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公未解过的“梦”!“梦”与“林”和“夕”到底有没有关系?

 高天明月图书馆 2019-03-02

简化汉字“梦”由两部分组成,“林”和“夕”,该字是历史上经过多次演变的产物,可以说历经几次脱胎换骨。该字的古文字字形与简化字相差甚远,特别是甲骨文的“梦”字,二者可以说是天壤之别。

“梦”字甲骨文字形中有两种写法非常形象,其形如下:

周公未解过的“梦”!“梦”与“林”和“夕”到底有没有关系?

甲骨文“梦”字

周公未解过的“梦”!“梦”与“林”和“夕”到底有没有关系?

甲骨文“梦”字

甲骨文的“梦”这两种写法非常形象。第一种写法,左上方为长着长长睫毛的眼睛,特别突出的就是大大的眼睛,还有三根清晰可见且向一边倒的睫毛,这一画面在告诉人们眼睛在动,而不是闭眼的状态。眼睛之下曲折朝下的部分,这便是人的身体和手臂。右半部分形如“片”字,但不是“片”字,这个形状便是一张有支架形床腿的床,也很形象。第二种写法,与第一种写法两部分的位置恰好相反,这也不难理解,因为甲骨文的字形不太固定。但是字形的两个部分,并无太大区别。左边写作“爿”形,也是指有支架形床腿的床;右上部同样是长着长长睫毛大大的眼睛,其余部分便是人的身体和手臂了。

那么,我们从这两个典型的甲骨文“梦”字看,该字就是典型的会意字,左右两部分合在一起便是表示一个人躺在床上,且眼睛一直在动,以示睡觉之时目有所见。因此在《甲骨文编》中也这样解释该字:“像人依床而睡,梦之初文”。

当然,甲骨文中也并不都是突出人的眼睛,也有不少字形只是展示了人形,而没有突出眼睛,这可能也是因为刻写之便而进行了简化。简化的甲骨文“梦”字如下:

周公未解过的“梦”!“梦”与“林”和“夕”到底有没有关系?

简化的甲骨文“梦”字

在籀文(大篆)中的“梦”字字形就就较为复杂,楷书字形为“㝱”,其字形要比甲骨文复杂很多。但是,我们仍然能看到籀书中“爿”是源于甲骨文的,而“宀”和“夕”不是后来所加。

周公未解过的“梦”!“梦”与“林”和“夕”到底有没有关系?

大篆“梦”字

籀文“梦”中的“艹”“冖”“罒”也皆从甲骨文演变而来的,其实就是甲骨文的左部和金文的右部。“艹”就是原来的那几根长长的睫毛,“罒”则是横放的目字,而人的身体和手臂则被写作了“冖”,更为简化了。

那么,籀文的“梦”字我们该作何解释呢?其所表示的意思是:人在洞穴里(宀),躺在床上(爿),当时的时间是晚上(夕),床上人的眼睛有所转动,似看到了什么(“夢”除“夕”的部分)。

许慎在《说文》中对该字的解释则有些欠妥,他认为该字当从“从宀,从‘病’字旁,夢声。”很显然,许氏并没有准确解释出该字的结构意义,因为甲骨文中的“梦”字也只是表示人躺在床上,并无因病躺在床上的意思。许慎之所以把“梦”字解释为从“疒”或许是受到了《黄帝内经》的影响,内经有言:“淫邪发梦说”,这里将梦与人因病而睡相关联。可见,《黄帝内经》对后来学者的影响之深。

《说文解字》又对“梦”解释说:“梦,不明也。”指出了睡梦中所见的东西是不清楚的,很模糊。

籀文中的“㝱”太为繁琐,因此大概到了战国时期简化为了“夢”字,但是此次简化不是随意而为的,正如我们前面所说“夢”字源于甲骨文,是与之相对应的。而现在的“梦”字则是上上个世纪50年代从草书简化而来的,只有“夕”字与“梦”意有些关联,其实白天不做梦吗?因此若依据现代简化的“梦”字去解说理据显然是行不通的。

好了,最后我们再看一下“梦”字的演变轨迹:

周公未解过的“梦”!“梦”与“林”和“夕”到底有没有关系?

“梦”字的演变轨迹

*原创声明:本文为字本论根据汉字研究的心得和阅读文献资料所原创,感谢您对字本论原创的支持!欢迎您批评讨论!感兴趣的话请您点赞关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