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卡夫卡的长篇小说,现代主义文学的经典之作

 燕山茶社 2019-03-02

作为一个“业余”作家,加之英年早逝,卡夫卡留下的作品并不多,长篇小说只有三部,且两部没有完成,但都是现代主义文学的经典之作,也足够评论家和读者进行各种解读了,这也是卡夫卡的文学魅力吧。

卡夫卡的长篇小说,现代主义文学的经典之作

《审判 城堡》中译本

《审判》

《审判》所讲述的是:银行襄理约瑟夫·K突然被宣布被捕,但他仍有人身自由,于是他到处求助。连他自己也感到奇怪,“我好像一直在找女人帮忙”,“先是布尔斯特纳小姐,后来是门房的妻子,现在是这个小看护”。而实际上,K所依赖的还是律师霍尔德,虽然最后对他失去了希望,解聘了他。最后K在三十一岁生日的前一天晚上被秘密处死。

小说的荒诞成分很多,这在阅读过程中不难发现。至于小说的主题,则应该和K在初审时所说的那一段话相关吧,K的经历正好是这些话的验证:毫无疑问的是,在法院采取的这一系列行动……的后面,有一个庞大的机构在活动着。……(机构作用)是诬告清白无辜的人,对他们进行荒谬的审讯;这种审讯其实在大部分情况下得不到什么结果……

在第九章中,K在大教堂里与狱中神父的对话则是对当时法律的全面阐述。在对话中,K为什么老是找女人帮忙也有了答案:女人有很大的影响,如果我能动员我所认识的几位女人一齐为我出力,那我就肯定能打赢官司。特别在这个法庭面前,它的成员几乎全是好色之徒……

关于法庭是好色之徒,在第三章已有提示,如预审法官肆无忌惮与门房妻子私通,门房却无可奈何;又如审讯室里预审法官桌上摆放着几本庸俗下流的书籍。

当然,K与神父的对话主要是围绕“法律之门”这个故事(卡夫卡生前曾以短篇小说形式发表)而展开的。两人对故事作出了自己的见解,带有哲学意味。

《城堡》

《城堡》的主要内容是,土地测量员K来到了城堡外的村子,千方百计想踏足城堡,但结果还是以失败告终。据卡夫卡好友布洛德的说法,卡夫卡的计划是,K奋斗到弥留之际,接到城堡的通知,只准可住在村子里而不得进入城堡。

这部小说的主题或多或少都和《审判》有某些相似之处。尽管关于城堡的象征意义有多种说法,但应该还是和权力机构有关的,因为那毕竟是高级官员住的地方。而且这些官员和《审判》中的K所咒骂的法庭成员一样,都是好色之徒,他们所看中的女人要乖乖地做他们的情妇,若是不从,如阿玛丽亚拒绝了索尔蒂尼,于是全家遭受祸害,被人鄙视。

那么,K又代表了哪种人物呢?虽为外乡人,却比村里任何人都想进入城堡,所以才会想法设法,甚至不择手段……

《失踪者》

卡夫卡的长篇小说,现代主义文学的经典之作

《失踪者》中译本

《失踪者》,又译为《美国》,写一个少年因被女仆引诱并产子而被父母逐出家门,乘船前往美国,不期和舅舅巧遇,以及后来在美国的经历,也是没有完成的作品。

一般认为这是卡夫卡的现实主义之作,显然是想反映社会问题,但当中不乏卡夫卡荒诞的写作特色,只不过还没有显得过分突出、明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