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者为公司之长,与常人相比,必有齐长。 作为领导者不仅要有者强大的人格魅力,优秀的谈判能力,尖锐的市场嗅觉,还要有远见力,那么作为领导,统一的标准应该是什么呢? 梁漱溟曾经说过,为首者: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1.格物《礼记‧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格”,最早见于甲骨文,本义:“格,长条儿”,树木的长枝条,审阅自我与审阅他人之意! 渡人者需先自渡! 领导者纠正他人之错需先审阅自己,员工的错,自己会不会犯!简单点讲,把自己事情做好了才能指正他人! 2.致知南宋朱熹注:“致,推极也;知,犹识也。推极吾之知识,欲其所知无不尽也。”明王守仁谓“致”即行,以论证其“致良知”和“知行合一”。 领导未必需要有很强的业务能力,但是他需要管好有业务能力的人。 按照马云说:管理就是请专业的人来做专业的事!当一个团队中领导不是最优秀的那个人,这才是一支强者之师! 3.正心儒家讲究,正心 :使自己的知、情、意与外界融合。也自然地会与自己面前的事物融合。 若是你对你的事业没有激情,对你做的事情没有激情,那作为领导者最好审阅一下自己! 领导者为团队之魂,他是需要用热情去感染每一个人的人! 当看到领导脸色不好,所有人都会战战兢兢,但是看到领导激情澎湃,员工干活也会有干劲! 4.诚意雷军说过:小胜靠智,大胜靠德! 人无信不立,心不诚不灵。能把事业做大的往往是品德过人的,笑到最后的那个人未必是最有能力的人。 诚:为诚以待人,不矫情,不做作,不画大饼,有一说一,有二说二! 意:《中庸》“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 5.修身修身,是指修养身心,修身的具体行为表现日常生活中就是 择善而从,博学于文,并约之以礼。 读一本管理学的书未必成为一个好的管理者,修身不是一蹴而就,而是经过长久的学习,形成积淀,散发出的文化与学识的底蕴。 6.治国治大国,如同烹小鲜,管理一个企业同是如此。 只有组织的规模与文化的不同,大道至简,管理相通,管的越多则越乱,管的越少,则越好! 7.平天下治国平天下”是理学的基本纲领的最后一条。“平天下”即来源于此。一般可解释为“平定天下”。 客户是一个公司的外在根本,员工是一个企业的内在根本。 预先除外,必先攘内。员工离职率高的企业往往做不大,以为内部不“平”,内部太“平”,步子才会越走越稳,企业才会越走越远! 《尚书·仲虺之诰》,有云:“德懋懋官,功懋懋赏”。 时代不断变迁,新的领导力的结构上也发生变化:
|
|
来自: 小桥流水1i79ra > 《人生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