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89回 张之洞上书论继统 崇皇帝奉旨镇热河 | 清朝秘史 | 清朝历史

 liuhuirong 2019-03-01

話說眾王大臣等奉到此旨,都到內阁會議。礼親王世铎道:

“此乃奉旨交議事情,眾位有意見,不妨說出來,大家斟酌斟酌。”眾人都道:“我等伺候王爺,正要請王爺的示下。”世锋道:“繼統的事情,與建儲有什麼分別?本朝家法,從不曾建過儲,雍正七年,世宗憲皇帝明降渝旨,內有‘建儲關係宗社民生’的可易言。我朝聖聖相承,皆未有先正青宫,而後踐天位。乃開萬寿無疆之基業,是我朝之國本。有至深厚者,愚人固不能知也,等語。繼統與建儲,如果不甚分別,茲事體大,似非做臣子的所應參議。”眾人聽了,唯唯稱是。於是眾人公擬了一張奏稿,複奏上去,無非都是“我皇上缵承大位,天眷诞膺,以文宗之統為重,自必以穆宗之統為心。將來神器所歸,必能斟酌盡善。守列聖之成憲,奉天下以無私。此固海內所共欽,而非此時所得預擬者也”等模棱語。散會回家,撫心自問,覺著今兒這一議,真有點子對吳可讀不起,於是各抒意見,各用心思,你也上一摺,我也上一摺,反倒熱鬧起來。徐桐、翁同和、潘祖荫、張之洞、黃體芳、李瑞棻都有奏摺。卻是張之洞的,最說得透避,其辭道:

窃謂穆宗毅皇帝立嗣,繼嗣即是繼統。此出於兩宫皇太後之意,合乎天下臣民之心,而即為我皇上所深願也,乃萬古不磨之義,將來必踐之言。臣敬吳可讀至忠至烈,猶謂其於不必慮者而過慮,於所當慮者而未及至慮也。恭查為穆宗繼嗣之語,於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五日、光緒元年正月十七日及本年闰三月十七日,三奉懿旨,炳如日星。從來人君子孫,凡言繼嗣者,即指缵承大統而言,天子諸侯,並同一理。蓋人君以國為體,諸侯不得祖天予,公庙不設於私家。苟不承統,何以嗣為?下至三代之世卿大夫,漢魏以至本朝之世爵世職,但雲以某為嗣,即是紹封襲荫,故繼嗣、繼統毫無分別。遍稽群經諸史,從無異說。其分繼統、繼嗣為兩事者,乃明代張璁桂萼之怪妄謬之說。高宗純皇帝欽定《仪礼義疏》,早已辭而辟之矣。今懿旨申命,至於再三,金匮寶錄,何待他求。設有迷妄小人,舞文翻案,則廷臣中凡讀書識字者,皆得執簡而爭,所謂不必慮者一也。前代人君授受之際,事變誠多,然就該主事所舉二事論之:宋太宗背太祖而害其侄沂德王昭,非太宗子也;明景帝背英宗而廢其侄太子見深,非景帝子也。若皇上以皇子嗣穆宗,名曰先朝之繼體,實即今日之麟振,有何嫌疑?有何吝惜?以皇上仁孝之聖質,受兩宫皇太後高厚之殊恩,起自宗支,付之神器,必不忍負皇太後,必不忍負穆宗!且夫遵慈命,孝也;笃天顯,友也;使皇子廣孝思於不匮,慈也;躬膺寶祚,而使大統名分歸之於先帝,讓也。無損於實,而四美具焉。中主亦能勉為之,況聖主乎?所謂不必慮者二也。該主事所慮赵普、黃(王厷)之輩,誠難保其必無。然忠佞不齊,數年前曾有請颁鐵券之廣安矣。大小臣王,豈遂絕無激發?明世宗紊大統而昵私親者,以興献王已沒,故得藉親恩,恣為赵礼,群臣不能抗也。假使興献王在,必尚能以礼自處,少加裁制。今醇親王天性最厚,忠直恪恭,該主事既知其贤,萬一果如所慮,他日有人妄進異言,醇親王受累朝之厚恩,必能出一言以救正,所謂不必慮者三也。然竟如該主事所謂明降懿旨,將來大統仍歸穆宗之嗣子,意則無可易矣,詞則未盡善也。缘前奉懿旨,謂生有皇子,即承繼穆宗為嗣。若參以該主事之說,是一生而已定為後之義,即一生而已定大寶之傳,合並為一,將類建儲。我朝家法,以立儲為大戒,高宗九降纶音,萬分剀切。今若建之,有違家法,所謂未及慮者一也。前代儲贰,谗構奪嫡,流弊已多,今被以紹統之高名,重以承繼之形蹟,較之尋常主器,尤易生嫌,所謂未及慮者二也。然此尚非其弊之最甚者也,天位授受,簡在帝心,所以慎重付託,為宗社計也。帝尧多男,非止一索。聖意所屬,知在何人。此時早定,豈不太驟?所謂未及慮者三也。今者奉命集議,伏讀此次懿旨,‘即是此意’四字,言簡意赅,至堅至確,天下萬世,誰敢不遵?無可移易者也。獨聖意宜尊,家法亦宜守。今日之事,約有二說:淺之為穆宗計者,則但如諸臣之議,並請一渾涵懿旨,略謂屡次懿旨,俱已概括。皇上孝友性成,必能處置盡善,似乎無所妨矣。然而生即承繼,‘即是此意’一語,字字當遵,託諸文辭,則可避建儲之名。見諸實事,則俨成一建儲之局。他日诞皇子,命承繼,廷臣中為公為私不可知,皆必將援祖训以爭之。則承繼之事中止。此日以恐類建儲,而承統之旨不能宣,是令皇上轉多難處矣。

