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钱”是社会底层人民的真实写照,而在古代那些“士农工商”中的“士”阶层中也有很多“穷逼”。 由于兴趣的关系,这些年读了不少的古典诗歌,其中不乏一些表现诗人贫穷的诗作,我试举几首如下: 第四、“典衣买酒”的诗人杜甫的《曲江二首其二》: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 上榜指数:★★★(毕竟还有酒喝)这首诗一作《曲江对酒》,作于唐肃宗乾元元年(758),杜甫当时任左拾遗。此时“安史之乱”还没有结束,长安一片残破的景象,杜甫到曲江游玩,写了这首诗。曲江在今陕西西安的南面,在唐朝时是最大的“游乐园”。 这首诗开头即说:“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大致意思就是作者说自己每天上朝回来后就去典当春天的衣服,当时还是晚春时节,春天还没有完全过去呢!作者就急着典当春衣,他到底是干什么如此缺钱呢? 第二联接着写道“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原来是因为作者好酒但又没钱买酒,以致于到处欠下酒债,看完这里,前面的疑惑就完全明白了。 连喝酒都到处欠债,甚至要典当春衣来还债,作者真是“怎一个穷字了得!” 第三、秦韬玉的《贫女》: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上榜指数:★★★这是唐代诗人秦韬玉的一首诗,诗中以一个贫穷人家的女儿作为描写的对象,首联即开门见山地写出了贫穷人家的人都不知道绮罗的芳香,想打算托人做个媒都因贫穷而自卑感伤。中间两联表达了即使穷困也要保持高洁的品格。最后一联把穷人心里的怨恨写了出来,年年手里拿着金针刺绣,到头来不过是为富贵人家的儿女做嫁衣罢了。 这首诗真正地把穷人的悲哀表现得淋漓尽致。 第二、白居易的《卖炭翁》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 上榜指数:★★★★(连防寒的衣服都没有)这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诗歌,白居易是中唐诗人,作诗主张写实,曾经写了很多诗歌批判社会现实,此诗即是其中一首。 这首诗描述了一个在山中伐薪烧炭到城里卖炭的一位老人,在天寒地冻的环境里,却还希望天气更加寒冷,然后把自己的碳卖个好价钱,没想到被两个宫使用“半匹红绡一丈绫”强行和老人作了交换。这首诗把当时官僚阶层仗势欺民的现象狠狠地进行了批判。 在严冬时节,这位卖炭的老人依然身着单衣,可谓是真正的贫穷了。 第一、诗圣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 上榜指数:★★★★★(穷到有人饿死,满分)这是诗圣杜甫的一首代表作,当时他刚刚被授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然后从长安回奉先县(今陕西蒲城)探望妻儿时所作。 杜甫的一生都郁郁不得志,更加后来经济贫困,所以这首诗中充满了浓浓的“牢骚味”,正如他在另一首诗《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写的“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骑驴十三载,旅食京华春。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一样,反复抱怨那些纨绔子弟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而像我(指诗人杜甫自己)这样的“儒冠”多半耽误了自己的一生。 这首诗毫不保留地把自己家里的贫穷表现了出来,贫穷的程度到了小儿子被活活饿死早夭的地步,古代最穷的诗人中,杜甫完全可以去争第一了,请问有谁要和“老杜”比惨比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