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开启感官,重拾生活

 云南静一号普洱 2019-02-28

回想我慢慢认识和实践有机生活的过程,其实也是将身体感官慢慢打开的过程,是换一种方式“追求感官享受”的过程。

微信图片_20171007210051

追求感官享受,这是人的天性,本不该受到贬低和压抑。然而问题是,要怎样去满足这天性呢?常见的,有这两种不同的方向:

一种,是追求外在的改变。比如寻找更奢华昂贵的食物,更频繁地去到所谓的娱乐场所,不断更换新款的服饰或电子产品……选择这样的方式,很多时候不是因为人本身的特质,而是基于社会普遍认同的、假定的一种观念,“所拥有的外在的东西越丰富越高级、更新越快,我的感官也就能得到越多的享受。”

另一种方向,是由自身出发,先让身体感官回归本质,变得更灵敏。这种方式所基于的观念是和前一种截然不同的,却是我们很熟悉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里的“器”就是指的我们的各种感官。当感官发挥它们本来就有的潜能,是否能获得感官享受便不依赖于外界的物质是否奢华是否更新频繁。从一朵花中就能看见无限的世界;品着朴素的饭菜,只拥有极简的物品,也能觉得生活中源源不断的乐趣每天不重样。

那么究竟什么是开启感官?什么是发挥感官的潜能呢?

感官到底有多少种,这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论。而我们都知道,触觉、听觉、嗅觉、视觉、味觉,是五种最常用的、也最常被提及的感官,它们本该是我们与世界互动的最直接的媒介。这期专题,就和这五种感官有关。

如果没有有意识地去尝试过,这个话题可能是显得挺古怪的。难道感官的使用还需要练习吗?难道不是生下来就自然而然会了的吗?我们一直在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巴尝、用鼻子闻、用皮肤触摸……一直在用到身体的这些功能,这难道不算是已经“开启”感官了吗?

其实,尽管都在用,用的程度却各不相同。开启感官与否,的确是有差别的。我们可以从不同的人生活状态的比较中看到。没有孰好孰坏,只是各人选择的不同。

对于感官被封闭或遗忘的人来说,生活可能是这样的:

即便眼前展现的是富有生机的风景、耳边每天都有鸟语虫鸣,即便空气中的香气随季节变换,却都很难注意到,常常觉得自己生活的环境“没有什么意思”,“太无聊”。常会幻想“远方”,羡慕与自己迥然不同的人的生活。

可能会因“怕脏”而不去触摸土地、触摸草木。因担心被评判而很少与他人身体接触,自己的身体也是僵硬的。可能任凭噪音充斥自己的周遭,头脑中仅是认为“没办法的,忍了吧”。

可能很难判断一种食物是否适合自己身体的需要,而依赖“专家”的建议或是(常常是不真实的)广告来代替自己选择食物。尽管找遍各地美食,却很难吃到真正让自己心动的。

如果同时头脑中主导的想法是“我”的烦恼和挫折,是没完没了的那些繁忙工作,是别人对“我”的期待……这些想法也就在无意识中把感官接收到的讯息给“屏蔽”掉了大半。越感受不到外界的美,头脑中烦恼所占的空间比例就越大,进一步妨碍了感官的讯息接收,形成一个循环。

另外,因为觉得身体只是个“躯壳”、只是头脑智慧的容器,常强迫身体“突破极限”,比如为了工作连续地熬夜。如果身体无法达到期待,还要用各种方法去刺激、“提神”……与身体的这样的关系是不是很普遍呢?

而对于愿意开启感官的人来说,生活则可能是另一番模样:

即便在同一个地方生活多年,都能感到,每天每时的风景都是独一无二的。因为能感觉到自然时时刻刻不停的变化和流动,总是保存着孩子般的好奇心,所以根本不觉得无聊,不会觉得自己和自然是分离的。

会常常欣赏花草树木鸟兽虫鱼的每个细节,每天都能发现身边生活着的野生动物植物们的细微变化。哪怕是只有针眼大的小野花,也能看得津津有味。哪怕是聆听简简单单的溪流声,却感到像是听一首交响乐般美妙。

常用触摸的方式感受自己和他人的状态,常敞开心扉与人相拥、舞蹈、游戏;喜欢用身体亲密接触大地,全然地放松自己。

因为相信身体不是“躯壳”,而是一个处处充满无限智慧的生命体,于是有信心、有动力去做身为动物本该做的事:

比如通过多种身体感官接受到的讯息,来与外界沟通,以感官来判断自己的需要的食物、选择合适自己的生活环境,调整生活的节律。信任和遵从身体的感受,比如不强迫身体长期忍受极不舒服的气味或声音,不强迫自己吃下过多不健康的食物,不在很劳累的时候还硬撑着去“拼”。

当时时刻刻能通过身体感官接受到自然中美的存在,烦恼虽然还在,但它会变得越来越淡。就仿佛在一个房间里的多个不同角度都点亮灯光,那么阴影虽然依然存在,却不那么醒目,不那么可怕了。

