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看自己的学书经历,大抵经历四个阶段,也算是一般学书之人的四大困惑。
1.择帖,即入门之道,通常会困惑很多人,甚至困惑很久,解决之道即是问心,此时兴趣最重要。喜欢什么字体就选择什么碑帖。牢记“读、摹、临、背、意、用”六字并加以严格练习。清代以前大多选择既有的字帖,或老师因才施教而完成,清嘉庆年间碑学兴起,于是学书者有了更多的选择,或者说更多的困惑,所谓北碑南帖,有其历史的原因,也就必然带有历史的局限性,尊帖或尊碑都是一种选择,学碑易得笔力而失气韵,学帖正好相反,所以兼修方成大道。
2.出帖, 选择好帖(碑)刻苦临习并深入了解汉字书法演变。所谓得形易而得力难,然而笔力之养成却需要成年累月,因人而异,也许3-10年,也许更长。非如此而难以成体,以体为用,无体则无用,此时书法之道也算入门,悟得平正与险绝、劲速与迟留、骨气与遒润,笔力也会渐增。观启功先生书法,愈到晚年笔力愈强劲有力,这就是书法之魅力。
3.风格之养成,风格之形成是一自然而然的过程,出帖之时,便会带有自己的风格,之后便会与时俱长,趋于成熟和相对稳定,很多人急于求成,感觉形似即可出帖,难有成就。或有极少之人总担心自己会成为别人,而中途放弃坚持,学书之人不要担心学王羲之、赵孟頫会丢失自己的风格。凡风格之传承,必追本而溯源,上求下化,随品类而得根。怀素杖锡西旅,米芾当年务必要拜访李邕碑,赵孟頫每写大字必冥想李邕之字形,无外乎都意识到自己提按之不足。
4.博学是形成风格最重要和突出的因素,学书法应提升审美和文化底蕴认真研究戒骄戒躁,持之以恒,才能写好书法。观古今善书者,皆博学鴻儒、硕德高闱之人,所以,只有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境界才会意识到自己的不足,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循古人高峰不断探索发展传承书法艺术。
高 壁 从 艺 简 介
内蒙古托克托县人,生于1963年5月,1986年毕业于中南大学,工学学士学位。1994年3月,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一期书法研修班学员。
书法擅于金文、行楷和草书,狂草尤精。金文研习从《散氏盘》入门,然后融会西周文字。行楷从魏碑入手,先后研习《郑文公碑》《石门铭》《瘗鹤铭》,然后融合李邕、赵孟頫。草书长期研习张旭、怀素、黄山谷、赵佶等草书后,略悟晋唐气韵笔法,宋时审美,创作力求古不乖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