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说明这些细节之前。我们需要先理解一些关于手腕和球杆之间,相互的影响。透过对于这些关系的理解。我们就非常容易理解自己该如何调整球杆握在手中的位置、变化方式、以及使用的时机。 首先,球杆获得力量 是通过我们的手腕来实现的。 而手腕在作用的时候,是呈现一种弧形运动的(所有与关节有关的运动,本身就是弧形运动)。换句话说:手腕对球杆作用的时候,不是和球杆一样的直线,而是在这个弧形的变化当中,施加力量给球杆的。 所以台球好手在进行打击的时候,手腕接触球杆的位置是会改变的。一般都是以中指为主要的接触位置。而在发力过程中,将手腕握住球杆的位置,从后掌转移到前掌。 也就是发力之前,球杆在手腕当中主要是以食指和中指接触球杆。 而发力之后,则改变成中指和无名指接触球杆。 通过这种改变,使得腕力的方向,能够最大限度的接近球杆运动轨迹。 手腕之所以非常的灵活,是因为手腕的肌肉组织非常的复杂的原因所形成的。 因此,我们在手腕对球杆作用的时候,如果没有适当的调整球杆在手腕中的接触位置,和充分利用手腕肌肉组织的方向特性。 那么,在发力过程中,手腕的这些肌肉组织就非常容易干扰到球杆的方向。破坏我们原先对母球的预计路径和力量大小,产生失误。 这是一个相对问题:一般人会错误的认为控制手腕,能够控制母球。也是基于手腕存在这种复杂的发力功能所导致的。 但是对于一个真正懂得利用自己身体完成打击的台球高手而言。却不是这种思路的:手腕既然在发力过程中可以改变母球的路径,同时就也意味着,如果在我们打击准备不够理想的时候,手腕可以成为我们维持准度的最后屏障! 我们用一种比方来说明,实际打击中手腕在控制和准度之间的作用: 如果我们进入打击区开始进行打击准备的时候,没有100%的准备好整个打击的正确性(包括架桥点的位置高低,力量准备的精细度,母球旋转的精细度等等)我们假设:瞄准的正确性是95%。母球旋转与力量控制的正确性是95%。 由于手腕在球杆接触母球的时候,能够改变和母球的相对关系。因此: 1、可以改变母球的路径,因此可以用来增加母球打击到子球进球点的正确性。 2、可以改变母球的力量大小,因此也可以用来增加或者减少母球所获得的力量大小。以及旋转的力量大小等等。所以可以用来使母球的走位更加精确。 3、但是,不管用来确保哪一个部分,都必须牺牲对另外一个部分的保证!
可是,这和我们一般的球友所认定的腕力还不是一样的东西:一般球友认定的腕力,是在发力之初腕力就作用完毕了。而高手的手腕是在球杆接触母球的后半段时间当中进行转变,才会具有这种功能! 这和我们握杆的方式有什么关系呢? 前面说过,手腕的运动 方式是弧形的方式;如果我们没有方式来修正磨砺手腕的这种发力特性,那么,手腕作用在球杆上面的时间,就一定是在球杆动作的初始阶段,而不是在球杆运动的末端阶段。(应该要磨砺成在球杆运动的末端阶段) 目前台球界还没有关于这方面的讨论与认知。因此台球界分为两大阵营: 1、一个是以手腕为主要发力部位的打击群。这些主要是以9球为主的族群。这是因为9球在目标球只有一个的前提下,控制的需求变得比较大的原因。 2、一个是以手肘(加上微量腕力)的族群。这一个族群主要是以斯诺克和黑8为主的族群,这是因为这两种运动方式需要比较高的准度要求! 到这里,我想大家应该或许能够明白。这两种思考方向都是不好的。真正好的思维方向,应该是如何把手腕依附在手肘为主导的发力过程中! 手腕外翻,手腕内翻和手腕与手肘垂直,就是利用手腕的接触位置,来改变我们在发力时候的力量特性,和控制属性。 所以,手腕如何握杆,如何发力。主要的考量是如何把手腕从传送力量的功能中。解脱出来,使手腕能够执行准度的意念! (这当然牵涉到发力的方式,杆法的应用等等。但是在这里要说明的是,如何使用手腕的这些功能,使手腕能够支持我们的打击意图!) 