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文选粹」汴京的星河

 崔无容 2019-03-01

新课标语文课题组:李莹

洛阳市第二中学教师

主编:王涛

栏目主编:杨文慧 / 责编:孟丽

 审校:孙梦霞、洪田立 / 美编:左左

编者寄语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早在千年之前,辛弃疾便把元宵节的灯比作坠落人间的星河。只是,南宋临安的元夕再繁华,也难掩词人的惆怅。同是“灯火阑珊”时,辛弃疾终于寻到了消失在人海中的佳人。这篇散文可以看作现代加长版的《青玉案·元夕》,情境相似而主旨不同。同是元宵佳节,作者看尽汴京灯会的胜景之后,也遇到了一位素手挑灯的红衣佳人。想必,汴京今日的繁华盛况,祖国此时的繁荣富强,足以告慰往昔苦苦寻觅的词人吧。

披文入情

汴京的星河

比喻手法,点明主要写作对象。

(1)孩提时,我有许多美丽的憧憬,天真的梦。那时,我最喜欢看天上的星河。夏夜仰望那缀满星星的夜空,我会几个小时地坐着发痴,小脑瓜里整个儿盘旋着关于星星月亮的种种神话传说。于是,我总相信月宫里有嫦娥,早晚有一天会从那影影绰绰的桂花树下飘飘走出,而那璀璨的星星呢,一定是那些调皮的小仙女随意抛洒的宝石珠贝。我很想什么时候飞上天去,抓住天幕的一角轻轻一抖,让这些明亮得耀眼的珠宝纷纷飞落下来,穿过云端,落到人间。

(2)傻念头想过万万千,我却从不以为可笑,倒觉得这些记忆,永远像蜜汁一样醇甜。

(3)大概就因为这颗未泯的童心吧,一些别人认为是不算稀奇的事,在我,却总要兴奋得大喊大叫。

从孩提时的梦境写起,点题,解释“星河”的由来。

美文选粹·汴京的星河

(4)现在,我就又想叫喊了:最近,我真的看见了天上落下的星河——那明亮得耀眼的珠宝。

过渡段,上承前文旧梦成真,引出下文地上的星河。

(5)那是在汴京——开封。这个赫赫有名的宋代京都汴梁城,果真又一次牵下了天上的星河,让无数次揣想过《东京梦华录》(书中盛况终于得见,岂不庆幸?)笔下灯宵月夕的我,感到如此新奇和庆幸。

(6)素享盛誉的汴京,果不负人愿。在月华皎皎的元宵节,它再次以花光满路千门如昼的姿颜,呈现了它非同寻常的辉煌。

(7)非是我这个初来乍到的外来客(作者从未到过开封,自然感到新奇。)言辞夸大,我总觉得在汴京看灯会,别有一番意趣,在灯会中看汴京,别有一番别处难以得见的古城神韵和京都风光。

揭示文章写作目的,通过汴京观灯盛况,展现古城神韵和京都风光。

美文选粹·汴京的星河

(8)这种新奇有趣的感觉缘何而来?(前文已透露过原因,此处强调,可见作者感到新奇和庆幸还有深层原因。)是因了那些盏灯,也因了那看灯的人,也因了那挂灯的街。

此句总领下文三个部分。

(9)先说那街。

(10)汴京的街,古今相映成趣,一片繁荣。路这厢,高高耸立起一幢幢现代化大楼;路那厢,则一色是明清风味的木柱木门木栅,特别是那雕镂朱漆的木窗棂,很能教人想起白话小说中所写的布衣小帽的“市井人家”。甚至连门口那长垂的竹帘一动,你都会蓦然一惊:是要走出一位肩搭长巾鼻头抹了点白粉的“酒保”,还是珠钗满头罗裙曳地的“女娇娃”?

按照观察顺序,先写街的繁荣,引出后文人潮汹涌。

(11)且说那人。

(12)也许正月正是“闲月”吧,不大的汴京城竟拥集了这么多的“闲人”。

(13)紧挨着相国寺的小商品市场,设在一条长而又长的窄巷内,天天人头攒动,熙来攘往,那琳琅满目的小摊和形形色色的顾客,还真像升平鼎盛的北宋“相国寺万姓交易”的盛况呢!那儿,摆着那么多卖各色小吃的食摊,香气四溢,烟雾腾腾,碗盏丁冬,吆声大作。那个素享盛名的“第一楼”,更是整日价顾客盈门,座无虚席。这一切,不也大有向以时令小吃著称天下的汴京城遗风么?但是,我晓得,这盛况,这胜景,前些年是断断没有的,假如没有改革开放的新经济政策带来的繁荣,一向贫寒的豫东农民,能这样衣帽鲜亮亮、脸上油光光地率领举家老小来开封大饱眼福和口福吗?

