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冬游沈阳故宫

 木香草堂 2019-02-28

冬游沈阳故宫   2012年02月20日10:00时,我们自驾来到位于沈阳市沈河区繁华的明清旧城中心,拜访我国现存最完整、规模仅次于北京故宫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沈阳故宫。这座清太祖努尔哈赤和清太宗皇太极营建并使用的宫殿,原名盛京宫阙,后称奉天行宫。始建于后金,初成于清崇德。到了顺治元年,清朝移都北京后,沈阳故宫成为“陪都宫殿”。从康熙十年至道光九年间,清朝历代皇帝11次东巡祭祖、谒陵曾驻跸于此并加以扩建。根据建筑时间和布局,可分为东路、中路、西路三个清代宫殿建筑群。其建筑艺术承袭了中国古代建筑的传统,集汉、满、蒙族建筑艺术为一体,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1926年以后,其建筑群陆续辟作博物馆(现称沈阳故宫博物院) 。1961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确定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7月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冬游沈阳故宫

   我们购买了50元门票后,跟随导游进入沈阳故宫的正门,首先参观前起大清门,后至清宁宫,三进院落,独成一体的中路建筑群。大清门屋顶满铺黄琉璃瓦并衬以绿色剪边,既保留了以黄为尊的传统观念,又体现了满族对故乡山林的深厚眷念。穿过大清门旁边的小门,进入皇太极继承汗位建立的皇宫,也就是中路主体建筑群。宽大的院落两侧是翔凤阁、飞龙阁,正北就是最早使用和最为重要的宫殿之一崇政殿,俗称“金銮殿”。经导游介绍皇太极于1636年在此殿登基称帝,将国号“金”改为“清”,年号由“天聪”改为“崇德”。崇政殿既是清太宗皇太极举行日常朝会的地方,也是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导演的舞台。1643年,六岁的顺治皇帝在崇政殿继承帝位,并于次年颁布了出兵令,命摄政王多尔衮兵入山海关直捣中原,最终完成了满清一统江山的大业。冬游沈阳故宫

冬游沈阳故宫

冬游沈阳故宫

冬游沈阳故宫

冬游沈阳故宫

   看完崇政殿为了不走重复路,我们从偏门来到最古老,最具特色的东路建筑群,即努尔哈赤营建并使用的大政殿。这座始建于1625年的宫殿,是努尔哈赤处理国家政务和举行庆典活动的主要场所之一。其建筑形式为八角重檐攒尖式,外形近似满族早期在山林中狩猎时所搭的帐篷。在大政殿的房脊上,还饰有八个蒙古力士,牵引着八条铁链,象征着“八方归一”。正门前的大柱上,盘旋着两条翘首扬爪的金龙,是受汉族敬天畏龙思想的影响,以龙代表天子的至尊无上。大政殿建筑特点的多样性,体现了多民族文化的融合。金龙盘柱,尽显中原之风,八位力士又流露了浓郁的蒙古色彩,而亭帐式的风貌,则是满族古老文化的延续。大政殿两侧的十王亭呈燕翅排列,错落有致,如众星拱月,南宽北狭,似无穷无尽,象征兵多将广,万世绵延。十王亭是清朝入关前左右翼王和八旗旗主在皇宫内办公的地方。它们与大政殿构成了一组亭子式的院落建筑,反映了满族独特的军政体制——八旗制度,这在中国的历史上堪称独步天下。远在努尔哈赤立国之初,凡遇军国大事都由汗王与八旗贝勒大臣共同讨论决定。努尔哈赤定都沈阳后,在修建宫殿时便将这种“君臣合署办公”的制度固定化。以建筑的形式表现了八旗制度和“八和硕贝勒共治国政”的政体及军事民主的思想。因而形成了大政殿、十王亭这组独特的建筑,为中国宫殿建筑史写下了空前的一页。冬游沈阳故宫

冬游沈阳故宫

冬游沈阳故宫

冬游沈阳故宫

冬游沈阳故宫

   看完东路的大政殿和十王亭建筑群,我们从一扇小门进入中路的后花园,再拾级而上来到皇太极和皇后的寝宫以及后妃居住的清宁宫、关雎宫、麟趾宫、衍庆宫、永福宫等台上五宫。主要看了看称为“暖阁”的帝后卧室。1643年八月初九,皇太极在暖阁内驾崩,终年52岁,后葬于沈阳昭陵,即北陵。清宁宫建筑具有典型的满族民居特色——口袋房。所谓口袋房,是指3间房多在最东面一间南侧开门或5间房在东起第二间开门,整座房屋形似口袋,因此称做“口袋房”。开门的一间称“外屋”或“堂屋”,西面屋又称“上屋”。在上屋里,南、西、北三面都会筑有“∏”字型大土坯炕,称为“万字炕”。其中西炕为满族人家放祖宗匣子的地方,不允许坐人。长辈睡南炕,晚辈睡北炕。火炕是满族人住房的主要取暖设备,北方汉族盖房屋,一般将烟囱设在房脊上。而满族人却在房西或房后修建从地面向上垒起的烟囱,并以一段横烟道与烟囱相连,称为“跨海式烟囱”。这种“口袋房,万字炕、烟囱竖在地面上”的建筑特点,具有浓郁的满族风格了。冬游沈阳故宫

