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这是一篇广州中医药大学硕士毕业论文,作者将拍打对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做了临床研究,得出拍打的确对糖尿病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效果。论文长达40多页,这里只是节选了一部分论证,但还是很长。如果您没时间,只看摘要就行;如果您想看论证方法,可以继续往下看;如果您对论文感兴趣,可以点击下面的链接下载。 作者:樊友为 论文来源:广州中医药大学 下载地址: http://www.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QueryID=10&CurRec=1&filename=1014360224.nh&dbname=CMFD201501&dbcode=CMFD&pr=&urlid=&yx=&v=MDczNzN5N2xVYnZMVkYyNkdyQytIdFBPcTVFYlBJUjhlWDFMdXhZUzdEaDFUM3FUcldNMUZyQ1VSTEtlWnVkdkY= 摘要 目的:研究观察循经通络拍打治疗气虚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分析评价循经通络拍打法的有效性、安全性及中医优势,探讨其治疗意义及可能存在的作用机理,探求一种新的中医康复治疗DPN的途径和方法。 方法:将60例气虚血瘀型DPN合格受试者,采取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分为治疗组(循经通络拍打组)和对照组(甲钴胺注射液穴位注射组),两组均予糖尿病基础治疗,共治疗3周,治疗结束后,分别对两组治疗前后的主要临床症状、相关生化指标、Toronto临床评分(TCSS)、糖尿病特异生存质量量表评分(DSQL)等进行比较及疗效统计分析。 结果: 1、中医证候评分及疗效方面:经检验,组内比较,治疗组各主症及证候总积分均有改善,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除乏力和气短外,麻木、疼痛症状较前改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在改善麻木、乏力症状程度方面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医证候疗效等级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达86.66%、70%,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2、生化指标方面:经检验,两组对FPG、HbAlc无明显改善,组内与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3、Toronto临床评分(TCSS)及疗效方面:经检验,除神经反射及感觉监测评分外,两组神经症状评分和总评分均有改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CSS疗效等级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达83.33%、63.33%,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4、糖尿病特异生存质量量表评分(DSQL)方面:经检验,治疗前后两组DSQL评分均有改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在改善生存质量程度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1)。 5、在治疗期间无不良事件发生,治疗前后,血尿便常规检查及肝肾功能未见明显异常,心电图无明显变化,安全性良好。 结论:循经通络拍打疗法在改善患者麻木、乏力、TSCC神经症状和生存质量等方面有较好疗效,优于穴位注射治疗。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无明显不良反应,本方法安全、简便有效,充分发挥了中医康复治疗优势,值得进一步研究。 临床研究 2.1 研究对象 2.1.1 病例来源 本研究入选病例均来源于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内分泌科,2013年6月一2014年1月符合诊断为气虚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门诊及住院患者,严格按照诊断标准、纳入标准、排除标准等进行筛选,共收集病例60例。 2.1.2 随机分组 根据“国家中管局中医临床诊疗技术整理与研究项目临床科研设计指导原则”中病例估算的基本要求,采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组方法,以1:1的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具体如下:将样本含量60例及分组数2组输入统计软件包SPSS19.0,产生随机数字表,制备随机卡,装入依次编号的不透明信封,信封的编号与卡片上的序号相同,按纳入患者进入试验的顺序,依照信封编号拆封取卡,严格按照卡片序号规定分组及治疗。 2.1.3 诊断标准 2.1.3.1 西医诊断标准 2.1.3.1.1 糖尿病诊断标准 参照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0)专家咨询报告口的糖尿病诊断标准: ①糖尿病症状(高血糖所导致的多饮、多食、多尿、体重下降、皮肤瘙痒、视力模糊等急性代谢紊乱表现) 随机血浆血糖≥11.1mmol/L 或②空腹血浆血糖(FPG)≥7.Ommol/L 或③糖耐量试验(0GTT)中服糖后2小时血糖(2HPG)≥11.1mmol/L 注:①若症状不典型者,经另日重复测1次,仍达以上值者,即可确诊;②随机是指一天任意时间,而不管上次进餐时间:③空腹是指≥8小时无任何热量摄入;④OGTT采用WHO建议,成人口服相当于75gC无水葡萄糖的水溶液,饮第一口时开始计时,于5分钟内服完。 