然則深之為穆宗計,而即為宗社計,惟有因承統者以為承嗣一法。皇子眾多,不必遽指定何人承繼。將來繼承大統者,即承繼穆宗為嗣,此則本乎聖意,合乎家法,而皇上處此,亦不至於礙難。伏請兩宫聖裁,即以此意明降懿旨。皇上親政之初,循覽慈训,感恻天壤,自必仰體聖意。再颁谕旨,只告郊庙,宣示萬方,則固已昭於天壤,堅於金石矣。如此約有五利:守彝训,一也;待宸斷,二也;無嫌疑,三也;無更變,四也;精擇贤,五也。至於精擇贤而利宏焉在兩宫慈愛之念,惟期於繼嗣繼統,久遠遵行,豈必急急焉指定一承繼之人而後慰?即穆宗在天之靈,當亦願後嗣聖德,永绥洪祚,又豈必斤斤焉早標一嗣子之目而後安?此固為我國家仇萬年之至計。即使專為穆宗嗣子策之,似亦無善於此者矣。或謂礼制精深,動關名義,由此以承統為承嗣之說,安保日後無泥古聚讼者。

臣請得條舉其說而預辨之:一曰礼為人後者,為之子,三代人君,凡繼先君之統者,即為先君之後。雖無父子之名,而用父子之礼。皇了承繼文宗之統矣,何以又別立後,不知父子之說,漢唐來久已不行,且皇上承繼文宗顯皇帝為子,已有明文,文宗有子,則穆宗無子矣。豈有御宇十三年、功德溥四海之先帝,而不為立後者?其不足辨一也。一曰礼嫡子則不得後大宗,不知此為臣庶言之,非為天家言之也。古來擇取親屬入承大統,則本宗不敢私其嫡予,尊尊也。若後君為先君立嗣,則嗣君亦不得私其嫡子。

蓋嗣君與先君,當日固有君臣之分者,亦尊尊也。然入承大統者,既承累朝之大宗,則本支應自為繼別之宗,並不得以小宗論,於理於法,當別立嗣者也。嗣君既為大宗,則雖以子為先君後,於礼於法,不能別立嗣者也。然則就今日事勢論之,將來皇子雖為穆宗之嗣子,仍無妨為皇上之嫡子,尊尊亦親親也。皇朝律令,對承繼之文,則曰本生父母,他日稱謂區別,聖心自有權衡。兩宫以聖而行權,皇上以聖而制礼。一舉而忠孝慈友之人倫備焉,尊尊親親之礼意赅焉。義協而礼起,何為不可?其不足辨二也。一曰《春秋傳》雲:“君子大居正,故兄弟叔侄,辗轉授受,每難帖然,不知從父從子,乃生衅隙。”若皇子承繼先明,但存名義,豈判親疏?其不足辨三也。凡此皆群經之精言,而實不切於今日之情事,設有迂儒引之以挠夫國是,佞夫藉以文其莠言,大智聪明,豈能惑哉?今者往事已矣,惠陵永閟,帝後同歸,既無委裘遺腹之男,複無慰情勝無之女,傷心千古,夫複何言?承繼承統之說,不過於礼制典冊之中存此數字空文,俾穆宗在天之靈爽,雖遠而不遠,幾忘而不忘,庶可稍慰兩宫鬻闵之思,且伸皇上友於之愛。

