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卓然独立的孙氏太极拳 (第一章)

 天马行空3zpfuv 2019-03-02

我在《中国武学近五百年来发展概述》(连载在公众号“武术自由谈”2018年12月3日——7日)一文中论述了武术演化与发展的规律——社会需求与武技自身发展逻辑之间的共同作用、相互影响决定着武技演化的内容、发展的水平和目标走向,在这个过程中呈现出来的动力就是创新。

太极拳的发展历史也是如此,故有陈杨武吴孙五派太极拳的形成。对于太极拳发展中为什么会出现演化、发展为这五派太极拳,其演化与发展的内外因即动力何在,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太极拳的理论与技术发生了哪些实质性的改变等问题,五派太极拳各不相同,向来研究者甚少。实际上有意或无意的回避了对太极拳发展中最重要的创新动力的探究。这种状况对于我们今天如何正确的认识五派太极拳以及如何发展太极拳都是非常不利的。所以我们今天宣传、研究太极拳时,不能只谈共性,忽略特性,只谈什么“天下太极是一家”这类虚饰的论调,而有意回避或忽略各派太极拳在理论与技术上存在的实质性差异。

  • 孙禄堂先生

在这五派太极拳的形成过程中,以孙氏太极拳的形成及创新特征最为突出和特殊。五派太极拳中陈杨武吴四派太极拳属于师徒传承中的演化,因这四派在理法上存在着传承关系,而孙氏太极拳对太极拳的基本立意与理法进行了全面鼎革即体系性创新,且与其它各派之间不存在理法上的传承关系。

对此体现在至少三个方面:

1、 学习太极拳的因由与其它四派不同。

陈长兴之于杨露禅是师徒关系,杨露禅三下陈家沟,拜在陈长兴门下学习太极拳。

武禹襄与陈清平之间一说有师徒关系,一说只是理法传承,无师徒关系,重要的是武禹襄的拳在根基上传承了陈清平。

杨班候与全佑亦是正式的师徒关系。

郝为真与孙禄堂并非师徒关系,而是郝为真为了报答孙禄堂的搭救之恩,自己主动提出因无以为报,愿传授其学以报恩,这在《拳意述真》中有很详实的记载。更重要的是,孙禄堂在研究了郝为真的太极拳后,并未传承郝为真的太极拳,而是创立了自己的太极拳。其因何在?

从陈微明在《拳意述真》序中记载的郝为真对孙禄堂讲的一段话里可以看出端倪——

郝为真对孙禄堂讲:“吾一言而子通悟,胜专习数十年者。”

那时郝为真接触过的专习太极拳数十年者都有谁?是否也包括他自己?我想不言自明,见仁见智,不必深究。但至少说明郝为真在向孙禄堂传授其太极拳的过程中发现孙禄堂对太极拳已然有着“胜专习数十年者”的体悟。所以孙禄堂在研究过郝为真的太极拳后,并未传承郝为真的太极拳,而是用了三年时间创立了自己的太极拳。所以郝为真与孙禄堂不属于武氏太极拳门内师徒间的传承关系,而是一种友人之间友情传授的参学关系。

  • 孙禄堂无极式

2、孙氏太极拳对太极及太极拳的定义以及太极拳理论与陈、杨、武、吴四派不同。

孙氏太极拳作为一门鼎革而成的太极拳拳派,其与陈杨武吴四派太极拳的重大区别首先体现对太极及对太极拳的定义在立意上不同,以及所建构的太极拳理论亦不同。

孙氏太极拳对太极及太极拳的定义,见于孙禄堂所著《太极拳学》中的“太极拳之名称”一文:

“人自赋性含生以后,本藏有养生之元气,不仰不俯,不偏不倚,和而不流,是为真阳,所谓中和之气是也。其气平时洋溢于四体之中,浸浴于百骸之内,无所不有,无时不然,内外一气,流行不息。于是拳之开合动静即根此气而生,放伸收缩之妙,即由此气而出。开者为伸、为动,合者为收、为缩、为静。开者为阳,合者为阴。放伸动者为阳,收静者为阴。开合像一气运阴阳,即太极一气也。

