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协和、同仁大夫齐上阵,帮你搞定“终身大事”

 西窗听雨 2019-03-02

2019年3月3日是全国第20个“爱耳日”,主题是“关爱听力健康,落实国家救助政策”。

大家都知道,呵护听力是“终身大事” 。为了帮你搞定这件事情,我们请到了来自北京协和医院、同仁医院的多位专家来科普。

从新生儿到老年人,这一篇就够了。别忘了收藏哦!

新生儿 听力筛查未通过怎么办

□北京协和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 商莹莹

新生儿出生后都要进行听力筛查,如果宝宝未通过新生儿听力筛查,家长该如何应对?

首先,家长们无需太过惊慌。由于听力筛查秉承“宁可错杀一万,不可漏掉一个”的原则,因此所选择的方法敏感性很高,但特异性不是特别高。换言之,任何影响听力筛查的因素都可能导致听力筛查未通过。例如,宝宝外耳道或中耳有分泌物(如残存羊水)、测试环境噪声过大、新生儿状态不够安静等。很多研究表明,新生儿出生后的第一次听力筛查,未通过率在10%左右,而在正常新生儿中,双侧先天性耳聋发生率仅为3‰左右。也就是说,初筛未通过的新生儿中仅有约3%会最终诊断为耳聋。

如果初次听力筛查未通过,家长一定要在宝宝出生后42天时进行复筛。一旦通过复筛,就无需再行进一步检查。即便未通过复筛,也不代表宝宝百分百存在耳聋,但这提示宝宝患有耳聋的概率要远远高于其他新生儿。在这种情况下,及时到耳鼻喉科就诊非常必要。为了尽早对听力下降的患儿进行干预,建议诊断检查一定要在孩子出生三个月之内完成。即便在此期间家长观察到自己的孩子对声音有所反应,也不代表孩子的听力没有问题。因为轻中度听力下降很难通过行为观察判断出来,而听力筛查及后续的诊断型听力检查则能够发现这些问题,从而使患儿得到尽早地干预和治疗。

对于通过新生儿听力筛查宝宝的家长来说,持续关注孩子的听力状况也是十分必要的。因为有一些疾病会引起儿童迟发性听力损失,即出生时听力正常,后来才出现听力下降。由于儿童自身的特点,迟发性听力下降往往也很难通过家长的观察或儿童的表达被及时发现。目前,我国很多地方都在婴幼儿甚至学龄前儿童的定期体检中加入了听力筛查。定期对儿童进行听力筛查,能够更好地发现迟发性听力损失。

如果孩子没能通过后续的听力筛查,家长也应该及时带他们到耳鼻喉科就诊,努力做到早诊断、早干预和早治疗,经济困难的聋儿家庭也应及时申请有关部门的救助和帮扶。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做到早诊早治,配合助听器、人工耳蜗植入,加上科学有效的康复训练,绝大多数耳聋的儿童都能够重返有声世界。

年轻人 别忽视娱乐性噪声

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科 王硕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目前全球约11亿年龄在12~35岁的年轻人,由于经常暴露于娱乐噪声的环境中而面临听力损失的风险。导致听力损失的原因有多种,如遗传因素、分娩因素、传染病、耳部感染、服用耳毒性药物、暴露于过量噪声和衰老等,但这种娱乐性噪声导致的听力损失恰恰是可防可控的,应该引起足够关注。

现代化的娱乐设施,如音响设备、随身听、音乐会、夜总会、酒吧等,长时间、大音量的不健康聆听习惯是造成早期听力损失的潜在杀手,其主要的致病机制为噪声对内耳毛细胞的损伤,多从高频听力损失开始。我国围绕在校大学生和高中生听力健康情况的调查显示,拥有个人音响娱乐设备的学生接近100%,患有噪声性听力损失的学生数量占比从3%到10%不等,其中MP3/MP4的使用是导致听力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调查同时显示,青少年人群对噪声可能导致听力损伤知之甚少,缺乏正确保护听力的知识。因此,积极倡导正确用耳的方法,做好对噪声的防范,可以提高青少年的自我保护意识,预防听力损失的发生。

学会正确用耳,避免娱乐噪声对听力造成危害,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 避免长时间、大音量佩戴耳机或随身听;不在外面嘈杂的环境下使用随身听,如大街、公交车、地铁等环境中。

  2. 尽量少去娱乐场所,如迪厅、电声音乐会等,如果一定需要参加,应选择使用耳塞、耳罩等防护装置。

  3. 目前尚无有效药物治疗噪声性耳聋,若早期或短期内噪声造成轻微听力损失现,可以通过脱离噪声环境、充分休息的方式,恢复听力。

  4. 提高对听力的保护意识,可以通过电话、网络或手机APP等方式,进行听力筛查,监测听力变化;如果出现耳部疾病,或聆听出现障碍,要及时到医院就诊治疗。

  5. 从社会层面提高娱乐性噪声对听力危害的认识,在公众场合尽量控制娱乐性噪声的来源,如可以降低音响的播放强度等。

老年人 “无声世界”危害多

北京协和医院耳鼻喉科主任 高志强

老年性耳聋是指听觉功能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减退导致的听力下降。有研究显示,老年人口中老年性耳聋的发病率高达30%~60%,而随着老年群体的不断扩大,老年性耳聋的患病数量也逐年增高。

由于老年性耳聋的患病人群基数大,发病率高,并且很多老人忽视听力损失的危害,放任其发展,因此导致了一系列不良后果。

老年性听力障碍会影响日常交流,导致社交障碍,长此以往会导致焦虑和抑郁情绪。而长期听力损失可造成听觉反应迟钝、大脑思维变慢、言语识别率和言语表达能力下降,甚至影响中枢神经系统,从而引发认知能力的下降。有研究显示,听力下降的老年人患痴呆的概率也会增加。

导致老年人耳聋的原因很多,除了听觉系统的自然老化,通常还与以下因素有关:遗传因素、动脉粥样硬化、摄入过多饱和脂肪酸、糖尿病、吸烟、噪音和耳毒性药物。

因此,老年人积极治疗基础病可以改善和延缓老年性听力损失。此外,应少吃高脂肪食物,避免吸烟饮酒、接触强噪声、长时间或强音量使用耳机,避免使用耳毒性药物,定期检测听力。

老年性听力损失是逐渐发生的,容易被忽视。如何及时有效地发现自身的听力损失呢?老年人可以通过以下情况来自检。

★在正常音量下看电视会听漏一些词语。

★鸟叫声听不见了。

★面对面交流时经常打岔或要求对方重复。

★在人多嘈杂的餐厅很难加入对话。

★说话的音量会不自觉地加大。

★打电话不顺畅,经常要求对方提高音量。

★耳鸣、失眠、眩晕。

如果老年人出现以上情况,就可能存在听力损失,应该及时到医院进行专业检测和治疗。

助听器是老年性听力障碍的最主要干预手段。老年人发现听力下降,要及时配戴助听器,因为听力损失时间越久,大脑听觉言语中枢对声音的反应就越差。而尽早配戴助听器可以改善听觉状况、克服言语交流障碍、防止听觉语言中枢退化,晚年生活的听觉质量才能有更好的保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