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 陈泽霖:家父陈耀堂教授认为心绞痛多发生在胸前部,胸部为阳气升发之处,若心阳不振,浊阴凝聚于胸,以致血行不畅,心血痹阻,不通则痛,治宜温通心阳,宣痹通络,常用瓜蒌薤白半夏汤及枳实薤白桂枝汤加减。有一通用方:全瓜蒌15克,薤白头9克,枳实9克,桂枝9克,半夏9克,桔梗4.5克,附片1.5~30克,丹参30克。方中附子为必用药,但需根据病情,灵活掌握用药剂量。一般无明显阳虚肢冷者,附子用3克左右,作为温通血脉之用,即使有肝阳上亢者,他也用少量以助它药之力,并加生地15克、生石决明30克以监制之,但桂枝可去;有阳虚者则附子用量加重,尤对脉迟肢冷者(相当于今之病态窦房结综合症)则用量更大,常用15克以上,但需先煎1小时以减其毒性反应。由于肥人多痰湿,心绞痛病人多肥胖,故方中也常加川贝、胆星以化痰;有血瘀见症,如舌质青紫、脉涩者,则加重活血化瘀之品,常用失笑散(15克包煎)、桃仁、红花之类。应用上法,常可使心绞痛停止发作,但不能防止其过劳或情绪激动诱起之复发,所以他向我进一步了解冠心病发作之病理,主要因血脂过高,引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动脉管腔狭窄,心脏供血不足。因此他认为此病必须降低血脂及扩张血管,使血行通畅。他曾试用过不少药物,最后认为降低血脂最有效者为明矾,每日清晨口服米粒大一粒,温水送服,连服2~3月,有较好降脂作用,继之我又做了动物实验加以证实;扩张血管他常用毛冬青30克、川芎30克。在缓解期,他常叫人长服首乌片,并取《金匮》瓜蒌薤白白酒汤之方意,用首乌、杞子、全瓜蒌、红花浸酒长服,视酒量每日服6~9克,也有预防发作之功。此外他对一些发作频繁,用一般药物少效者,用珍珠粉0.3克、参三七粉1.5克、川贝粉3克,作为一日量,分二次服,连服一月也有效。他不主张用香窜之药,认为只能取效于一时,于病无补。 我治心绞痛除用上法外,对部分不便服用中药者,可用丹参针剂18~24克加入5%葡萄糖水中作静脉滴注,以14天为一疗程,可使大部分心绞痛获得缓解。如滴注不便,肌肉注射也可,但效不及静脉注射。对芳香开窍之苏合香丸及以后改进的冠心苏合丸、苏冰滴丸、麝香保心丸等,我认为对缓解症状是较汤剂为迅速,但治本尚需长期服用培补肝肾、化痰祛瘀之品。我认为对冠心病的治疗,疗程宜长,有人服药至一年以上,逐步停药,或以药酒代煎,加上体育锻炼,可使不少冠心病患者重获健康。 对急性心肌梗塞引起之低血压(心源性休克),因不适用西药之升压药(因可诱发另一致死之并发症——心律紊乱),我体会用朝鲜参粉有肯定疗效。1972年家父患急性心肌梗塞时,病情甚重,大小便失禁,并伴心律紊乱及低血压,当时我监护在旁,每当收缩压低于90时,即用朝鲜参粉3克灌服,约1小时后可见血压升高10~20毫米汞柱,使收缩压一直保持在90毫米汞柱以上,连续使用3天,才使他平安渡过休克期而恢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