎静山先生 (二) 摄影创作 03 问:您自己最得意的摄影作品或拍摄经历是什么? 杨信生:我最近在做的一个尝试,把2000年以前曹操写的《观沧海》,将此诗歌中的豪情描述用映照逐句表现出来,用视觉形式加以表现,把古人笔下的文化遗产用摄影的形式进行二次创作; 《观沧海》系列之一 同时,还将普希金的诗《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通过分镜头的方式,特别创作了50张照片,通过这些照片来表现我对这首诗的理解;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系列之一 当代画家木心诗作《五月》,我也运用摄影画面,尽情表达诗作的独特意境。作品采用赋格的视觉形式分四个章节:(1)谓尔,(2)以濯,(3)恒骚,(4)玉尔,以概念式的架构缅怀木心先生文脉延恒的艺术人生。这就是我最近在尝试的创作。 《五月》系列之一 04 问:您如何评评价自己今天的创作尝试? 杨信生:我过去一直从事纪实摄影,最近十年在和光路社一起探索“非常摄影”。 什么是“非常摄影”,过去我们往往把“非常摄影”理解为是抽象摄影,其实这是不能够相提并论的,因为抽象画,是画家到了一定意境时,可以凭空想象进行创作。这和摄影人的抽象摄影是不同的,因为摄影它本身的属性决定了就是记录,也就是说你拍摄的时候首先要面对的是实体,记录的可能是一些你当时的感受,所以这个画面可能是象征性的,也可能是概念性,另外还有可能是虚拟的。 举个例子,我用摄影的方式来表现《观沧海》这首诗时,它就是虚拟的,因为整组作品是由2000年以前写的诗来组成的。比如诗里一句“东临碣石”,这个“碣石”是一个地区,但是在今天来讲,这个山峰今天已经不存在了,所以这个画面只能是象征性; 我在拍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时,“假如”这两个字,本身可以说“是这样,也可能是那样,存在,或者是不存在”,因此可以理解为是一种概念;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系列之一 再说说木心写的《五月》,它只有两句话,你把他这两句话用画面来表现的话,也不能用纪实的方法来表现。所以我认为“非常摄影”,它的一个特点就是不能用常规的方法去表现,所谓的“非常摄影”,只有通过非一般的手法,非一般的拍摄,才能够达到朝着“梦的性格”去发展。“非常摄影”是我目前在摸索、在拍摄的一个内容。 (三) 摄影观点 05 问:如果请您给艺术摄影做个定义,您会如何说? 杨信生:所谓艺术摄影,应该理解为它是一种感性的艺术,是观照内心的艺术,是反映摄影人对待生活的一种态度,作品应该以美动人,以美感人,这种形式来表现。因为艺术摄影是走向内心的感性艺术,所以它的摄影语境,可以借助文学层面、听觉层面,去解读心理层面的视觉影像。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系列之一 06 问:作为一名艺术摄影人,您觉得应该如何培养自己的摄影眼? 杨信生:我感觉当前,对摄影师来说,最缺乏的就是对自己摄影作品的思考,就是不知道如何用文字或者语言来表达。很多摄影人很会拍,但是文字的表达能力相对较弱,甚至很多摄影人的作品拍出来以后不知道自己的作品如何标注名称,这也说明在拍摄的时候是缺乏思考的。 《五月》系列之一 07 问:对摄影人,您有什么建议或经验可以分享? 杨信生:我认为摄影应该是想好了再拍,当然,纪实摄影是不允许事先想好了再拍摄的,但是作为艺术摄影,完全可以根据自己内心想表达的内容去拍摄,所以摄影人应该加强文学层面的内涵,还有如音乐、绘画等艺术门类知识的扩展,这些都会对自己的摄影艺术有所提高。 《五月》系列之一 本期【艺术主张】我们很荣幸采访到杨信生老师,他的作品画面舒缓,如音乐般流淌,平和而富有力量。他对艺术摄影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让我们通过他在以下的作品在创作中的感想、心得与拍摄方法分享中,感受一下大家的魅力。 ![]() 《池塘趣影》 写实摄影就是照抄生活,而非常摄影的写意是将生活中的观赏情绪化,别具一格的玩味,它可以磨练自我心情的平静度,以审美的直觉去表现感受中的激情,习作投射给我们是一种感觉艺术,是人为造就的效果。这张照片的就是在镜头遮光罩前端,盖上一张事先用染料画在透明玻璃上的效果镜片,在散漫的光线中拍摄的。 ![]() 《无题》 拍摄的抽象作品是呆滞空泛的,看似没有任何内涵,但是镜头对光影三度空间中轴式的刻划,就是要表达自我心态淡泊、平和的意境,非常摄影可利用镜头触摸心灵,这种思维是艺术创作的源头,是另一种纪实主义的表现方法,快门永远跟随自己的感受,形影互衬,潇洒超然,迎着冬去春来……这是灵智和心智的自我写照,摄影不仅是记录,也是想象力传递的平合,寄情儒雅也是一种精神的回归。 ![]() 《白雪有痕》 白色与黑色所带来的是完整的色调。相反,彩色所表现的只是一个间断的色谱,在自然界也是如此。色彩只是代表一种表象,而表象不一定是通往真相的桥梁。这张习作的特点就是开拓了形态观照的途径,它是以物象在肉眼中的反应为根据,在无意识之间用其个性来解析自然。这种意识流,在图片结构中是一种推动力,人们面对大自然里的黑与白,都应有自我定位,从中找回自己。 ![]() 《荷塘弄影》 清晨来到申城的莘庄公园,在靠近围墙的荷塘里,残荷使我陡然升起一种莫名的伤感。由此突发奇想,试图尝试打破常态,创造出一种属于自己的摄影风格。为了使画面更有活力,我将老式对称式镜头光圈拆下,换上一块散点式光圈,舒适的方构图给整张照片带来了欢快跳跃的张力,这种心理情愫的抒发,就在有形与无形之间,营造出韵外之行,美的自然。 ![]() 《树之影》 非常摄影所追求的感觉是大脑臆想与神经视觉结合的产物。先有意念才有形式,这与主流摄影的拍摄方法决然不同,而形式就是为了表达内容。所以说非常摄影构思依赖感觉,而立意来自积淀。树之影表现的境界就是当风没有吹到树上就没有风的痕迹。古人云“山色有无中”,就是说“空”也是一种存在。照片的见证性就在于它的内涵,这是思维与客观事物相吻合的例照,非常摄影的把玩就要挑战自我才会有所提高。 ![]() 《色彩的语言》 二月的上海细雨绵绵,空气潮湿而阴冷,从公园茶室窗口望去,只见莫奈画笔下为“色调的色调”明快的景象顿时进入眼帘。为了记录这深邃的幻美感,我采用了红外线测距仪,分别将前景与远景之间的距离测定,再决定光圈值,这是当今专业摄影师使用的利器。另外奥妙之处还在于按快门时对着镜头哈一口气。静观这色与光的景象,让我们看到春天来临的希望。 ![]() 《污染的河床》 河面上,这般景象如果用高级纳米的加膜镜头,曝光采用直方图调控,画面肯定还原是光鲜亮丽的。虽然是采用抓拍但仍然会缺少真实的现场氛围。而这张照片是在镜头的内侧周边张贴反光纸片,让镜头边角产生光晕,杂影。这种灰蒙的调性正符合体材表达的需要。非常规的光场改造,就是非常摄影追求的非一般的感觉效果,如果细细品味,现实生活中有拍不尽的余光值得去扑捉。 ![]() 《泻》 在视觉的盛宴里,非常摄影能够产生活力,就是因为能够将头脑中的意识潜流具象化,例如利用快门间断性时快时慢的多次曝光,在某种程度上抽离了光影构成的基本效果。将涌泻的水流相互交错渗透,形成一种审美的趋势。这种产生生命力的源泉,使其观赏、回味、启迪,照片表现的艺术形式,它不仅是客观的记录,也是主观意向的张扬,此时创作时的浪漫心情表露无遗。 ![]() 《独秀》 阳春三月,烟雨蒙蒙。放眼望去,诗意浓浓。春如旧,船身瘦。清晨劳作衣襟透……这种美景如何用直觉去表现感受中的激情呢?此时充分利用散漫光影增加光通量,已达到清新的高调效果,将主观情绪游离在大自然的呼吸之中。这张淡然而唯美的习作是使用丝袜套在镜头之上,分两次曝光而成的。 ![]() 《城市的上空》 这类的标题显然是有表达之外的深度指向。进入眼帘的是一只飞翔的老鹰,画面隐喻与象征犹如一对孪生兄弟,但象征的主观意念多于隐喻。生态与环境是当今人们关心的热点。采用1/8000s ,将画面凝固,使鹰的象征跨度加强了,隐喻城市的生态环境改变了。 *本文图片作品由杨信生老师提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