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帝内针爱好者群3.2

 大爱润康 2019-03-02

1.老师,左肩胛骨下疼,看属太阳经分布,取右支正和跗阳,还可以取哪个穴位?

月华助教:肩胛骨后背太阳,症-上焦,支正,跗阳是上焦,可取阿是穴;后病可前治,也可取阳明;太阳也可倒换阴阳:少阴; 先取阿是穴,按6-3-2-1取穴。

2.请教老师:我今天搬东西不小心闪了腰,咔脊最高点(第四腰椎外开1.5-2寸)附近疼。按内针原理,腰部取对侧小海,取膀胱经同气后溪(兼顾督脉)下针,同时摆动腰部进行导引。效果不明显。再阴阳倒换取少阴照海,并导引。也没有出现预期的效果。怎么回事啊?

文韬助教:第四腰椎在命门以下,属于下焦,肩胯太阳同气于支正寻阿是,小海属于背部中焦太阳同气。此一区域的问题,腕骨一样好用,可思考为何能取腕骨~

请问老师,第四腰椎以下疼考虑腕骨是因为下焦倒换上焦,这样理解对吗,那么阳谷是不是也可以考虑?还是说腕骨更为同气?

文韬助教:其实都可以考虑,也都在同气范畴内。之所以考虑腕骨,当人弯腰的時候,我们所讨论的区域在关节处附近,腕骨是不是也是在手腕关节附近?用这样的思维方式推至身体其他部位,一样可用可取~所以内针法则教给大家的是一种思维,不是定式,不是机械化的操作模式而必须这样必须那样。同样,我想要呈现给大家的也是这种思维方式,而不是腕骨这一个穴位针对什么部位很好用。大家尽可以忘掉腕骨,在实际针刺中培养这种思维方式,前提是在内针理法方针以内~

3. 老师,内针书34页讲到三焦时引申出君火和相火,这里看了好几遍似懂非懂,我理解君火以明就是精神意识层面的明心见性,守神,即文老师经常说的制心一处,落实到针道上就是守中,相火以位就是物质有形层面的定位,定阿是穴,寻入手处,不知理解对否,请老师指点迷津。

文韬助教:大抵如是。君火相火是体用关系,君火为体,为本。相火为用,为末。相火作为用的层面,书中提到了热能、动能等变化作用,以及阿是定位的作用。以阿是定相而言,之所以最终能定到此位上,因明于理法,即君火明,心不明于理法则求不到此同气,所以相火的作用必待君火明方能显现。君火明还不止于此,虽明于理法,能寻到阿是以使相火显用,但若君火即心性,未能守神守中,往往即便刺中阿是却效果不显。比如心中慌乱、忿懥、恐惧时,君火即未明,神未安,此体有失,则相火之用难达。再以《大学》析言,八目中格致诚正修是体,所致即佛家所言明心见性,即儒家所言穷理尽性。而八目之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大用~所以体用关系中孰轻孰重不言而喻,书中前两章之重亦不言而喻~

4. 关于导引

月华助教:导引靠的是“感”,导引引出来的东西是本具的、本有的,是天地赋予你的东西。你需要的只是感受它,有了这个感受,它就会作用于你,没有感受就与你无关了。感导引靠的是“感”,导引引出来的东西是本具的、本有的,是天地赋予你的东西。你需要的只是感受它,有了这个感受,它就会作用于你,没有感受就与你无关了。感是靠心去感。导引就是将心注入身体,去感受身体酸疼胀麻痒热寒。

5. 老师,如果自己学艺不精,就贸然给别人扎针,效果不理想,结果施针的人自己身体不好了,是不是病人的病气太重,施针者压不住,所以也得病了,和病人同样的症状。

文韬助教:首先知自己学艺不精,接下来就不要急于用针。回过头反复读书学习,熟悉内针理法。欲求施用之功,先要厚积。其次提到病气的问题,我未曾有此经历,但内针学人中有言及,其他方面如艾灸治疗师,正骨师等从医者也曾提及身感病气而有同样症状。此一问题或实有,其所以然不得而知,个人认为应与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有关。此同气相感与内针之同气又有不同,内针理法之所谓求同气以及医患之间的同气,是求中正平和之气以纠身心之偏。我们在用内针施治时,除了要熟悉内针用中的具体法则,还要在内里守神,即守中正。关于正心,《大学》提到:“心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我们下针时是否有恐惧?忿懥?好乐?忧患?未得其正即是偏,患者身未安即是阴阳二气有偏,此偏与彼偏相感,或许便是所谓感病气之由来~所以内针书中前两章为何重言中道?为何重言内针学人要在针外事上下功夫?这是我们学人都应重点关注的,即反求诸己~

6. 老师,我左侧绕耳轮及旁开的位置牵拉僵硬 沿耳垂直下颈项部也受影响 严重的时候会伴左侧额头痛。 高圣洁老师刚检查颈椎有明显的侧弯,我平时辨证施治是6太阳、少阳、阳明的头部、颈项部;3上焦;2左侧;1在手取阳溪、阳谷、阳池、中渚(有时加合谷)或者换在脚取足临泣、丘墟、昆仑(有时加解溪),已经有一段时间了,症状是有缓解的,但是容易反复 效果不能锁定,老师您帮我看看是否正确?还需要怎样调整才好?

文韬助教:症多集中在少阳区域,可倒换到厥阴上,加刺大陵、劳宫试试。耳后少阳及太阳这部分区域,可不可以刺腕骨呢?腕骨深刺是不是自太阳刺到少阳了?换到脚上于京骨、束骨区域寻阿是依法炮制也是可以的~

7. 老师,我的母亲,67岁,微胖,双侧膝关节疼痛多年,其中左侧较严重已经变形,走路不能走远。看了应该涉及到太阳、少阳、阳明,右侧肘部对应的穴位陆陆续续扎了7-8次(曲池、小海、少海、尺泽),现在感觉有明显缓解,目前比较集中在阳明梁丘的位置和膝盖骨内(手敲膝盖骨会痛、走路有咯咯感)。但是,每次治疗的时候也专门做引导,就是没有那种针入痛减的感觉,只是次日才感觉轻松些,有时也不明显。现在的问题是不知道还要在那些穴位下手,能够明显改善。请老师指点迷津。

昨天左脚踝内侧疼痛,在右手太渊和经渠中间找到一个非常明显的痛点下针,也没有针入痛减的喜悦,直到拔针感觉也不明显,就是早上起床好一些,是不是年纪大反应慢的缘故?

文韬助教:按所述症状,疼痛转移至阳明梁丘区域,以及膝盖骨有明显疼痛。症状在变化,我们用针就应与时偕行,不可一成不变。比如症转移到梁丘,可不可以考虑加刺手三里之阿是?症在膝盖骨,即阳明太阴之间,那么就可以在曲池、尺泽之间寻阿是。在经刺经,在络刺络。还可以刺曲池、手三里时针尖朝太阴方向刺,刺经及络时建议用1.5寸长针~还可以从中焦倒换到上焦手部,针后注意导引,让令堂活动膝盖,感觉患处变化。再者取象比类,膝盖是关节活动处,是中焦,那么阳明的二间透三间可不可以用?实际诊治中,效果往往出彩。同理,肩膀也是关节,此处阳明症,依然可以用二间透三间。诸如此类可以把思维扩展开~

针对所述脚踝内侧,确定是症在太阴吗?因为脚踝内侧的描述过于模糊,以实际诊察为准,再辨证仔细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