(14)今年,到开封游逛的人特别多,逛街的最主要目的,就是来观灯。

再写游人众多,为后面观灯受阻埋伏笔。

美文选粹·汴京的星河

(15)再说那灯。

切入文章主题,写观灯盛况,把作品推向高潮。

(16)我们抵达之时,虽是正午,却见鼓楼、龙亭这些主要街区,俱已“东风夜放花千树”了。

(17)说也怪,越盼淡月胧明,偏偏日落迟迟,待挨得黄昏近,笑语喧,好心的主人却又劝阻道:此时去观灯,保准你们挨都挨不到跟前!

(18)纵然心急难耐,也只好耐下心来,远远地站在门口,放眼眺望长街,果然是人潮滚滚,黑压压一片。虽未亲临,可是一阵阵传来的欢声笑浪,越发教你心痒痒得如痴如醉了。

呼应上文“人特别多”,写观灯受阻,制造波澜。

美文选粹·汴京的星河

(19)好容易等到了“灯火阑珊”时。(辛弃疾在灯火阑珊时,蓦然回首终于寻到佳人,作者仿佛也期盼着遇到什么?)哦,这话儿也许不算准确,已是夜露生凉月横中天了,兴致浓浓的观灯人,还是一簇簇一队队地蜂拥不绝。

(20)汴京城名不虚传,而汴京人也果有奇术异能!你看那一盏盏巧夺天工的彩灯,真个是收尽了祥云五色荧煌炫转,那千百盏争奇斗俏的灯,一一地当街密密地排列开来,交相辉映,金光四射。近近地看,真是千姿百态,大放光华,直教人眼花缭乱;远远地望,只见高高低低,五颜六色,飞旋流转,闪闪烁烁,道它是银河垂地,一点也不夸张。不信的话,此时你抬头望望中天,平日如练的素月,也悄然失色,端端地消淡了很多光华。

综合运用比喻、想象、排比等手法,铺陈灯会盛况。

(21)古人观灯,只能欣赏那奇巧百端的扎灯技艺,点的是蜡烛,糊的是绢纸,纵然巧夺天工,也难经风吹雪打;而今的灯,有了科学技术辅佐,自然更加高明。你看那腾跃而起的奔马灯浑身通亮,那纵马奔驰的勇士目光如炬;那能与人对话的机器娃娃灯前趋后仰,憨态可掬;那大书“为民作主”的扇子灯来回穿梭,熠熠生辉。

(22)呵,怪不得,所有的看灯人都不恋恋于那些只有光色,只亮不转的小灯,却把以上那些巨大的,既有传统技巧,又有现代化特色的新鲜有趣的大转灯,密匝匝地围了个水泄不通。

(23)一点不错,尽管灯节是古老传统,但人,毕竟是80年代的人,现代人最仰慕的还是科学技术和现代文明啊!

设想古人观灯,今昔对比,突出现代科技的魅力。令人感慨,生在这个时代何其有幸!

美文选粹·汴京的星河

(24)兴尽欲归时,在长街的拐角处,却又见到了一幅教我怦然心动的景象——一间小木楼的门窗呀地一声启开,一根长竹竿软软地伸将出来,竹竿头上,滴溜溜地悬了一盏八角宫灯,那宫灯虽小,款式却玲珑剔透,做工也极精致细巧。一时间,我没看清灯壁上那悠悠旋转的花卉图样,只觉得像飘过去一簇飞花,一团流云……

(25)我看得呆了,循了那挑灯的手望去,恍恍的灯影下,只见是一个穿猩红雪衫的姑娘。许是那衣衫太红,那灯光太朦胧了,我看不清姑娘的眉眼儿,只见她那笑盈盈的脸蛋儿,被身上那件红衫,手中的那盏红灯,映照成了一团艳艳的红云……

前文铺陈的是整体的繁华,此处聚焦于一点。详细地描绘了一幅宫灯美人图,定格于一个特定的现实场景,使得作品有开有合。前文渲染的是“闹”,此处连用多个“一”字,凸显的是“静”,形成强烈反差。

(26)那红云,那灯影,久久地晃在我的眼前,直伴着我进入梦境。

(27)午夜,我果然重温了少年时的梦——我见那闪闪烁烁的星星,都从天河里飞溅下来,变成了“灯雨”,洒落在汴京城……

回扣开头孩提时的梦,梦与现实交相呼应,让作品余韵十足。

        作者:叶文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