生活方式都是由自己选择的。当我意识到,追求外在改变不仅无法带来真正的“感官享受”,反而有许多弊端,我便选择了从内而外、打开感官去生活,也越来越能体会到以前不曾注意的那些能真正的、持久的获得“感官享受”的方式。本期专题,就跟大家分享我的一些小小心得。

【点击以下图片或标题即可阅读专题文章】

girl-2140721_960_720

触觉

当我拥抱树的时候,树也在拥抱我

“触摸”,总是双向的、相互的。与他人的身体接触、与树木的接触、与小动物的接触、感受阳光和风的温度……这都是无声的沟通方式。比起仅凭语言做沟通,触摸有着更丰富的层次,更能将情感直接地、迅速地、真实地相互传递。

让心敞开,才能更体会到触摸的真实感受。比如与树木的接触,只有在安静下来之后,尝试放下“尴尬”、求新奇、或是评判“好粗糙”等等的念头,这时才可能会感受到:你拥抱树的时候,树也在抱你。

0000

听觉

看风景的时候,别忘了也留心倾听“声景”

在城市中,被电子产品、嘈杂的交通、噪音包围的我们,很容易忘记“倾听”这件事原本是有多美好,更容易忘记如何从声音中寻找大地想要传达的讯息。

从荒野中的风声雨声鸟鸣声,到夜间城市边角荒地里的虫虫奏鸣曲,再到发自内心、与同伴相融的吟唱声……聆听自然的声音总能让人很快就身心平静。当我知道我最需要的声音,是真实有生命的、不插电的、与自然合拍的,于是就尽可能去寻找和创造这样的声音,这让我获得了极大的乐趣。

african-bush-squirrel-1580058_960_720

嗅觉

寻找美食的路上,你是否训练过自己的嗅觉?

许多人将嗅觉认为是最不重要的一种感官,却没意识到,嗅觉既是品尝食物时不可或缺的重要渠道,也在时刻影响着人的情绪。嗅觉还能作为一种相当灵敏的“检测器”,帮我们选择更适宜的生活环境。

或许,如果越来越多人能找回本能,知道自己要远离什么气味,能迅速辨别出有害气味并且信任自己的感官,那么整个世界的污染都会慢慢减轻。

sea-2565138_960_720

视觉

那些凝视地球之美的人,会找到伴随终生的力量之源

眼睛是最高清的摄像机,任何屏幕上的画面都代替不了眼睛的直接观看。让脚步放慢一点,时不时地停下来,放松双眼,放下已有的期待,观察周遭的一切,允许惊喜的出现……那双“发现美的眼睛”其实是与生俱来的,我们只不过需要给它们留出足够的施展空间。

当我确信身边充满着美,确信自己也能创造美,心中才有更强的力量去面对那些人们都不希望发生的事物,而不至于被后者所压垮,不至于丧失信心。

09

味觉

用多种感官去品尝,才能从食物中收获更多愉悦

舌头能尝到的,仅仅是“酸甜苦咸鲜”五种基本味,那么食物带给我们的那些丰富的感受都是从何而来呢?

其实,味觉往往和其他感官交错混杂着、被有意或无意地同时使用,有时让人们陷在谜团中很久也对其不知不觉。只有当我们足够了解视觉、触觉、嗅觉和听觉,才会对味觉有更深入的体验。

这最后一篇也算是五种感官的“综合应用篇”,因为很少有像“品尝”这样的、必须同时运用五种感官的事情。学会分辨味觉和其他感官,也才能将它们更好地融合、更灵敏地通过感官去“品尝”。“口腹之欲”本不是什么罪恶的东西。但是如果忘了充分运用自己的感官,就享受不到内心期待的那些满足感,于是继续不断地向外求、追求更多新奇特的食品消费。在感官迟钝的情况下,吃得越多,就越不满足,形成一个无底洞。相反的,如果我们把自己的感官训练得更敏锐,就能从品尝简单的食物中享受到更多愉悦,真正地让食物为身心带来满足感。

与身体感官连接,也是与世界相连

追求感官享受,初听上去似乎是一种“肤浅”的生活态度。事实上,越去体会,就越能发现其深远的意义。不只是为了发现美,不只是为了愉悦感,尽管这些都非常重要——但更棒的或许是,通过与自己的身体感官重新连接,去重新发现与世界的连接。

我们常常提倡要增强“自信”,那么,信任自己身体感官的智慧,算不算是“自信”的一部分呢?我觉得不仅是,而且是极其重要、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其他自信的基础。而一份真正的、完整的自信,又是信任他人、信任外界的基础。

带着这样的信任去过生活,一个很美妙的改变是,我愿意相信,在挑战出现时,总会有一股“支持的力量”来帮助我,可能是来自自己的,也可能是来自其他地方——而只有当我相信这股支持力量的存在,才可能在它出现的时候及时发现它、与它连接。愿意相信这支持力量的存在,生活的可能性也就显得越来越广阔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