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李欧梵《人文六讲》我们今天的人为什么会变得越来越无聊?

 gs老张 2019-02-28

现在关于人文话题,估计四十岁之前的人,连瞥一眼的时间都不会给到自己,人文的话题是很宽泛的,也是看似是无用的,我今天是带着一个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这篇文章源自我读李欧梵《人文六讲》整理而来,我一直有一个问题困扰着我,那就是为什么今天我们不愿意读书,并且还变得越来越虚无,哪怕是狂欢之后不久,却仍然会感觉到人生没有意义?就像我之前写余华《活着》那本书的解读时,曾经质疑过余华那句“不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而活”,很多人提出反对,那即意味着很多人认为活着是没有任何附加意义,仅仅是活着就行?这也许是从一个方面体现出如今周围人的生存现状,就是虚无感太强!

如果我假设这种虚无感是不正常的,那到底这种问题的结症在哪里?我曾经带着这个问题不断的在哲学层面去探寻和探索,但是似乎它总会牵着我进入一个无知的黑洞,让我无法找到一个真正的答案,最后连我自己都要迷失方向,今天我通过这本书,通过人文的角度,透过问题的最表层去找答案,因为在这本书里,李欧梵给我这样一个提示,人文是文史哲的一个综合性话题,本不应该在我们的知识层面把它们人为的分开,我们在学校分开学习的文史哲,只是在学科的划分上具有意义,离开那个层面把它们分开也许是错误的。

确实我们如今在这样一个分工越来越细的时代,互联网加剧了工作的细分化,一个简单的产品就可以分出几百到工序,于是人类自然就被这个分工给物化,不得不专注一个简单的工序进行分工的匹配,在学科领域的选择如出一辙,同样其他方面也是可以参考这种分工带来的人类异化,变相的把人工具化,这必然导致我们人类心灵的不协调、不健康,而人文的整合我认为是重新的还原文化对于精神世界的重新建构,这样我们理解分析李欧梵那句人文的概念就可以明白他表达的内涵了。

接下来我们继续通过人文角度去解释人们精神世界空虚的原因,为什么物质生活不断的提高,精神反而更空虚,这要追朔到资本主义开始,虽然在资本主义之前,人们生活在一个蒙昧的时代,但人们的精神生活是充实的,因为有各种宗教的存在,资本主义开始,人们首先有了理性思维,这就开始把各自的思想进行一味的去宗教化,有人把这理解为启蒙,从而不相信鬼神,不相信“物”之外的任何虚幻的东西,随之而来的就是不关心精神生活,去蒙昧也许并没有错,错在没有及时的通过人文进行替代这腾出来的精神空缺。

在此同时资本主义本身具有的资本强行推动市场经济用以逐利,于是就变成了这个时代以物质为驱动的时代生活特征,说的直白一点就是我们的周围环境和物品,不再是以需要为最终目的,而是因为资本利益的驱动,资本力量通过不断的更新换代实现你的换代欲望增加,当换代的高峰过去,比如人力车换马车,马车换汽车之后,换代的力量被逐渐的消减,那就开始了奢饰品的欲望层面,资本继续发力进行人们对奢饰品欲望的追求,打造你、塑造一个虚幻的欲望,这种虚幻已经不是产品的换代,而是“潮流”这样的词汇概念。

产品功能的升级换代已经进入困难上升期,随之带给你的另一种欲望来进行换挡消费,有人可能称之为消费升级,总之在这个时代,物质欲望是所有资本生存的前提,同时精神层面的消费因为带来不了足够可以满足资本的野心,于是精神关怀就缺少了市场推动,加上物欲与精神欲望在很多方面都是背道而驰,本来我们人需要一种物质与精神的平衡观照,却被资本无情的分离异化,使其我们如今的精神营养极度的匮乏,最终走进了一个类似于物欲黑洞之中。

在这个黑洞中,我们感受最大的就是时间概念,曾经时间就是金钱,我们只是浅显的理解这种效率表面,却没有真正发现其背后原因,那就是时间被无情的吞噬掉,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就是我们之前出行工具是绿皮火车,一天走大约五百公里,而今天我们已经普及了高铁,速度却变成了一千几百公里,过去的绿皮火车速度也许只有高铁的零头,我们为此本应该省下至少三分之二的时间,那请问我们今天比十年前的时间宽裕了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这样的例子可以举很多,在宏观的人文角度去理解,这种变化其实就是效率背后的欲望吞噬时间现象。

这种欲望背后支撑的是我们被异化的产物-享乐主义,自此希望大家理解,享乐主义并不是你真正的快乐,因为这是一种可以无限增长的欲望,只要欲望本身存在于享乐里,它带个我们的乐只是瞬间的体验,剩下的终归是精神的不平衡,因为它在资本环境的影响之下,完全不同于“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消极欲望,而是不能满足,无法满足的积极欲望,最终享乐不等于快乐,这就是进入一种往复的下螺旋黑洞中,随之而来的就是欲望稍有“磕碰”就会产生虚无的空虚感。

那有什么可以拯救这种不断异化的“躯体”,这就需要人文素养的培养,平衡人的精神与物质两方面的协调关系,但这种人文的培养是艰难的,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在物质欲望的满足,我们是唾手可得,环境和资本都在满足我们,而精神世界的充实需要我们去修炼、培养和学习,如那一项简单的文学艺术作品的阅读,就需要我们经过长时间的阅读培养,才能使其具有这种鉴赏能力,如果没有这种鉴赏能力,反而还容易进入一种被蛊惑的状态不能自拔,这就是精神营养的满足与物质欲望满足的不同,这决定了我们人文精神营养的汲取并不是人人都可以轻而易举的完成。

文:饼子

欢迎关注,和我一起读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