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格物致知

 冬窗事发 2023-10-30 发布于北京

“二程”有个徒弟叫杨时,杨时有个徒弟叫李侗,朱熹师从李侗,进而就继承了程颐“即物穷理”的思想,“程朱理学”因此得名。

在前人基础上,朱熹将《大学》重新编排,明确提出“三纲领”和“八条目”。“三纲领”为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条目”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中,“明明德”指向对自身的管理,有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五步,适用于百姓。“亲民”指向对社会的管理,有齐家、治国、平天下三步,适用于帝王。最后能达到“止于至善”者,便是找到了“理”。

不过,穷“理”是个由内而外的过程,这八个步骤应连贯完成。

朱熹认为,通过推究事物 (格物),才能获得知识(致知),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诚意),意念真诚了,心态才能端正(正心),心态端正了,才能修养品德(修身),品德修成了,才能管理好家族(齐家),管理好家族,才能治理好国家(治国),治理好国家,天下就能太平(平天下)。上述步骤以“格物”“致知”最为关键,这是多数人可以实践完成的。

虽历仕高、孝、光、宁四朝,但朱熹为官不足十年,人生尽在传道讲学。

孝宗乾道三年(1167),朱熹在岳麓书院与张栻进行“朱张会讲”。淳熙二年(1175),他又与陆九渊雄辩于“鹅湖之会”。教育上,朱熹将修正过的《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订刊发,定名“四书”。多年后,“四书”的影响力超过“五经”,成为科举考试唯一参考。

朱熹是宋代理学集大成者,士大夫们从此将“格物致知”“齐家治国平天下”视作人生信条。诚然理学维护了社会稳定,但礼教的约束亦使民族丢掉了进取精神,几百年间,质疑它的声浪从未停止。

             匕

精選文章推薦

真相 | 無為

 阝                

                              廴              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