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习漫谈】世界名人学习故事之一百四十四:王士性

 我的七彩石 2019-03-03

【学习漫谈】世界名人学习故事之一百四十四:王士性

世界名人学习故事之一百四十四:王士性

       明代有个人文地理学家,名叫王士性,他比著名的地理学家徐霞客早出生40年,王士性一生,游迹几遍全国,凡所到之处,对一岩、一洞、一草,一木之微,悉心考证;对地方风物,广事搜访,详加记载,并成著作。有《广志绎》、《五岳游草》、《广游志》等,今被辑成《王士性地理书三种》。王士性不愧是一个“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做万人官、写万言记”的集旅游家、科学家、思想家和政治家为一体的绝版文士,理所当然地成为名垂千秋的世界人文地理学奠基者。
       一、王士性的生平简介
       王士性少年好学,喜游历。王士性(1547—1598),字恒叔,号太初,宗沐侄,临海城关人,人文地理学家。少年好学,喜游历。万历元年(1573年)中举人。万历五年(1577)进士,授确山知县。历任礼科给事中、广西参议、河南提学、山东参政、右佥都御史、南京鸿胪寺正卿,不久致仕归里。士性一生,游迹几遍全国,凡所到之处,对一岩、一洞、一草,一木之微,悉心考证;对地方风物,广事搜访,详加记载,并成著作。王士性是明代嘉靖、隆庆、万历年间人,性喜游历,“少怀向子平(东汉隐士,遍游山川)之志,足迹欲遍五岳”。王士性的家族本来是官宦之家,他的祖父善诗文,但过早去世。到了其父王宗果这代,家道已中落。因“幼贫而好学”,族人王宗沐对他“爱如己子”,收他为继子。王宗沐官至刑部侍郎,有著述多种。他的几个亲生儿子也都有功名。王士性和王宗沐及从弟士换、士琦、士昌,都是进士、名流,《明史》里皆有传。民国时期的《台州府志》,也为王家五人立传,在同一条目里记了4500多字,这在志书中罕见。王士性31岁中进士,领到的第一个官职是确山知县,之后历任礼科给事中、广西参议、河南提学、山东参政、右佥都御史、南京鸿胪寺正卿,不久致仕归里。21年“宦辙所至”遍游五岳兼及各地名山大川。除福建外,其余两京十二省均留下他的足迹。四十年后,徐霞客在游记中称王士性为“王十岳”,可见对他的推崇。
      二、徐霞客的主要成就
      王士性与徐霞客属于中国地理学界、旅游文化界的双子星座,与中国诗歌史上的李白、杜甫一样,日月同辉。王士性作为一个伟大的人文旅行家,“无时不游、不地不游、无官不游”的壮举。他少负才学,无书不读,自小立下“足迹欲遍五岳”的宏志,尔后用了20多年,足迹遍及三山五岳、两京十二省,只落下一个福建,实在是“壮且难矣”。这样的壮举古今中外本来就鲜有其人能够与之媲美,就连步其后尘遍游五岳的徐霞客,也要恭敬地尊称他为“王十岳”。何况他不仅乐游,还乐于以优美的文字作记、凭超前的智慧思辨、用宽阔的情怀抒写,让旅游上升为文化,让旅游服务于社会,这更加弥足珍贵。他还游出了令人艳羡的层次,独创了一套神奇的思想,他说“太上天游,其次神游,又次人游”,崇尚“当其意得,生死可忘,吾我尽丧”的“游道”境界,并时常在揽胜纪游的过程中达到乐以忘死的高度。王士性也是一个伟大的地理科学家,其游记中的文化、经济、历史、民族、宗教、地理、地矿、水文、气象、动物、植物、风俗等等,无不是身之所历、目之所见,又无不加以研究,作出分析,穷极天地造化之变、人情物理之微、悲喜顺逆之遭,还不断提出当时颇为新奇的科学推断,如认为煤必然会成为“百余年后用物”,认为西湖的旅游业已经形成并有利于百姓等等。更厉害的是,“将中国古代沧海桑田的思想发展到了最高水平”,让人惊叹不已。王士性更是一个胸怀家国的伟大思想家、政治家,作为中国少数有缘遍游天下的官员,他并不是一味纵情于游,“优游卒岁”,更“不以游堕事”,而是通过游“知宇宙之广、日月之大”,从而理智地作“置身物外、旷观远览”的思考。他也不为名利所累,而是在适当的时候辞却高官厚禄,静下心来整理一生的游事,对山川河岳作理性的梳理与审视,对家国天下作深刻的探究和哲思,从而提出许多超前的思想,如提出自然地理影响人文个性的“人地关系论”,比黑格尔的相关理论还早了三四百年;又提出中国经济重心会从苏杭一带转移到广东、贵州一带的设想,在300多年前便做出了振聋发聩的超级预言;又提出“天下事不可懦而无为,尤不可好于有为”的观点,提前为我们作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考,可作为和谐发展观的先声;还提出各地风俗喜好不同乃“水土积习,不能强同”的文化平等论,等等。他的研究方法和撰述格局,无不充满政治的睿智与真知,立足高远,思想超前;他的游记有“宏远的政治理念、深刻的人生理想、深邃的文化思想”,他的“文章而兼功业之用,近世作者所未敢望其藩篱也”。王士性不愧是一个“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做万人官、写万言记”的集旅游家、科学家、思想家和政治家为一体的绝版文士,理所当然地成为名垂千秋的世界人文地理学奠基者。