太极即一气,一气即太极。以体言,则为太极,以用言,则为一气。时阳则阳,时阴则阴,时上则上,时下则下。阳而阴,阴而阳。一气活活泼泼,有无不(并)立,开合自然,皆在当中一点子运用,即太极是也。古人不能明示与人者,即此也。不能笔之与书者,亦即此也。学者能于开合动静相交处,悟澈本原,则可在各式圜研相合之中,得其妙用矣。圜者,有形之虚圈是也,研者,无形之实圈是也。斯二者,太极拳虚实之理也。其式之内,空而不空,不空而空矣。此气周流无碍,圆活无方,不凹不凸,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其变无穷,用之不竭,皆实学也。此太极拳之所以名也。”

在该文中,孙禄堂大体讲了两件事,其一定义了何为太极。其二揭示了在拳中如何去体用太极,即定义了何谓太极拳。

  • 孙禄堂舞剑

该论的前半部分重点论述了何为太极。

在这部分中孙禄堂主要参考了刘一明《周易阐真》中的理论,即从生命之基础——真阳元气和丹修的角度揭示并定义了何为太极,即太极就是中和之气。孙禄堂在其书中又进一步指出此中和之气即先天真一之气,显然这个中和之气(先天真一之气)与我们日常呼吸的空气及腹中所运之气不可等同。

孙禄堂在该论的后半部分定义了什么是太极拳,即对此中和之气的体用原理与要则。

关于这个中和之气,孙禄堂指明两点,第一,此气先天就有。第二此气是拳术中研习与体用的基础,这里很重要的一句话就是:“一气活活泼泼,有无不(并)立,开合自然,皆在当中一点子运用,即太极是也。”

那么这个“一点子”是什么呢?

这里孙禄堂参考了刘一明《周易阐真》中的观点把这“一点子”定义为太极。

于是一点子、中和之气和太极以及孙禄堂在《太极拳学》中提到的内劲实际上是从不同的角度论述的是同一个状态。

由于刘一明是从丹修中得到这个状态,故孙禄堂拳论的这个“一点子”与刘一明丹修中的“一点子”对应的是一个东西,而非两个。故孙禄堂太极拳的体用基础与丹修同一。孙禄堂进一步指出其拳之体用皆根于此气即此一点子——“以体言,则为太极,以用言,则为一气。”

于是关于太极拳体用的核心在这篇拳论中就由孙禄堂揭示出来:

1)“有无不(并)立,开合自然,”——

关窍是“有无不(并)立”,这是运用“一点子”的前提。

2)“能于开合动静相交处,悟澈本原,则可在各式圜研相合之中,得其妙用矣。圜者,有形之虚圈是也,研者,无形之实圈是也。斯二者,太极拳虚实之理也。”——

要点是“开合动静相交处,悟澈本原,则可在各式圜研相合之中,得其妙用矣”,这是妙用“一点子”的方法。

至此孙禄堂对什么是太极,什么是太极拳,如何体用太极拳等给出了自己不同于陈杨武吴四家的阐述,在太极拳的立论上鼎革立新。

由此也可以看出孙氏太极拳的理论是宏观太极的理论,认为任何拳术只要以完备中和之气为体用的基础皆为太极拳。这个立意与其它四派是不同的。

只要对比一下陈鑫的拳论以及被杨、武、吴三派信奉那篇“太极拳论”中的相关论述,就会发现孙禄堂对太极及太极拳的定义、立意及其体用原理显然不同于那篇“太极拳论”以及陈杨武吴各派的拳论,与之都存在着根本性的区别。从立意到技理,孙氏太极拳与陈杨武吴四派非同一拳系。所以说孙氏太极拳是鼎革立新的太极拳拳派。对此我将在以后的文章中从拳理拳法上进一步展示其意。

原文作者:童旭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