冬游沈阳故宫

冬游沈阳故宫

冬游沈阳故宫

   看完五宫来到凤凰楼,这是皇帝宴饮、议事之处,也是当年沈阳城的最高建筑,站在凤凰楼上俯瞰四周,万般景物尽收眼底,可饱览盛京全景,也可观赏日出。“凤楼晓日”是当年著名的盛京八景之一。凤凰楼门洞上方悬有“紫气东来”匾,为乾隆皇帝御笔,借用这个典故寓意大清国运兴起于东方。穿过凤凰楼沿着3.8米的陡峭阶梯下到底层,就是前面看到的崇政殿。沈阳故宫这种“前朝后寝”的宫殿建筑布局有个特点,即“宫高殿低”。与北京故宫“殿高宫低”恰恰相反,形成了独特的皇宫建筑风范。冬游沈阳故宫

   看完中路建筑群来到乾隆增修的西路建筑群迪光殿,又称“别殿”、“便殿”。这座三间歇山前后廊式建筑,建于乾隆十一年至十三年,为清帝东巡期间驻跸时处理国家军政要务之所。迪光殿之名为乾隆皇帝钦定。迪,语出《尚书·太上》,有“启迪”之意;光,语自《易经·坤卦》,“含弘光大,品物咸享”。迪光,即“欲迪祖宗谟烈”之光。殿内陆坪正中陈设着红雕漆屏风、宝座、香炉等。屏风因其“立必端直,处必廉方”,在一定时期内成为王权尊贵的标志和象征。迪光殿屏风上刻嘉庆皇帝“御制瑞树歌”,共269字,用以警示皇帝本人时刻不忘祖宗创业的艰辛。屏风前的宝座雕漆精妙,开光处刻画着太平有象、万方来朝,用以显示八方归顺,天下一统。 宝座左右各摆设云石面方几一架,上各有一尊碧玉雕象驮宝瓶,寓意江山永固,天下太平。宝座前方两侧各陈设一只瑞兽。中国古代传说,这种神异瑞兽,能日行一万八千里,通晓四夷语言。殿设瑞兽,用来显示帝王开张圣听之贤德。迪光殿东西间的东西墙上,各悬漆制挂屏一面,其下条案上陈设着青花贯耳瓶、青花双耳瓶和青花葫芦瓶、霁红瓶。另外,东西两侧各设插屏式大型门厅镜一面,它们除了有屏风的功能外,还告诫皇帝要正身廉直,不忘反省言行的得失。迪光殿前是东西配殿;殿后是保极宫、继思斋、崇谟阁和七间殿,由前后长廊相连。整组建筑极其精制,包括殿宫、轩榭、门廊等,各个细部在内的建筑造型和宫内陈设,都倍加推敲,穷尽曲折变化之妙,富贵华丽。冬游沈阳故宫

冬游沈阳故宫

冬游沈阳故宫

   看完迪光殿后来到保极宫,这座建于清乾隆十三年的宫殿,是皇帝东巡时在盛京驻跸的寝宫和召见王公大臣之处。“保极”之名,出自《尚书?洪范》“锡汝保极”,乾隆释意为“持楹安率土”。保极宫内正中暖轩上方,高悬嘉庆御笔“高林万象”匾,意思是皇帝居于万物之上。在暖轩中央设龙纹明黄坐具一副,清帝东巡时,就在此召见亲近王公,两旁各有一个紫檀高柜,象征着皇帝身份的高贵至尊。在皇帝寝宫里的柜子从不装满东西,意味富贵有余,寝宫的的床又长又窄意味着长寿,而枕头特别高,意味着高枕无忧。保极宫左边是书房,右边是皇帝寝宫。侧翼是值房,乾隆皇帝的侍卫住的地方。保极宫宫前两侧有抄手游廊,直通迪光殿后檐廊下,这样即使是在下雨天,皇帝也可在两座建筑间便利往来,这也是这座建筑的一个小亮点。冬游沈阳故宫

冬游沈阳故宫

冬游沈阳故宫

冬游沈阳故宫

   参观完保极宫后,来到乾隆为存放《四库全书》而修建的文溯阁。这座宫殿建筑与众不同,屋顶用黑琉璃瓦镶绿剪边,整个建筑以黑绿为主色调,这与它的用途是分不开的。文溯阁是全国7座收藏《四库全书》的藏书阁之一。由于藏书忌火,依据五行字说立色配饰,装修取《易经》“北方壬癸水”其色属黑。因此屋顶用黑色琉璃瓦,寓意水从天降,消灭火灾。文溯阁外观为两层,内部实为三层,书架上的木盒称函匣,用于收藏书籍。目前文溯阁的《四库全书》保存在甘肃省图书馆。看完文溯阁后,走马观花看完嘉荫堂、戏台、养憩斋和九间殿等,参观已经接近尾声。总体感觉沈阳故宫的建筑方式,基本反映了满族政权和满族社会由崛起至兴盛的历史进程,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冬游沈阳故宫

冬游沈阳故宫

冬游沈阳故宫

冬游沈阳故宫

冬游沈阳故宫


冬游沈阳故宫

冬游沈阳故宫

冬游沈阳故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