夫吳可讀區區一贬谪小臣耳,尚且昌言以發其端,致命以期其許,何況子道、弟道兼盡之聖主哉?昔漢景帝慾悦窦太後之意,至有千秋萬歲後傳梁王之語。梁王非有應嗣之分者也。宋高宗以太宗之後,乃闵太祖子孫零落,而以太祖七世孫為嗣,孝宗非有承統之約者也。皇上聖明,遠在二君之上。窃謂今日者,惟在責成毓庆宫侍學諸臣,盡心辅導,培養天心,開陳至道。皇上孝悌之心,油然而自生,尊尊親親之等秩然而不紊。任贤去佞,內修外攘,則所以仰體兩宫,上慰穆宗者,固不僅在繼嗣承統一端而已也。即此一端而論,其沃心正本之方,亦在彼而不在此。伏惟皇太後與皇上,名分已定,恩谊日笃。皇太後觀皇上所生皇子,無論承繼穆宗與否,同為己子。君臣一德,共濟艱難,此宗社之福,而臣民之願也。臣恭绎懿旨中即是此意,妥議具奏,二語文義,是者,是其將大統宜歸嗣子之意;議者,議夫繼嗣繼統並行不悖之方。臣工應命陳言,豈敢依違兩可之遊詞。贻庙堂他日之籌慮,乃諸臣心知其意,而苦於恐涉建儲,不敢發揮。故不便述此四字之文,而專駁吳可讀之請,以為如此,便可不類建儲矣。豈知聖意已經宣播,若不善為會通,乘此時畫一長策,究其時勢,轉恐終必類於建儲而後已。且懿旨上言預定下言,即是語意相連,今不為之疏解分明,以妥議具奏,始以無庸設置議,終傳之四方。四海聞聽,雖其所謂無诵者,係指原摺而言,誠恐迂儒以文害辭,誤疑兩宫有遊稱之意,更恐他日谗佞附會,正藉此議為翻案之端。一言之微,語病甚大。窃謂此事關係至重,伏望兩宫聖裁熟思,權衡至當,再降懿旨。臣愚,不勝大願。谨奏。西宫太後瞧見此奏,不勝叹賞。慈禧後道:“究竟念書的人,講出話來,句句都有理。”慈安後道:“被他這麼一說,到不能不另降一道旨了。”慈禧後道:“那是不能少的。”隨傳軍機擬旨。一時擬就,兩宫太後瞧時,上面寫著:前於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五日降旨,俟嗣皇帝生有皇子,即承嗣大行皇帝為嗣。原以將來繼緒有人,可慰天下臣民之望,第我朝聖聖相承,皆未明定儲位。彝训昭垂,允宜歲世遵守。是以前降谕旨,未將繼統一節宣示,具有深意。吳可讀所請颁定大統之歸,實與本朝家法不合。皇帝受穆宗毅皇帝付託之重,將來诞生皇子,自能慎選元良,缵承統緒,其繼大統者,為穆宗毅皇帝嗣子,守祖宗之成憲,示天下以無私,皇帝亦必能善體此意也。所有吳可讀原奏及王大臣等會議摺,林桐、翁同和、潘祖荫聯衔摺,寶廷、張之洞各一摺,並闰三月十七日及本日谕旨,均著另錄一份,存毓庆宫。至吳可讀此死建言,孤忠可憫,著交部照五品官例議恤。欽此。

