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瑞征/整理 四道堼村隶属于永清县三圣口乡,据《永清县地名志》记载:“该村建于明末,原名老虎洞。以后人们认为此名不好听,就根据村中有四道土堼,改名四道堼。” 笔者此前曾在《畅游永清》上发表过一篇关于邓家务村的文字,提到邓家务的邓氏后人迁到了信安附近的邓家场村,但不知具体方位。这个邓家场,就在四道堼村西南部。该村村民全部姓邓,其祖上清初迁至此,负责代收皇家旗地租金。民国战乱年间,邓家场村庄太小,为保安全,一部分邓氏迁入四道堼村中,一部分迁入信安镇,邓家场从此消失。 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四道堼、邓家场两村村民集资捐建义学,村民们为了子孙教育,有钱出钱,有力出力,邓家场村民邓永泰更是捐出十亩土地和七分宅地。义学建立五年后,于光绪五年(1879年),刊立了义学碑,其碑现保存在四道堼村委会。 四道堼义学碑 《四道堼义学碑记》碑文: 义学碑记 盖闻美风俗者,首重伦常;正人心者,先隆学校。此化民成俗之大体,而乡塾之所宜兴也。是以历圣相承,抵排异端,维持正学,及载在典章,无非化暴为良,统斯世而偕之大道。愚等永邑士民由此感激,前于同治十三年,在四道堼村建立义学一所,书屋□间,以便童蒙诵读,庶无弃才之憾,且为名教之防,乃因经费不济,呈蒙前任□臣贺公批准,将村中差徭□奖义学作为束金,并有捐置施助地亩作为学田,以及村备盈余均备义学费用。然恐日久敝生,前功坠弃,兹复勒石,愿斯义之不朽,是为序。 本村平路会众善等共捐地十八亩,座落四道堼村南东西段;首事人邓家场邓永泰捐地十亩,座落四道堼村东东西段,又捐房基地七分五厘。 □建禄,吕发,孙凤,金玉泉,邓永泰,孙昭,昝烜,昝炳,金玉振,吴璋,孙鹏,董有,魏忠义,庞炘,侯国泰,昝铎,马云章,赵成治,顾鏊,王得禄,昝□永,毛德成,张才,刘长安,昝邦立,冯玉,宋祥。 大清光绪五年四月吉日立。 义学旧址一直保持到生产队时期,曾作为该村第五生产队队部使用,后拆毁。 四道堼义学碑局部 (来源畅游永清) |
|
来自: 海航润泽馆 > 《39京津冀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