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们要理解两个重要的关键词: 一个是「效能」,一个是「习惯」。 效能是「产出」与「产能」的平衡,简单说来,产出,就是做事的质量,产能,就是做事的数量,当我们能在质量和数量之间达到一个平衡,这才是我们追求的高效能的理想状态。 而我们想要追求这样的高效能状态,就需要让自己发生改变,主要借助的,就是习惯。 二者缺一不可,才能成为习惯,最终让我们变得更好。 第一个习惯:积极主动 什么叫积极主动的观念呢?我们可以从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集中于哪些事务上,就能判断出来。 积极主动的人,会把精力更多放在「影响圈」,他们专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使自己的影响圈不断扩大。 消极被动的人,却会一直盯着自己的「关注圈」,把大量的时间放在超出个人能力的事情上,却一直只是在关注但不行动,最后会越来越怨天尤人,自怨自艾,不断为自己的消极行为找借口。 所以,是不是积极主动的人,在于你能不能把更多精力,放在自己的行动上。 在电商界中有一群淡定的人-佛系运营, 所谓佛系运营, 就是不S单,不开车,等待流量自然爆。 事实这种佛系运营打法成功率会是多少呢? 不然而知,但搜索系统是不会允许这种事情发生。 而我确定的是,只要主动积极去为自己的爆款去做点实际意义的引流工作,一定会看到流量的浪花掀起。 在这为大家推荐一个核心方法,就是永远问自己,下一步行动是什么。 就是为何我们读书会进来时首先要确定自己分享时间。 每一个问题都会引导你做下一步行动, 最终使你确定好目标及制定时间落实好, 帮助我们建立积极主动的习惯。 第二个习惯:以终为始 很多人埋头苦干,到头来却发现追求成功的梯子搭错了墙,但是为时已晚,所以忙碌未必出成果。 也有很多人功成名就之后,反而感到空虚,发现自己牺牲了许多宝贵的东西。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缺乏明确的目标指引,所以明确真正的目标很重要,只有明确了真正的目标,再勇往直前,坚持到底,才会有更好的效能。 作者告诉我们, 心中牢记以终为始,才会成为高效能人士。 我们每天都应该不断地问自己:我希望成为什么样的人,当务之急是什么。 柯维博士在这里设计了一个场景,现在闭上眼睛想想,假如你现在坐在自己葬礼的现场,坐在最后一排,所有人都在讲述他们眼中的你,你觉得人们会如何总结你的一生?你会喜欢这些评语吗? 如果不是,那你就要“以终为始”, 重新思考自己的生活了。 只有你希望在盖棺定论时获得的评价,才是你心目中真正渴望的成功。 以终为始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撰写一份个人使命宣言。 扎克伯格曾经在哈佛大学的毕业典礼上说,“找到这个世界赋予你的使命,是真正幸福的关键。 使命宣言主要说明自己想成为怎样的人(品德),成就什么样的事业(贡献和成就)及为此奠基的价值观和原则。 以我自己为例 我想成为雷军这样的企业家。 打造像小米一样的世界知名品牌是我的愿景,为我的粉丝带来美好的生活改变,同时也能实现我的个人财务自由。 我愿意百分百去优化好产品和对待好我的客户和粉丝,成为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企业家。 第三个习惯:要事第一 如果说时间管理最最核心的思想,可能就是「要事第一」了。 永远把重要的时间,用在重要的事情上,这就是时间管理的本质。 想要做到要事优先,最常用的方法,四象限工作法,按照职业价值观,确定事务的重要还是不重要,按照截止日期,确定事务紧急还是不紧急。 最后,我们把事情分成了四大类。 1、重要而且紧急的事情,不用啰嗦,马上去做。 2、紧急而不重要的事情,尽量分配给他人来做。 3、不紧急而不重要的事情,尽量不做。 4、重要却不紧急的事情,就是我们最应该重视的要事了。 可是却因为不太紧迫,常常会被我们忽视。想要建立要事优先的习惯,那你就要先从重要而不紧急的事情入手。 一定要深知一个道理, 我们不可能完成所有的事情。 因此,我们只能选择少数的重要的事情来做,并专注的高效的去做这些少数重要的事情,就是高能要事。 在精力好的高效高能时间段,把最重要的事情完成了,我们就有了更多的时间去思考人生的方向,追求,以及慢慢的品味生活 这样才能做到:人生有方向,工作有重点,生活有节奏。 靠的就是要事第一的做事原则,任何时候都要把最重要的事情放在第一位,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最重要的事情上,就一定可以看到成效。 第四个习惯:双赢思维 一般人看事情,往往是用二分法,感觉两个人在一起,不是你强就是我强,不是我占便宜,就是我吃亏。