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首发公众号“十步读财”转载请注明出处: ![]() 关于 退保 ,是一个大问题。 几乎每天都会有人问,“我买这款产品后悔了,退保行不行?” 当然行,不过每个人的受损程度不一样。 但是如果你问的是:“我应不应该退保?” 这个问题恐怕就需要你自己去仔细衡量了, 千万不要头脑一热,稀里糊涂的就退保了。 牢记五个字:退保需谨慎! 十步总结了一下,一般产生退保念头的,无非以下几种,快来对号入座: 第一,保费过高,占用预算。比如一个年收入15万的家庭,保费支出应该控制在1.5万左右 可是给孩子买了某福之后直接花了1.2万元,剩下大人还处于裸奔状态, 想要再搭配其他保障,必然要超过预算,甚至会影响家庭的生活质量。 后来了解到线上产品便宜很多,于是心里开始敲鼓,要不要退了再买呢? 但是退了损失很多,于是犹豫不决…… 第二,需求模糊,买错产品搞不清楚自己的需求是什么,稀里糊涂就买了 这种情况一般发生的原因都是“人情保单” 刚当上保险业务员的七大姑八大姨,极力推荐你购买一份“年金险” 可自己还搞不清楚年金险是干啥的,为了维护亲戚关系,还是咬牙买了 导致一年花的钱很多,保障却没多少。 再比如想买一份终身重疾,结果功课做得不到位,买成了长期意外险 这是典型的买错了产品… 第三,保额过低,保障不足好不容易买对了保险,保额却买少了 在预算一定的情况下,买了终身型重疾,只能买到10万的保额 但是如果买定期的,保额会相应的提高 反反复复对比了很久,还是选择了第一种 后来恍然大悟,保额过低真的起不到抵御风险的作用, 于是退保的念头油然而生…… 第四,产品更迭,喜新厌旧。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保险产品也会进行发展和创新 去年刚买了康惠保,今年康惠保旗舰版就出了; 不久前觉得最划算的定期寿险还是擎天柱,没过多久就败给了自己公司的大麦定寿 产品越出越好,保障责任也越来越全 自己买的产品不是最好的,就觉得心里不是滋味… 这种情况下要不要退掉重保呢…… ![]() 说实话刚接触保险的小白几乎以上每种都经历过 十步也曾陷入“要不要退”这样的循环折磨中 好在修炼时间够长,如今总算能够轻松应对。 教给大家一个方法,在做决定之前,不妨先问自己几个问题: 1、你的身体状况怎么样? 毕竟买保险不是想买就能买,最开始可能身体健康,以标体承保 不过退了买其它保险,就需要再经历一次核保过程 那么此时就要想想自己是否有住院、手术以及体检异常记录 社保卡有没有借给别人买药 你的身体状况是否允许你随意更换产品? 2、是否能承担退保的损失? 一般重疾险都会有10-15天的犹豫期 在犹豫期内退保不会损失任何费用,百分之百退还全部保费。 不过一旦超过这个时间 保险公司只会退还现金价值 (保单的现金价值可以在合同中对照查看) 一般犹豫期至2年内的时间段,损失率最高,现金价值远低于保费。 3、新保险是否已过等待期? 提个醒:一定要等新产品过了等待期再退保! 否则新产品等待期内出险是不给予理赔的 这个时间要拿捏好,一定做到保障无缝对接 以上三个问题必须都解决, 防止赔了夫人又折兵。 接下来,就是正确的退保姿势: · 如果经济条件允许: 退保不如再买一份新产品,既不会产生经济损失,还能使保障范围更全面 · 如果经济条件不允许但是一定要退: 1.刚开始交,虽然现金价值占所交保费比例不高,但总费用较少,及时止损才算明智 2.已经交了几年,最好选择保单现金价值与已交保费基本持平时退保,此时损失最小 总结一下:缴费时间越长,现金价值占总交费的比例是越来越高的,但是整体的金额损失是越大的。 还有部分保险产品带有一种特殊的功能: 利用现价减少保额,交清保费 简单来说,就是利用你保单现在的现金价值,一次性抵扣所有剩余保费,保额随之降低。 陈小姐曾购买了一份保终身的重疾险,保额是30万,每年保费8000元。已经缴纳5年,如今的保险合同的现金价值是21000元。倘若陈小姐不想再继续交钱,但是也不想退保,那么就可以用这21000元当做剩余保费一次性付清。但是保额就要从原来的30万元减少到X万元,今后就不用再交保费了。 至于你的保险可不可以这么做,就需要和保险公司的客服人员再确认一下,或者看看保险合同内的现金价值表,有没有类似的标注 ~ 最后,十步不得不提一下“人情保单” 很多人退保的顾虑是,“这份保险是我朋友让我买的,我退保了,对他有影响吗?” 如果你的朋友是卖给你这款产品的业务员,那么在佣金收入和考核上都会有影响,他也会知道。 于是碍于情面善良的你只能又忍了下来…… 在此,十步要苦口婆心的劝大家: 买保险不是头脑发热的事情,也不是用来维系“友情”“亲情”的链条 明确自身的需要,真的用得到再买! 否则到头来搞得自己心力憔悴,还得担心退保是否对销售人员存在影响 何苦呢!!! 欢迎关注公众号“十步读财”,会定时给大家分享干货的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