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日,华为安防在北京召开了“视频监控专业渠道”大会。 表面上,大会两个主题:一个是华为吹响了“集结号”,另外一个就是“狼又来了”。 实际上,华为重点传递了“开放、合作、共赢”理念,强调大家一起搞“生态圈”。 老生常谈,华为不是第一次吹集结号,狼也不知来了多少次。 “集结号”是华为吹响给合作伙伴的,“一支穿云箭,万千合作伙伴都来现”,华为安防有这个号召力,振臂一呼,应者云集;而“狼来了”,是其他安防旁观者的感受。 华为在安防行业能够有如此感召力,因为其是业界唯一具备端到端核心技术的公司:从芯片、算法、硬件、网络、智能到云计算,非常完整。 除了2019年新推超百款IPC及配套前后端产品“硬核”,华为提出了“京华链”(即华为通过北京银行,为渠道伙伴提供融资方案)。 要技术有技术,要产品有产品,要钱帮忙融资,要诚意有诚意,华为的“集结号”吹的有底气,大家一起把蛋糕做大,而不是我追求自己的蛋糕,这是华为“吹”出的弦外音。 入局安防以来,华为一直强调“生态合作”,但是在早期的安防行业中,生态建设鲜有成功,反而是整体解决方案及全交付模式如鱼得水,单独做IPC/DVR/DVS/IVS/ISV的企业要么步履维艰要么转型做全覆盖,而从用户或集成商角度看,生态是好事,但落地难。 今时今日看安防行业,虽然AI的加持让安防行业边际无限扩大,已经逐步演变成AIoT,但不同规模的项目,其建设模式会有一定差异:中小规模的视频监控项目,走通用型整体解决方案仍然将是主流,渠道或者分销搞定;而平安城市这类高端应用,通过开放多样、共生共赢的生态圈,各自发挥特点,各自实现价值,互生、共生、再生的利益生态是可行的,大家的蛋糕都是能够保证的。 过去,华为已与业界优秀的算法厂商合作,提供最优的场景化解决方案;通过场景化的API和可编排的调度能力,实现应用创新与业务快速上线;目前,华为已集结上百家优秀合作伙伴,共同孵化行业解决方案;未来,华为仍然会追求继续合作,共生共荣发展。 上图显示华为安防目前集结了业界各种顶级的合作伙伴:人脸算法有商汤/旷视/依图/云从,AI四小龙全部覆盖;公安集成有佳都科技/高新兴;智能交通有海信/易华录;摄像机有海康/大华/天地/博世/安讯士。 显然,在生态伙伴之外,构建安防应用的还有芯片、传输、存储、云等,这些领域都是华为的强项,不需要合作伙伴华为自己都能搞定,甚至输出给其他企业。 华为早已开始贯彻的“黑土地”策略,旨在让合作伙伴在“大安防、大生态”上面茁壮成长。首先是华为利用自身技术优势赋能,帮助合作伙伴转型;其次华为可以帮合作伙伴做大,从现在的华为的摄像头与安防产品,到未来可以做华为的网络产品或服务器产品;第三华为能帮助企业利润越来越好,因为华为定位是“有所不为”,华为有更大的业务和体量支撑其不侵蚀合作伙伴的地盘和利益。 安防行业,客户受制于单一厂商是既成事实,也是行业痛点,虽然安防大厂一直强调自己的开放好包容,但是客户、服务商、广大安防工程商在产品选型、品牌选择及后期的服务管理上颇为头疼,因为并没有宣扬的开放性和标准化。相比之下,华为开放的理念及云平台优势就体现出来。 虽然华为安防刷存在感已经有八年之久,但是行业普遍认为,华为安防打响智能安防第一枪是在2018年8月27日:有两个关键点,战术层是华为安防在广州发布多款新型智能摄像机及轻量云解决方案;战略层面,华为第一次提出,将安防业务升级为“战略任务”。 华为之前不重视安防,可能因为安防行业的特点:体量不大,事情不少。海康作为全球安防龙头,年营收500亿对华为来讲,还是不大;另外,安防行业比较碎片化,用户不集中、产品分散、应用分散、定制化较多,所以之前有“华为不适合搞安防”的说法。 但是,2016年之后,安防行业发生了明显变化。AI对视频监控行业带来很大冲击,带动的视频大数据及云计算,连阿里都入局了;第二,视频监控的顶级应用,公安行业,“一朵云”的诉求越来越高,这更是华为优势;第三,雪亮工程单体项目规模增大,项目颗粒度变大,显然对华为有利;第四,视频监控行业的边际界定越来越模糊,已升级为AIoT,规模巨大。 华为手机的成功,让人得出结论:华为认准的一款产品或者一个行业,华为只要战略投入,决心进入,就一定集中炮火猛烈攻击,就一定取得不错的成绩。有人说安防不同于2C行业,跟手机不一样,但问题是安防是2B行业而华为的基因就在2B领域,所以,又回到关键问题,华为的决心!如果决心足够大,华为安防实现全球TOP3的小目标难度不大(100亿→300亿),时间也不需要太久。 虽然华为在2018年8月,打响了智能安防的第一枪,但是,华为接下来要走的路还很长。遥想当年,南昌城打响第一枪之后,还要上山、渡河、爬雪山、过草地,要整理风气,解放思想,一路困难非常多。 华为未来的坑不在技术、不在产品,在于内部BG关系的梳理及外部的渠道建设。海康大华走的坑,最多是技术和产品的坑,这对华为不叫事,华为安防在内部如何像手机那样,逐步趋好、得到重视,然后有更多的Power才是最关键的,还是战略问题。 需要注意,在早期安防行业的竞争中,企业自身产业链不完整时,都希望借力合作伙伴,弥补自己的短板,实现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一旦羽翼渐丰,似乎都想摆脱合作伙伴,涉足对方的领域,之前本来没有关系的公司,后来可能变成竞争对手,本来应该相互协同的公司,却想着把对方吃掉。如今安防走向智能物联网,各个玩家之间的边界更加不明朗,竞争或者合作,仍然是动态发展,没有永恒的关系,华为的众多合作伙伴中,大家思想也未必始终统一如一。 如今的安防已经不是原来的安防,如今的华为安防也早不是原来的华为安防,当安防的边界从电子电气到IT化、智能化及数据化,不仅华为,阿里也已经入局,华为赋能合作伙伴,阿里志在“城市大脑”,海康的边界反而更清晰。华为发力安防,带来的必然是良性的市场竞争,没有必要担心“狼来了”,而是要思考如何“与狼共舞”,尽显英雄本色。 |
|
来自: qingse1976 > 《我的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