滿漢文武見了這道谕旨,紛紛議論,都說吳可讀一條性命,換得這麼一道旨意,總算不曾吃虧。一人道:“可讀遺命葬在蓟州,他說出蓟州一步,即非死所,眷眷毅庙,耿耿惠陵,烈魄忠魂,自能千古。”一人道:“可讀還有一封給他兒子的信。內稱:‘先皇殡天時,即擬就一疏,慾由都察院呈進。彼時已以此身置之度外,嗣因一契友見之,勸餘不必以被罪之臣,又複冒昧上言。且疏中援引近是情事,未盡確實,姑留以有待。今不及待矣,甘心以死,自踐前日心中所言,以全畢生忠愛之忱。我所以迟至今日者,以國家正有大事,豈可以小臣擾亂宸聽,故不遽引決,正為候朝廷大事竣耳。’可見他慷慨捐躯,不是朝夕之間粹定的,安排了好久好久了。”正說著話,忽見一人匆匆奔入道:“不好了!日本國起兵攻打琉球,琉球人無力抵拒,一瞬間就滅亡了。現在日本把琉球夷為衝繩縣了。總理衙門王大臣得著消息,就嚮日本使臣爭論:咱們的屬國,貴國何得恃強硬佔?日本使臣並不回答。這件事可弄大了,現在王大臣都入朝請旨去了。估量去,怕要跟日本開仗呢。”眾人瞧時,發話的不是別個,就是總理衙門七品章京謝同寿。眾人道:“此話確嗎?”謝同寿道:“瞧今兒的旨意,十分中就能料到八九。前任福建巡撫丁日昌,奉旨以總督衔專驻南洋,會同沈葆桢籌辦海防,節制沿海水師。倘然不開仗,要辦這海防做什麼?”眾人都道:“這一用兵,又不知要造化多少人呢。

新疆事情,左宗棠俘穫帛夏妻女並金相印父子,就得著二等侯的封爵,連他的部將劉錦棠,都得了個二等勇。”謝同寿道:

“日本國力,可不比從前了,吞得琉球,他總有恃無恐,不然決不會這麼輕舉妄動。”眾人聽了,都不很信,當下無話。

流光如水,已屆端陽。清朝制度,每逢佳節,懿親國戚,都要入宫叩贺的。一等公崇绮,列在國戚裡。孝哲毅皇後雖已崩掉,贺節的仪注,是不能免掉的,崇绮夫婦少不得備了幾色贡品,入宫應一個景兒。宫中規矩,凡有品物入贡,無論國戚懿親,投遞職名贡單時,須先繳納小費於守宫門內監名叫宫門費。崇绮當日照例送了二十兩银子的宫門費。宫門上內監,不很如意。開言道:“公爺,你老人家是兩宫太後的親家呀,就多賞幾兩,太後臉上,也得光輝光輝。”崇绮道:“那是老例,咱們娘娘在日,也是如此。現在娘娘沒了,我不減掉已經好了。”內監見他不肯增添,心上很不舒服,因見崇绮贡單上不過是幾色绣物,幾色香料,並沒有奇珍異寶,想出一個法子,把他的職名贡單,排在第一呈上去,太後就要注目的。慈禧後生性很喜歡人家奉承,不論節贡年贡,贡物珍貴的就喜歡,贡物簡陋,心上就不大高興。那班內監就在這裡做手腳。宫門費重的,贡品珍貴就替你列在前面,贡品簡陋,就替你排在後面,宫門費輕的,贡品珍貴,反替你列在後面;贡品簡陋,反替你排在前面。所以宫門內監把崇绮職名贡單排在第一。當下慈禧後瞧見崇绮贡單,都是不值錢的東西,心下大不為然。冷笑道“難為他想著,巴巴的贡這幾色東西來。那幾色東西,我知道定是人家送他,他嫌壞,用不著,轉與我的。本來那蹄子的老子娘就不是好東西,他哪裡會有好了?”這事,慈禧後生了半日的氣。次晨上朝,恰好熱河都統出了缺,軍機開單請簡,慈禧後瞧了一瞧,只把頭搖搖,一個也沒有圈出。提起朱筆,寫了一行朱字道:

熱河都統,著崇绮去。欽此。

軍機自然遵旨。宣布了恩命,朝臣無不愕然。御史孔憲勋奏稱:“硕辅不宜遠離,懇請收回成命。”慈禧後批斥“不準”。於是堂堂國戚,遂遠谪西疆而去。慾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