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新!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2018年)更新要点

 乌托邦雪茄 2019-03-01

2018年11月16-18日,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和中国工程院医镜整合联盟共同主办2018中国内镜医师大会,此次大会在美丽的杭州召开。

大会期间,我们有幸邀请到上海长海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中华消化病学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柏愚教授。大会中,柏愚教授对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2018年)的更新要点做了解读。

专家简介

柏愚

海军军医大学长海医院

消化内科副教授

副主任医师

硕士生导师

柏愚教授首先对2018版指南更新要点进行了梳理,新指南有基本问题如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病因的更新(内镜治疗导致的人工溃疡出血),也有治疗理念的转变如明确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治疗(胃早癌ESD治疗后对Hp进行根除),而在具体治疗方案上,明确了内镜诊疗前早期大剂量ppis(80+8)的临床获益,也有难治性上消化道出血中新型内镜止血技术OTSC等新进展的推荐,对于抗血小板、新型口服抗凝药导致的消化道溃疡及出血也提出了多学科管理的期待。随后柏愚教授对更新要点进行了具体解读,想要了解详情,请点击视频吧。

一、 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2018年)更新要点

1. 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诊断。

2. 内镜治疗及药物使用的临床获益:内镜诊疗前后静脉给予大剂量PPIs(80+8方案),可减少出血风险,降低再次内镜治疗率、手术率及病死率。

3. 对于常规止血方法无效的难治性消化性溃疡出血,新型内镜止血技术OTSC是有效的补救手段。

4. 病因治疗中,推荐在早期胃癌ESD治疗后对Hp感染者进行根除治疗。

5. 对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所致溃疡、出血的患者,应积极给予抑酸药和胃黏膜保护剂,首选PPI,并根除Hp,必要时多学科协作。

二、上消化道出血严重程度的评估

1. 出血性消化性溃疡本身评估:最常使用的为Forrest分级及再出血风险评估,不同分级对应不同的内镜治疗措施。

2. 预后评估:包括Blatchford、Rockall、AIMS65评分系统等。

三、内镜治疗导致的人工溃疡出血和抗栓治疗相关消化道出血的管理

1、术中急性出血的危险因素包括:胃上2/3的黏膜病变、远端的肿瘤(胃角至胃窦)、肿瘤长径≥40mm、组织病变为癌、2种或2种以上抗栓治疗为。术后迟发性出血的危险因素包括:肿瘤长径>20mm、服用抗栓药物(尤其是≥2种抗栓药物)、合并症、操作时间长(>60min)等。工溃疡延迟愈合的危险因素包括:切除标本长径>40mm、术中反复电凝止血、凝血功能异常、糖尿病等。

2、对于术后形成的人工溃疡,一般建议从手术当天起静脉应用标准剂量PPIs,每天2次,2~3d 后改为口服标准剂量PPIs,每日1次,疗程4~8周。对于ESD术后溃疡高危因素的推荐大剂量静脉应用PPIs。

3、服用抗血小板及新型口服抗凝药物患者术前药物管理需要综合评估出血风险,必要时多学科协作。

4、服用抗血小板及新型口服抗凝药物所致溃疡、出血的患者,应积极给予抑酸药和胃黏膜保护剂,必要时多学科协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