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帝内针践行 | 脚掌扭伤一例

 武医同修 2019-03-02

江浩:

大家好,这些天我尝试用内针治疗了一个亲戚,现把具体过程和个人思路总结出来,附带自己的反思和收获,其间存在着挺多问题,还请各位老师和同仁们不吝赐教! 


第一次治疗

一、病情介绍

患者曾患小儿麻痹症,行走不便。今年春节后,患者行走时扭伤右脚脚掌。痛感呈面状分布,行走时脚掌疼痛无法受力。

二、治疗过程

(1)三焦经络

①三焦:上焦

②经络:太阴经,厥阴经,阳明经,少阳经

(2)上下左右

患者患处在右脚脚掌,所以根据左病右治,上病下治的原则,取左手上焦。

(3)阿是取穴

①由于患者不适范围较广,先取当下觉得最不适的地方求同气。不适点在阳明经上,所以在左手取合谷穴附近酸痛点进针。患者感觉疼痛减轻,可见阳明经的同气求对了。

②于是在左手肘部阳明经上继续找曲池穴附近的酸痛点进针,加强阳明经的治疗作用,此时患者感觉疼痛再次减轻,仅余两三分。

③于是继续考虑求阳明经的同气,在手三里穴附近酸痛点进针后,患者感觉无明显变化。

④这时候觉得可以考虑一下厥阴的问题,于是在曲泽穴附近酸痛点扎了一针,但是患者还是感觉没有改善。

⑤然后尝试一下少阳,于是在外关穴附近酸痛点进一针,患者感觉有所改善,但还仍有一两分痛。

江浩:

思考:此时大致可以判断应该是阳明经的问题,然而在左手上焦阳明经的循行处已经找不到酸痛点,于是考虑在右手进针。(自注:此处违反了内针规范)

⑥在右手上焦合谷穴附近酸痛点进针之后,患者感觉疼痛再次减轻,仅余不足一分。

⑦于是在右手再取曲池穴附近酸痛点进针,患者感觉脚掌疼痛完全消失。

江浩:

反思与收获:首先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违反了内针规范中不能同侧进针的原则,事后反思治疗过程中太局限于在穴位附近找同气,内针说“离穴不离经”,我应该可以在左手手背或者腕部阳明经的循行上找同气点,不用拘泥于固有的穴位。其次,有点收获是在临床病例中很多时候患者的不适范围往往跨越了多条经络,这时我们在一条经络上找不到同气时,可以检查一下自己的同气是否求准了,可以尝试一下附近的其他经络。

第二次治疗

一、病情介绍

第一天扎完针后,患者说第二天起床的时候还是有疼痛,但比第一次扎针之前有改善。此时存在痛感的范围缩小。

二、治疗过程

(1)三焦经络

①三焦:上焦

②经络:厥阴经,阳明经

(2)上下左右

患者患处在右脚脚掌,所以根据左病右治,上病下治的原则,取左手上焦。

(3)阿是取穴

①患者这次的不适点还是落在阳明经上,因此我首先在左手合谷穴垂直进了一针。患者感觉疼痛减轻,但不适点稍稍向脚趾方向移动了一点。

②疼痛点移向脚趾方向,就是向上焦移动。因此将第一针稍稍拔出,斜刺向同属上焦的手指方向。患者痛感减轻了,大概还余了三四分。

③于是在阳明经上曲池穴附近酸痛点再进一针,患者感觉此处的痛感完全消失,但厥阴上有一压痛点。

④然后在厥阴经内关穴附近酸痛点处进了一针,患者感觉压痛点消失,至此整个脚掌再无不适点。

江浩:

反思与收获:最大的收获是感受到书中所说的三焦的无限可分性,人体分三焦,肢体分三焦,甚至穴位亦可以分三焦,不适点向下焦移动,针也随之刺向下焦的方向,仅仅改变针刺的方向就能起到治疗作用,实在令人惊奇,其中的道理还需要慢慢琢磨摸索。不足之处是在一针一导引的过程中,可存在能言语不当,用了“感觉是不是轻松一点”这样的带有主观诱惑性的问法,可能会给患者不客观的心理暗示和压力,应该改成“有没有轻松一点”也许会更好。

第三次治疗

一、病情介绍

第二天扎完针后,第三天患者行走时几乎不再有痛感,仅下楼梯时还存在一点点疼痛。此时脚掌上仅有一个点有痛感,其他地方已经不存在痛感。

二、治疗过程

(1)三焦经络

①三焦:上焦

②经络:阳明经

(2)上下左右

患者患处在右脚脚掌,所以根据左病右治,上病下治的原则,取左手上焦。

(3)阿是取穴                                                                                        

①患者本次疼痛点还是落在阳明经上,因此首先在左手合谷穴附近酸痛点进一针。患者感觉疼痛点减轻大半,仅余一两分。

②于是在左手曲池穴附近酸痛点再进一针,患者感觉疼痛完全消失。

患者回访

三次治疗过后,患者脚掌已经彻底没有痛感。一周过后仍未出现病情反复,可以认为是已经痊愈。

病案总结

三次治疗下来,对于第一次用黄帝内针从头到尾治愈一个患者的初学者来说,是非常难能可贵的经验。每一次治疗时亲眼见证内针神奇的疗效都能加深对内针的信心,一针下去患者的痛楚就减轻了七八分的喜悦想必是能让每个医者都满心欢喜。随着治疗过程的进行,患者疼痛的范围逐渐缩小,治疗的难度在逐渐降低,最后一次更是两针下去患者的痛点就已经消失,内针之神奇可见一斑!

赖梅生医师:

仔细看过江浩同学的医案,很值得肯定,主要有以下几点,并附一些建议,也供同学们、朋友们参考:

1、学以致用,践行,才能“知行合一”,才能出真知。

2、病案写作清晰真实可回溯。病情描述详细,疼痛部位、程度,治疗后的变化等……但还有进步空间,医者还可以更细心去感知患者痛的状态,如最痛点是在足掌面还是背面?最痛点可让患者指出来?与足的姿态有无关系等等。这是一个“明”的过程,也是“导引”的前奏,就是让患者明白治疗前自己当下的状况。

3、写出诊治思路,并及时反思得失,书中内容不断再现,书本知识成为自己心中真切的感受,由此可增强对内针的“信印”。这就是刘师为什么要大家反复其道,反复品读《黄帝内针》一书。

4、勇于暴露自己的不足与错误。双手同时进针是错误的,不是内针针法。我想那一刻忘记了“四总则”,少了对内针的“信”,有一点乱了。但我想,江浩同学一定记忆深刻,下次不会犯这个错误了,我想这就是成长!我希望所有同学都能诚实展示自己,允许自己还不够好,才能让老师、同学更全面了解大家,互相指点,一定会遇见更好的自己!赖老师也犯过此类错误,在不断更正中成长的。

5、本例患者3次治疗基本痊愈,还需要更多后续随访。提醒类似扭伤如果足底痛明显,还要考虑少阴的问题。这又引出一个问题,我们对经络的循行能更更清晰精准一些,除了大致循行是内针基本要求以外,对循行支线分布的熟练掌握是内针进阶必不可少的。这是刘师强调这学期要熟练掌握经络循行的原因之一。建议熟背经络循行的原文。

本文作者

江浩

广州中医药大学大一学生,学习黄帝内针半年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