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仲春之月一一惊蛰

 时宝官 2019-03-01

2019年3月6日就是我国的农历二十四节气之惊蛰。惊蛰节气是全年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是农历二月的开始。惊蛰古时叫“启蛰”,这时太阳黄经到达345度,《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

仲春之月一一惊蛰

惊蛰是指冬眠藏与地下的昆虫,到了惊蛰这天,天上的雷惊醒蛰伏于地下的昆虫称为'惊”,故惊蛰时,蛰虫惊醒,天气渐暖,渐有春雷,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大忙季节了。

仲春之月一一惊蛰

惊蛰有三候:一候桃始花,二候仓庚鸣(黄鹂),三候鹰化鸠。惊蛰还代表花信:“一候桃花开,二候杏花开,三候蔷薇开”。惊蛰二月节,《夏小正》:“正月启垫,言发蛰也,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

仲春之月一一惊蛰

汉朝以前春天节气排序是:立春一一启蛰一一雨水一一春分一一谷雨一一清明。

汉景帝以后春天节气排序是:立春一一雨水一一惊蛰一一春分一一清明一一谷雨。

到了唐代又重新使用“启蛰',又到了大衍历再次使用'惊蛰'一词,并沿用至今。

仲春之月一一惊蛰

仲春之月一一惊蛰

惊蛰节气在农事活动中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有诗曰: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民谚:

九尽杨花开,农活一齐来。

过了惊蛰节,春耕不能歇。

仲春之月一一惊蛰

这些诗句和谚语就是说明了过了惊蛰节的一些农事活动按排,农民朋友都开始按排自己的农事生产活动了,对夏收作物开始追肥、浇水、锄草,对早秋耕地开始细作。

惊蛰习俗:

惊蛰节气吃梨习俗:

在苏北和山西一带有吃梨的习俗。民间俗语:“惊蛰吃了梨,一年都有戏”。梨与离谐音,由于惊蛰节气一到,地下的各种昆虫都出来了,这些害虫会侵袭农民的庄稼,在古时候,由于科学技术落后,对病虫害无法以药来治,只有祈求上天保佑,所以人们到了惊蛰这天要吃梨,就是祈祷害虫离去,不要侵袭庄稼。

仲春之月一一惊蛰

民间吃梨的另一个版本。这个民俗故事发生在山西,传说,山西有一个叫渠济的晋商,是上党长子县人,明洪武年间,渠济带着信和义两个儿子,用上党的潞麻与梨挽取祁县的粗布、红枣、往返两地做生意,天日久有了积蓄,在祁县定居下来,雍正年间,渠济第十四世子孙渠百川走西口,正是惊蛰这天,其父拿出梨来让百川吃,说先祖贩梨创业,历经艰辛,定居祁县,今日惊蛰你要走西口,吃梨是让你不忘祖先,努力创业,光宗耀祖,渠百川走西口致富,取“长源厚”为商号名字。同时吃梨也有“利”的寓意,后来走西口者都仿效“吃梨”,离家创业,得利丰厚。

仲春之月一一惊蛰

惊蛰有雷鼓的习俗。古人想象雷神是鸟嘴人身,长了翅膀的大神,一手拿着鼓锤,一手连击绕身的天鼓,发出了隆隆的雷声,惊蛰这天有雷神击鼓,人间进利,这个时候来擂鼓,也叫“蒙鼓皮”。《周礼》卷四十《挥人》:“凡冒鼓必击以启蛰之日。

仲春之月一一惊蛰

惊蛰习俗祭白虎化解是非。在我国民间“白虎”是不吉利的神煞,会给人们带来凶灾、口舌、是非等。到了惊蛰这天,白虎凶神要出来觅食,开口噬人,犯之在一年中会有不吉利的事发生,人们为了家人吉祥安康,会在惊蛰这天用纸糊一只猛虎,用笔抽上黑色的纹饰,画上嘹牙,祭祀时用猪血让白虎喝之,吃饱后不在伤人,再用肥猪肉挂在纸老虎的嘴上,使之充满油水,不能张口说人是非。人们常说的“纸老虎”应该是这时候出现的吧。

仲春之月一一惊蛰

惊蛰节驱雷打小人习俗。惊蛰节气的到来,就意味着走向仲春二月,平地一声雷响,唤醒伏蛰于地下的众虫,这此讨厌的虫子会从地下爬出,四处找食,所以,古时人们拿着清香、艾蒿在家中的四角用香味驱逐这些讨厌的虫子和霉味,久而久之,渐渐演变成不顺心和驱逐霉运的习惯。这是“打小人”的前身。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小三”、暗地搬弄是非的人称之为“小人”,这些人会给人们带来苦脑和霉运,这就跟前面的话语连在了一起。民间“打小人”也有几种方法,惊蛰节气来了,这天人们会把爱搬弄是非的人画在纸上,写上其名字,口中念有咒语,在纸人身扎上几根银针。还有把搬弄是非的小人画成图象,写上名字,装到鞋底,用脚踩之等。以此来对搬弄是非的人发私愤平恒自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