2.1.3.1.2 DPN诊断标准 参照2009年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制定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疗规范》(征求意见稿)”,具体如下: (1)明确的糖尿病病史; (2)诊断糖尿病时或之后出现的神经病变; (3)临床症状和体征与DPN的表现相符; ‘ (4)以下5项检查中如果有2项或2项以上异常则诊断为DPN:①温度觉异常;②振动觉异常;③尼龙丝检查,足部感觉减退或消失;④踝反射消失;⑤神经传导速度(NCV)有2项或2项以上减慢; (5)排除其它病变如:脑梗塞、颈腰椎病变、格林一巴利综合征、严重动静脉血管病变等,尚需鉴别药物尤其是化疗药物引起的神经毒性作用,以及肾功能不全引起的代谢毒物对神经的损伤。 2.1.3.2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参照2011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制定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防治指南》,结合临床,拟定标准如下(气虚血瘀证): 主症:肢体麻木;肢末刺痛,入夜痛甚;气短懒言;倦怠乏力 次症:自汗;失眠;便秘;面部瘀斑 舌脉:舌质淡暗,或有瘀斑,苔薄白,脉沉涩。 中医入选标准中,肢体麻木、疼痛为必备的主症之一,兼两项次症,参考舌脉即可确诊。 2.1.4 纳入标准 (1)年龄在30—75岁之间; (2)符合DPN西医诊断标准者; (3)符合DPN中医证候诊断属气虚血瘀证者; (4)理解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的自愿受试者,见附录1。 2.1.5 排除标准 (1)不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及纳入标准者; (2)合并有严重的肝肾心脑功能障碍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者; (3)近一月内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急性代谢紊乱以及合并感染者; (4)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5)不愿意合作及精神病患者; (5)局部皮肤溃破、感染者; (7)严重出血倾向疾病者,如过敏性紫癜、血小板减少等。 2.1.6 剔除标准 (1)误诊、误纳; (2)治疗期间出现影响治疗的其他病症; (3)治疗期间擅自采用其它治疗方法,无法判断疗效、有可能干扰研究结果者。 2.1.7脱落标准 (1)依从性差,未按医嘱进行治疗者; (2)因缺乏临床疗效,试验中自行退出者; (3)治疗中发生严重不良事件、并发症或特殊生理变化者。 2.2 研究方法 2.2.1 治疗方法 两组均予以基础治疗:包括个体化饮食、运动治疗、健康教育及降糖治疗等,使血糖控制平稳,兼有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等其它慢性疾病的患者,给予相应降压、降脂、扩冠、改善循环、抗血小板聚集等治疗。 2.2.1.1 对照组(甲钴胺穴位注射组) 给予甲钴胺注射液(500ug)穴位注射双足三里和三阴交穴,双侧穴位交替进行,每日1次,每次500ug。 2.2.1.2 治疗组(循经拍打治疗组) 采用循经拍打法,具体操作如下: (1)拍打手阳明大肠经:患者坐位或卧位,施术者沿其双上肢背面桡侧手阳明大肠经循行路线进行拍打,重点拍打曲池穴,左右交替进行,约5分钟; (2)拍打督脉:患者坐位或俯卧位,施术者沿其督脉循行由大椎穴拍打至腰阳关穴,往返约5分钟; (3)拍打脊柱两侧足太阳膀胱经第一侧线:患者坐位或俯卧位,施术者沿其脊柱两侧足太阳膀胱经第一侧线从肺俞到三焦俞进行拍打,重点拍打胰俞、膈俞、肝俞、脾俞、肾俞穴等,约5分钟; (4)拍打足阳明胃经:患者坐位或卧位,施术者沿其双下肢前外侧足阳明胃经循行进行拍打,重点拍打足三里穴,左右交替进行,约5分钟; (5)摩腹:患者坐位或仰卧位,顺逆交替摩腹各30圈,约3—5分钟。 注: ①操作前,施术者调匀呼吸,心神意守,并嘱患者稳定心神,全身肌肉放松,呼吸自然,宽衣松带。 ②具体拍打方法参照《推拿手法学》,如下所述:施术者手指自然并拢,掌指关节微屈,掌心微虚空(局部穴位拍打时由空掌转为空拳),腕关节放松,以腕带掌(或拳),连续而有节奏地拍打体表部位,用力均匀,动作协调,两手交替进行。 ③操作时,切勿用暴力,由轻逐渐加重,循序渐进,以局部皮肤发红或出痧为度(不强求立即出痧)。 ④注意双手清洁,勤剪指甲,并保持双手一定温度,使被施术的部位适应。 两组治疗均每日1次,6次/周,每周间隔1天,3周为一疗程,共治疗3周,治疗结束后,均在一个月后进行电话随访。 2.2.2 观察指标 2.2.2.1 一般项目 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病程、身高、体重、血压等。 2.2.2.2 安全性观察指标 (1)三大常规:即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潜血 (2)肝、肾功能检查 (3)常规心电图 以上指标治疗前后均各检查1次,临床观察表见附录2。 2.2.2.3 疗效性观察指标 (1)临床主要相关症状 对临床相关症状进行分级量化,制定中医证候评分表。其中主症:无症状者计0分、轻度2分、中度4分、中度6分;次症:无症状者0分、有症状者2分;舌脉象仅描述,不计分。见附录3。 (2)生化指标项目 包括空腹血糖(F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lc),采用Olympus Au4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 (3)Toronto临床评分(Toronto clinical scoring system,TCSS)经多伦多大学各专家共同讨论评价提出的Toronto临床评分,包括三个部分,共计19分,其中各项目评分标准如下: ①症状评分(下肢疼痛、麻木、针刺感、乏力、走路不平衡、上肢症状):阳性计1分,阴性计0分,共6分;②反射评分(双侧膝反射及踝反射):反射消失计2分,减弱计1分,正常计0分,共8分;③感觉监测评分(第一足趾针刺觉、温度觉、轻触觉、振动觉、关节位置觉):异常计1分,正常计0分,共5分。见附录4。 (4)糖尿病特异生存质量量表(DSQL) DSQL量表包括①生理功能维度;②心理维度;③社会关系维度;④治疗维度4个维度,共27个条目,每一条目按程度分为1、2、3、4、5五级,分别计1-5分,得分越高,生活质量越低。见附录5。 2.2.2.4 不良反应观察 观察记录治疗过程中有无异常情况及相关处理。见附录6。 2.2.3 疗效判定 2.2.3.1 中医证候疗效指标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颁布的2002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制定标准如下: (1)临床痊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症状积分≥90% (2)显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症状积分减少≥70% (3)有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症状积分较少≥30% (4)无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症状积分减少不足30% 注:计算公式(尼莫地平法)为:[(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2.2.3.2 Toronto临床评分标准 (1)显效:TCSS评分下降≥5分 (2)有效:TCSS评分下降≥3分 (3)无效:TCSS评分下降<3分 注:显效率=(显效例数 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2.2.4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分析均在SPSS19.0软件系统进行。其中描述性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分别以百分率、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两组对比分析,计数资料用卡方或秩和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等级资料用秩和检验。给出检验统计量及其对应P值,以<0.05作为有统计学意义。 2.3 研究结果 2.3.2 疗效指标结果分析 2.3.2.1 中医证候总积分及各主症评分情况比较 两组组内比较:经配对计量资料t检验,治疗组各主症及证候总积分均有改善,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除乏力、气短外,麻木和疼痛症状较前改善,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经独立样本t检验,疼痛、气短症状改善程度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木、乏力和总积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组在改善麻木、乏力症状程度上有差异。见表9、图一 2.3.2.2 中医证候总疗效评价 2.3.3 安全性观测 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问无不良事件发生。治疗前后,血尿便常规检查及肝。肾功能未见明显异常,心电图无明显变化,本治疗方法安全性良好。 不足与展望 (1)本研究为小样本基础性临床应用研究,具有其自身局限性,数据统计可能存在抽样误差,可扩大样本量,减少统计误差。 (2)本研究仅选取了气虚血瘀证一个证型进行研究,并未观察其它证型的疗效差异,今后可对DPN各个证型,进行多中心、多对照的临床研究,以进~步观察循经拍打疗法的疗效,将其更广泛地应用到其它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综合康复研究当中去。 (3)本研究因观察时间较短,缺乏长期随访,未进一步探讨该疗法对患者的远期疗效,望以后可在这方面做相关调查。 结语 本研究主要从现代医学和祖国医学对DPN的认识,循经通络拍打疗法治疗相关疾病的研究概况、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结果统计与分析等方面,对循经通络拍打法治疗气虚血瘀型DPN进行多方面的探讨和研究。 治疗方法上,本研究基于祖国传统医学,采用循经拍打法,该方法操作简便,无毒副作用,不受治疗条件限制,患者易于接受且便于临床推广。理论依据上,结合病机认识,以中医“皮部理论”、“络病理论”为理论研究基础,将皮部、脏腑、经络、气血营卫密切联系,通过循经拍打给予体表一定刺激,激发皮部卫外功能,并通过经络的感应传导作用,沟通表里,络通而气血营卫自和。从疗效观察指标来看,本研究重视对患者主观感受的评价,通过对中医临床症状、神经体征及生存质量的对比观察,多维角度综合评价患者生理和心理变化。从临床疗效来看,循经拍打疗法能较好改善患者麻木、乏力、有关神经症状和生存质量,疗效显著,优于甲钴胺穴位注射治疗。 总之,循经通络拍打治疗气虚血瘀型DPN疗效显著,且操作简便、临床疗效确切,对预防和减缓DPN进程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
|
来自: 红杉nambl698f3 > 《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