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时不食,春天该吃的就是枇杷。 咬一口清甜的果肉,汁水一下子就滑到嘴里,嗓子润润的,很舒服;枇杷滋润身心,对咽喉非常好。 但市面上好吃的枇杷太少了。 我们向大家推荐了3年的好物,这1000天里,我们曾经走访过众多产地、工厂,知道市场之乱、用心做好物之难、高质产品之少。 但我们仍然愿意,踏遍万乡,亲选好物。 这是一个很笨、很慢的做法,甚至有人说我们这样自掏路费、费心讲述也可能赚不了钱。 但很高兴的是,这一次国馆、物道、极物三大精选电商平台愿意联合,启动“极物考察”项目。每个月,我们都会随着季节,或按着风物出行,在“极物考察”里,告诉你我们和这些好物相遇的过程、实地考察的严苛,用较真的态度,一起去定义什么是极致好物。 极物考察第1站:福建云霄,寻一款天然美味的枇杷。 开了一整天车,爬了1小时山路,头发被雨雾打湿、鞋底沾满了潮湿的泥土,这一路很累。可当我们剥开枇杷,吃进嘴里,那口多汁、清甜,甜蜜在心间舒展开来。为这一口,值了! ▲枇杷实地考察视频,点击观看 考察目的地:福建云霄县 挑水果,就是挑产地。枇杷娇气,不耐寒、极怕热,能种枇杷的地方少;能种出让人惊艳的枇杷的,就数云霄县了。枇杷于云霄而言,是老天爷厚待给的风物,水土适合,所以费些心思打理,种出的枇杷就要比其他地方可口。 但这还不够。“极物考察”来到当地,就是要找比市场上常见的云霄枇杷更美味的枇杷。 果园考察实况 靠着在生鲜领域的多年积累,我们进行了追踪探访,挑遍整个山头,找到这个果园:地理位置好,早上有雾,下午阳光充足,温差大,当地人是最严格的考察官,年年吃枇杷,嘴最挑,他们却都说这一片果园打的果子是整座山头里公认好吃的,格外甜。他们爱吃的“早钟6号”,就是我们选中的品种。 · 奇特的“云霄三月雪” · 站在枇杷山上望下来,阳光下,漫山好像铺着雪。走近看,原来每个枝头的枇杷果外面,都套着袋子,袋子反射太阳光,远看犹如洁白的雪。 刚结果时,果农会为每颗果子手工套上这些袋子,避免果子还没采摘,就被鸟儿吃光了。耗时耗力,小心呵护。 · 每个果都充分享受阳光与雨露 · 和其他地方见到的枇杷树不同,这里的果树尤其注意要疏枝,两棵果树的种植间距大,而且长枝桠都被压低,这样每颗果子能充分享受阳光与雨露,充分成长。 · 好几个果子的养分集中到一个果子上 · 枇杷树每个枝头能长十几个果子,但这里都剪掉,只留3个果。十几个果子的养分集中到3个果子里,甜度高、汁水充足、营养丰富。 · 不施药、用天然有机肥 · 天然成长的枇杷,果子是长不了太大的,但凡格外大的枇杷,可能是打了膨大剂。 而我们发现这里种枇杷,个头也大,但不打药。除了前面说的把养分都留给少数的果子外,这里用的都是有机肥,看得见的一粒一粒的羊粪,保证种出来每颗枇杷,个头虽不是最大,但都健康、天然。 枇杷果考察实况 难得能吃一回从枝头刚摘下的、这么饱满圆润的鲜枇杷,我们当然要大饱口福。尤其爬了几段山路,满身汗,又累又渴。一颗枇杷下肚,解渴、清甜,太舒服了。一边摘,一边吃,几个人吃了大几斤。 同行中走南闯北、吃遍中国的大哥,更是边吃边感叹:“哎呀~这枇杷真好吃~第一次觉得枇杷这么好吃!” 果皮颜色越深越甜。我们挑的枇杷,颗颗深颜色,甜。 果皮薄薄的一层,能透光。 枇杷果皮上,有一层绒毛,是天然的保护层,绒毛越完整枇杷越新鲜。果农采摘得小心翼翼,果筐底还要铺软软的珍珠棉,保证绒毛根根完好。 汁超多,没有渣梓,吃着特别润喉。 村里的小孩,吃着我们摘回的枇杷,眉眼都笑弯啦~ · “也许再过几年,就吃不到这么好吃的枇杷了……” · 和果农交谈时,才发现,村里都只有老人在种枇杷,年轻人嫌辛苦、也不会种。 今年收成少,价格又走低,十几年的枇杷树,打算砍掉了。“不可惜吗?”“心疼呀,但能有什么办法?” 我们都很感慨,“也许再过几年,就吃不到这么好吃的枇杷了……” 极物考察结果:通过 无论是种植环境、种植方式到果子口感味道,都令人满意。这次考察很幸运,我们真的找到了一款天然、好吃的枇杷。 枇杷一箱共36颗,全用珍珠棉网格和纸箱悉心包装好,一颗一个专属坑位,保证到手完整新鲜。 枇杷下单后,次日凌晨才会采摘发货,然而雨天不能采摘,如遇雨天,发货时间顺延,请谅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