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阴雨不断 要是以往,碰到这种天气 家住宁国路201弄老旧居的居民们 会充满担忧 现在他们再也不会担心啦 看,他们这样说 安心了,201弄成了“花园洋房”,我们就像搬进了新家! 原来,他们的住所 修缮一新、大变样啦 百年老旧宿舍如何变身? 这一“老大难”问题的解决 源于杨浦“大调研”行动中 多部门的联合施力 小编带你一探究竟 ↓↓↓ 改造 流程 房屋基本情况 占地800余平方米 建于上世纪20年代 老式砖混结构 13户居民 (常住8户23人) 存在问题 墙壁石灰脱落 木质天花板腐烂 扶梯摇晃 下水道堵塞 地面渗水 修缮方案从七方面进行 墙体、楼板、电线、下水道、楼梯、屋顶、厨卫 施工持续百余天,于春节前竣工 这其中还有着更多曲折呢 百年老楼修缮遇阻 宁国路201弄位于百联滨江购物中心西侧,是原纺二医院职工宿舍楼,现为市东医院所有。这幢占地800多平方米的房屋,是建于上世纪二十年代的老式砖混结构建筑,现居住13户居民,其中常住为8户23人。由于建造年代久远,房屋老化严重,存在墙壁石灰脱落、木质天花板腐烂、扶梯摇晃、下水道堵塞、一楼地面渗水等较多安全隐患。去年以来,强对流天气频繁,雨水较多,老旧宿舍雪上加霜。 △修缮前 △修缮后 “小修小补年年进行,苦于缺少原始图纸,没有办法实施大修工程。”据市东医院总务科科长陈燕介绍,医院曾邀请专业机构对该楼进行检测,掌握了所有存在的风险点,一直想对这幢老旧房屋进行彻底修缮,但因建设资料缺失,无法办理房屋产权证。而根据国家现行法律规定,没有房产证无法实施正常相关审批流程,致使修缮成了悬而不决的“老大难”。 多部门联合解难题 去年初,分管卫生系统的区领导在大调研走访中,了解到这一“老大难”问题,在实地踏勘、现场倾听住户诉求后,组织召集相关部门和单位,共同寻找症结,商议解决方案,督促市东医院安排专业机构开展房屋安全质量检测。 房屋安全质量检测报告完成的第一时间内,分管区领导立即召集区应急办、区建管委、区卫计委、区房管局、区建管中心、大桥街道和市东医院相关负责人,通过联席会议制定方案,突破瓶颈,打破常规,初步确定从“墙体、楼板、电线、下水道、楼梯、屋顶、厨卫”七个方面进行应急修缮,委托第三方开展应急抢修工程论证评估和制定抢修方案。 修缮方案一经确定,各部门单位积极行动,加快招投标等事宜,盯紧进度不放松,推进工程实施。施工前期,针对居民存在的各种顾虑,区卫计委和市东医院相关负责人多次深入宁国路201弄,与居民现场沟通,悉心听取意见、建议,并组织召开多次应急抢修专题会议,专门解决这一棘手问题。 施工过程中,为确保施工安全和居民正常生活,市东医院派出人员定点驻守施工现场,及时解决突发问题。同时,落实各项保障措施,定期安排保洁人员清扫外围环境,并对宿舍楼状况进行全天候监管,确保消防、用电、煤气等方面的安全。 吾心安处即是吾家 今年春节前夕,201弄职工宿舍楼的修缮工程顺利完工并通过验收。居民们看着焕然一新的家园,无不拍手称快。“安心了,201弄成了‘花园洋房’,我们就像搬进了新家!”居民们说,这次房屋的全面修缮 ,解决了他们多年未解决的难题,困扰已久的“心头结”终于打开。 ![]() ![]() 年逾九旬的陆克祜、年近八旬的曲清和等201弄居民,热情地邀请记者参观他们改造后的新家。只见整幢宿舍楼外墙修葺一新,统一粉刷成灰白色;所有损坏的门窗全部更换为美观实用的钢质玻璃材料;楼前还设置了美化花坛和方便居民生活的晾衣架。走进楼道口,内墙干净整洁,木质楼梯全部进行了加固修缮;墙角的私拉电线全部整改,彻底消除隐患;三楼斜坡屋顶漏水处全部翻修,屋檐新增了排水设施,再也不用担心雨水倒灌。每户居民家里,破损的楼板、地面全部修整完毕;公用厨房和卫生间经过彻底修缮后整洁明亮,一改脏乱差的旧貌。 ![]() ![]() ![]() “持续100多天的施工,为我们办了大实事!”朱国钧老人说,上世纪五十年代初,他的父母作为专业人才从原南京中央医院来沪筹建原纺二医院,在这座单位分配的老房里居住直至退休。这座老房不仅是全家人的安身之所,还见证了四代20多口人最美好的记忆,他想代表全家感谢政府和相关部门付出的努力。 吾心安处即是吾家。百年老旧宿舍变身“花园洋房”后,居民们喜笑颜开、尽享岁月静好。 文、摄:周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