如图1所示: 握在这个位置的原因有几个: 1、一般球杆的重心,都会设定在球杆缠線的前端附近,因此手腕握在球杆的这个位置。可以让球杆的重心处在手腕与架桥之间。不需要用额外的力量去维持球杆的平衡。 2、由于手腕握住的位置,正好在球杆重心的后方。在发力的时候,比较容易感受到球杆所反馈的感觉。 3、在一般身高的范围内。这个握杆的位置,是完成整个打击动作最好的位置。 1、要轻轻的环扣扶助球杆,不可以用力握住球杆。 2、感觉中指微微扣住球杆,其它的手指轻轻的扶助球杆。 3、球杆在前后运动的时候,可以改变球杆接触手中的位置。特别注意:但是不需要特别利用那个部位接触。 4、要尽可能维持球杆的独立性,避免运杆或者发力过程中,影响球杆的方向。纵使是在打击强力旋转球的时候,也不可以紧握球杆。要让球杆能够以它自身的惯性,通过母球。 5、手腕的关节肌肉要尽可能的放松。 这里面也体现出球友对于球杆握在手腕应该是什么感觉的疑惑: 1、握杆太松,球杆容易维持自己的方向,能够充分应用球杆的性能。但是准度没有了最后的凭借! 2、握杆太紧。容易牵动球杆的方向。忽略球杆应有的性能应用。但是,对于我们意念的执行力是有帮助的。 3、所以台球的握杆最好是在两者之间。“空”与“不空”之间。就像握着鸡蛋在发力一样。不可以掉了,也不可以涅破了! (特别注意:这不是发力的方式,只是用来理解球杆在手中位置的变化) 如图2所示: 我们在练习的时候,单纯的用拇指和其他的四指来夹住球杆! 1、如图2之1所示:球杆回到后方的时候,以食指和拇指夹住球杆。 2、如图2之2所示:球杆在正下方的时候,以中指和拇指夹住球杆 3、如图2之3所示:球杆在最前方的时候,以无名指和拇指夹住球杆 在做这种练习的时候。最重要的需要维持球杆的水平,使球杆的水平度在整个过程中不产生变化。这样才能够清楚的知道球杆在每一个位置的时候,与手掌的接触位置。 重点来了: 当我们慢慢熟悉这些位置变化的时候,再以中指为主轻轻环扣球杆,其他的手指为辅。轻轻的环扣球杆。并且也和手指伸直的时候,依据球杆的位置来调整手掌接触球杆的位置。 傅老师演示握杆方式
傅老师演示初学者握杆方式
调整自己的握杆方式位置的时候,有几件事情是需要理解的: 1、在分段发力练习的时候,当球杆行进到正下方的时候,手腕是维持后背的。因此在做分段发力练习的时候,要依据分段发力的需求,调整球杆与手掌接触的位置。 (今后陆续将会在本公众号:tqcm147(台球催眠147:即“傅文政台球教学”)中发布具体的发力锻炼方式,大致分为以下六种: 1、满弓练习(即分段发力) 2、过肘练习 3、加速练习 4、夹臂练习 5、托杆练习 6、腕力练习 在应用上还需要两个练习方式来完善自己的打击能力: 7、拼球练习 8、长台低杆 如果可以在这些练习项目当中,嵌入合适的动作基因,最终形成一种兼具:轻重,长短,快慢六种可以任意分解组合的发力方式。) 2、实际打击的时候,由于手腕的使用量是非常少的。因此球杆绝大部分的时候,都只有在中指附近转换,所以是用所有的手指来握住球杆的。练习归练习。打击归打击。练习是为了打击。 3、手肘的肌肉组成方向性比较精确,因此在实际打击的练习当中。我们还需要调整手腕动作的肌肉部位。使得手腕作用时候的肌肉方向,基本能够与手肘的方向一致。这样比较容易维持准度的稳定性。 不管什么运动,都是身体的机能在执行我们的意图! 在台球上面,由于手腕所具有的强大的变化能力,因此手腕腕力的应用,实际上也就是整个台球运动的灵魂所在。 刻意的规避使用手腕,会使自己的打击变得呆板没有活力!过度的依靠腕力来执行打击的任务,则会遮掩太多的打击内涵。是自己产生太多不好的习惯! 所谓“知难行易”。 技术本来就是在摸索中磨砺产生的。 因此不管这些内容是否属实。都非常建议球友试试! 只是“试试”。 文/傅文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