在博弈论中,这叫「零和博弈」。 而高效能的人士,更在意的是双赢,他们愿意把生活看做一个舞台,而不是拳击场。 只相信零和博弈的人,那么在他的眼中,人和人之间的交往模式,就只有两种: 一种叫做「损人利己」, 那就是我有受益,对方有损失; 另一种叫做「舍己为人」, 我有损失,对方有受益。 问题在于,这两种交往模式,都不能长久,在这样的模式下,双方的情感、态度都会受到影响。最后的结果,是两个人都要尽力做损人利己的人,最后的结果,恰恰是「双输」。 所以,在史蒂芬·柯维看来,我们与他人合作,如果无法达成共识,实现双赢,那么不如不合作。 说到这个双赢这个话题,不得不说影响我很大的李超人-李嘉诚先生。 李嘉诚做生意经常谈到: 假如他能拿五成的利润是公平的,以他的名气拿六成也可以。但他拿四成的股份的话。就会财源滚滚来。 宁可自己吃亏点,换来的是比人的信任和再次合作的机会,最终得大利的还是自己。 合作之前要有吃亏的准备, 让对方多拿点,双方的合作才能长远。 都想占便宜,是没双赢的可能的。 谈到这里的,想起近年有很多黑李先生的人,其实没有任何人是完美的,主要在意他做了些什么事,影响到了什么人。 不得不说我年轻的时候,李先生一些案例和育儿的方式给了我很大启发,某些生意上思维也一直指引着我,还是很感恩 第五个习惯:知彼解己 知彼解己是进行有效人际沟通的关键,我们必须要先努力了解“别人”,然后才能够尽力让别人了解“自己”。 柯维博士说,你要先去了解对方,再让对方了解你自己。如果双方根本不了解彼此,那么双方的交流就会有隔膜,谁也不可能对对方彻底地敞开心扉。 所以,「知彼」,就是交往模式的一大转变,我们把理解别人放在首位,这样,就让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有了一个良好的开始。 知彼解己的最好方法,就是学会「移情聆听」。移情聆听,是指以理解为目的的聆听,要求你在聆听时站在说话者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的思维模式和感受。 只有真正做到移情聆听,我们才能和别人真正实现有效的沟通。 其实就像读书会也一样, 我们希望从书中解答自己的困惑, 输出分享帮助自己成长。 第六个习惯:统合综效 统合综效的基本心态是: 如果一位具有相当聪明才智的人和我意见不同,那么对方的主张必定有我尚未体会的奥妙,值得加以了解。 统合综效的关键,在于相信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一加一大于二」。 两个人的合作,两种物品的组合,并不是简单的加法,他们之间还会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产生出更大的效果。 其成效超出此前所有习惯,代表了相互依赖环境中的高效能,代表了团队协作和团队建设精神,能让团队成员通过合作实现创造。 不要在意别人的无理行径,避开那些消极力量,发现并利用别人的优势,尊重人与人之前的差异,提高自己的认识,扩展自己的视野。 在相互依赖的环境中勇敢而坦率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情感和经历,借此鼓励他人同样地坦诚相待。 再讲白一点,读书会也绝对是1+1>2的地方, 各种思想的火花碰撞, 殿堂式的分享, 谓是百花齐放,思想的盛宴。 哈哈哈。。。 第七个习惯:不断更新 最后这个习惯在七个习惯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 人生最值得的投资就是磨炼自己,因为生活都得靠自己。 工作本身并不能带来经济上的安全感,具备良好的思考、学习、创造与适应能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拥有财富,并不代表经济独立,拥有创造财富的能力才真正可靠。 怎么让去更新优化自己呢?我的理解的话是-要适时的反思。 在微软创业最紧张的时期,盖茨也会定期抽出一整周阅读和反思,扫清一些障碍,那是思考的一周。 那一周就是盖茨不断更新,提升自我的一周。 没有反思的人生不值得过。 孔子:吾日三省吾身,富兰克林, 曾国藩等伟人一天6次自我反省。 所以我认为我们普通人至少每天要有一次反思; 反思-->过去, 计划-->将来, 改变-->现在。 总结一下 积极主动、以终为始、要事第一,这是个人领域成功的三大重要习惯。 双赢思维、知彼解己、统合综效,这是公共领域成功的三大重要习惯。 双赢思维、知彼解己、统合综效,这是公共领域成功的三大重要习惯。 不断反思,更新自己、这是一个人不断前进的必要条件。 |
|
来自: blackhappy > 《职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