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面对孩子的不良行为,父母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只重视眼前的教育

 肯定式教养 2019-03-01

写这篇文章是因为今天一件事引发的思考。

今天孩子要玩手机,我刚跟她约定,手机可以玩15分钟,还专门给她买了个倒计时15分钟的漏斗,超过时间自己如果不控制就一周不能再玩了。

但我看见孩子光拿手机跑了,没带计时漏斗,我心里就有想法了。

一开始我想,就不提醒她,给她个惩罚让她涨涨记性,自己记住。

但是我又一想,我要培养她什么?自我控制。那用这种惩罚让她涨记性容易帮助她建立自我控制,还是我提醒下她,更容易帮助她建立自我控制?

哪种方式更合适呢?

反思了一下,我决定还是提醒下她。

因为这件事我不是在培养孩子责任感,而主要是要培养孩子对自己的自我控制,我希望即使我不在旁边,她也能自己控制自己玩手机的时间,这才是我让孩子用漏斗计时的教育目的。如果我立刻惩罚了孩子,剥夺了她一周的玩手机时间,可能孩子会长点记性,但是我培养孩子自我控制的机会也没有了。

接下来孩子的表现也证明了我决定的正确性,下午她又玩手机,自己主动用漏斗倒计时,玩完就自己停下了。

任何教育方式都会产生一定教育效果,但也都会有所得失。关键是你要你要衡量你最终想要的教育结果,不要因为一时的感情冲动,因为眼前小的教育成果而忽略了长期的教育目标。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这是战国策中的名篇《触龙说赵太后》向我们传达的教育理念。战国时期,秦国趁赵国政权交替之际,大举攻打赵国。赵国形势危急,就向齐国求救。齐国要求让赵太后的儿子长安君作为人质,才肯出兵。可是,赵太后十分溺爱孩子,执意不肯让长安君只身犯险。

后来,大臣触龙对赵太后说:“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也就是说,父母疼爱子女,就得为孩子考虑长远些,就得让孩子经受磨砺和考验,这样,孩子今后才能有干大事的资本才能胜任一些艰巨的任务,成就伟大的业绩。“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说的也是这个道理。最后,触龙说服了赵太后,终于化解了这场危机。

面对孩子的不良行为,父母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只重视眼前的教育

可以说,我们每个父母从长远来看都对孩子有个美好的计划,但很多时候结果并不美好。

我们都知道当年的李天一案。

李天一这个名字一听就知道被赋予了父母最高的期望。李天一在小时候展现出很惊人的音乐天赋,李天一拿过全国希望杯青少年儿童钢琴奖的二等奖,得过青少年书法大赛的铜银金奖,李天一是海淀区书法协会最年轻的会员,可谓是多才多艺。可以说李双江给李天一计划了一个美好的未来。

但是后来,结果大家都知道。

我们一开始都给孩子计划的好好的,但是当教育结果最终出来后,我们总是会发现,不知道在什么时候路就走偏了。

为什么我们一开始计划的好好的,但是在教育的道路上却容易走上歧路呢?

1、受知识能力限制

有教育目的,但没正确的教育方法。

所有的父母都知道教育孩子负责、学习,但是并不见得所有的父母都知道如何培养孩子实现这些教育目标。

父母也是一项职业,父母也应该加强学习训练。

前段时间有妈妈为了陪孩子写作业,专门去考了个教师资格证。

面对孩子的不良行为,父母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只重视眼前的教育

我们经常说,寒门难出贵子,什么是寒门?在我看来,不是物质条件的不足,而是父母的精神文化不足,是“文化寒门”。未来父母的比拼,不是父母多有钱,而是父母的文化素质有多高。

可以说,父母的能力是基础,是保证教育目标实现的技术支持。

2、被情绪所左右

生活中很多小事,让我们忘掉了我们的教育初衷,被情绪所左右,只关注眼前的教育效果。

很多人,包括我,可能说起教育理念,教育起别的孩子来,都说的头头是道,比如我现在在写的文章。但是在面对自家的孩子时,实际运用时,却容易不知所措,不知道采用哪种合适的教育方法。这是因为我们被自己情绪所左右,不能理性的看待孩子的教育问题。

打的时候噼里啪啦,打完之后无比懊悔,这是很多父母的现实。

就拿孩子写作业来看,每个父母都知道,应该心平气和,高高兴兴的陪孩子写作业,但是现实是大多数父母被气的一蹦二跳、脑梗、心脏搭桥,控制不住自己。

面对孩子的不良行为,父母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只重视眼前的教育

这时候别说教育方法、教育目标了,都恨不得把孩子掐死。

对情绪的控制能力,是保证教育目标实现的内在条件。

4

那么当面对孩子问题是,如何保证我们不走歧路,实现我们的长期教育目标呢?

方法有很多,但是我觉得最重要的是三点。

1、控制情绪

前面我们说了,情绪是影响我们实现教育长期目标的内在条件。

人的大脑分为“原始脑”和“理智脑”。

原始脑也叫动物脑,所有的动物都具有的,决定着人和动物的生理本能,饿了就要吃,冷了就要穿,遇到危险就要跑,受到刺激就要发火,这是我们的原始脑在起作用。

而理智脑是我们人类独有的,是后天学习培养的,他们超脱月原始脑,控制着原始脑的发作。饿了就想吃,但是要不要吃,就是理智脑在控制;遇到刺激要生气,但是要不要生气就是要理智脑决定。

理智脑高于原始脑,但是在极端刺激下,人们容易回归到原始脑。

在原始脑下,人跟动物没有区别,只会按本能行事。

所以,如果我们控制不了自己情绪,当我们进入到原始脑状态,甭管啥教育方式、教育目标,都不是在我们的思考范围之内,我们只会剩下攻击的本能。

控制情绪最重要的方法是要“觉察”。

我怎么了?我的感觉是什么?我的情绪是什么?

当你意识到自己的情绪之后,你才有可能采取对应的方法处理情绪。

所以,父母可以在家里挂些提醒情绪的词语,或者教孩子一些词语来提示自己。比如自己要发火来,可以让孩子提醒自己“妈妈你要发火了”,从而让自己进入觉察状态。

2、专注于我们的最终教育目的

在面对孩子时,我们总是会时不时的发火,因为孩子的行为在我们看来是不良行为,挑战了我们的底线,因此我们容易情绪失控。

比如父母看到孩子画画把家里弄得乱七八糟,就要发火,骂他不知道注意,光知道玩。父母的这种教育行为可能让孩子能保持干净了,但是孩子也不愿意画画了。那么用一时的干净来换取绘画发现的欲望,父母觉得值吗?

所以,父母要关注行为,但更要关注我们教育目的,不要舍本逐末。

3、及时总结反思

经常的总结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教育方法。

我的建议是把孩子身上发生的重点事件、矛盾事件总结整理,定期的总结,反思下自己的教育方式方法是否合理,有没有脱离自己的教育目标。

面对孩子的不良行为,父母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只重视眼前的教育

在上面我提的孩子玩手机的问题,我就是及时的反省,发现自己教育的目的,才避免教育走上歧路。

所以,在面对孩子的不良行为时,不要为了制止而制止。

我们要控制自己的情绪,专注于我们的教育目的,及时的反思总结,才能避免我们的教育走上歧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