      遍游两京十二省。王士性自小在台州府城生活,得族叔王宗沐关照,和王宗沐的几个儿子一起读书。王宗沐是明代著名的哲学家、理学家。他的几个儿子都很牛。王士性从小生活、学习的地方现在叫“三抚基”?。所谓“三抚基”,简单的说是指王宗沐一家在一个不长的时间里诞生了三个巡抚。巡抚相当于现在的省长。明朝总共有两京十三省,他们一家就出过三个省长,可见有多牛。王士性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自然也很厉害。王士性31岁入仕,先后在全国各地做过官。但是王士性的主要成就不在官场,而在旅游。与徐霞客的自助旅游不同,王士性通常是公费旅游。翻阅王士性的著作,我们可以发现除了福建省,他的足迹遍布其他两京十二省。王士性第一个到的地方是嵩山。万历九年(1581),王士性登上嵩山参拜少林寺,在那里题了五个字?“六祖手植柏”。六祖慧能亲手种的大树,普通人想在旁边题字是不太可能的。由此可见,王士性是一个有一定影响力的书法家。因为字写得好,王士性每到一个地方,往往要准备文房四宝进行题字。这几乎成了他的习惯。万历十五年(1587),王士性从天台山开始,经杭州、苏州,入太湖,游南京,在饱览九华山的风光后,登上了齐云山。齐云山是道教四大名山之一,位于黄山旁边。中国古代有十岳,齐云山在当时被称为“白岳”,王士性眼光比较独特,他认为中国最好的山在十岳,而白岳当属十岳之最。万历十六年(1588),王士性登东岳。随后奉旨典试四川,登西岳。后登峨眉山金顶,有幸亲眼看到峨眉山奇观——佛光。民间有传说王士性喜爱旅游因为是峨眉山老和尚转世,这大概就是因缘。随后,他又游了武当,武当也是当时的十岳之一,叫玄岳。从这里之后他又北上登北岳。在任广西布政司参议期间,南下登庐山,游南岳。这样,王士性就成了我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遍游五岳、十岳的旅行家。四十年后,徐霞客在《滇游日记五》中称王士性为“王十岳”,可见对他的推崇。遍游五岳之后,王士性又到了很多地方。万历十七年(1589),他游了桂林山水。万历十九年(1591),他任云南澜沧兵备副使,游了滇池、点苍山、鸡足山等处。云南的鸡足山是中国佛教名山之一,它和王士性、徐霞客都很有渊源。徐霞客受鸡足山和尚邀请曾在这里生活了很长一段时间,并专门编了一本《鸡足山志》。王士性当年专门带着大儿子王立毂登上鸡足山。王立毂当时只有十三岁,在和这里的无心法师唠嗑了一晚上后,当场顿悟,从此下定决心吃斋念佛,并在王士性夫妇去世后,在此出家。?万历二十一年(1593),王士性任山东参政。万历二十三年(1595),召为太仆少卿,提督京营。官终南京鸿胪寺正卿。王士性一生,踪迹几乎遍布全国,凡所到之处,对一岩、一洞、一草、一木之微,悉心考证;对地方风物,广事搜访,详加记载,最后整理成著作。王士性留下《五岳游草》《广游志》《广志绎》等包含了他丰富旅游文化思想的书籍。
      超前的旅游思想。徐霞客游过明朝两京十二省,独缺四川;王士性也游过两京十二省,单少福建。两个人从游迹来说,不相上下。王士性有一套完整的旅游思想及旅游文化理论,其理论高度是徐霞客无法企及的。我国历史地理学界的前辈谭其骧教授指出:“王士性在人文地理学方面的成就,比之于在他以后约四十年的徐霞客对自然地理的贡献,至少是在伯仲之间,甚至可以说有过之而无不及。”王士性的旅游思想中很重要的一点是以民为本。明代是一个“崇农抑商”的朝代,并不看好旅游业。但王士性在西湖旅游时却以敏锐的眼光,萌发了旅游“产业”意识,他在《广志绎》卷四提出:“游观虽非朴俗,然西湖业已为游地,则细民所藉为利,日不止千金。有司时禁之,固以易俗,但渔者、舟者、戏者、市者、酤者咸失其本业,反不便于此辈。”?作为一个传统的士大夫,王士性并不鼓吹发展旅游业,但他认为西湖作为旅游胜地,发展旅游业更有利于民生。这种观点在当时是极为开明的,也有现实指导意义。有此种眼界的士大夫,同代人屈指可数。在明代以前,我们一般认为中国的学问都是虚学,都是对以前知识的整理巩固,明代以后慢慢开始才有实学。王士性就是明代实学精神孕育下的产物。王士性写游记不单单就旅游写旅游,他考察了整个中国历史地理山水的走向,带着为明代经济、军事、政治服务的目的。《广志绎》这本书综合了整个中国的历史发展的走向,为国家的治理做出贡献。比如说他在分析了湖广省地多人杂等因素引起的不便后,提议将湖广省分成两个省,就是从国家的治理方面出发。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实现,湖广省最后分成湖北省和湖南省。王士性经实地考察,将浙江地区以钱塘江为界分为浙东和浙西两大文化区。古代的浙东、浙西和现在理解的浙东浙西不一样,古代的浙西指的是杭、嘉、湖,浙东指杭嘉湖以外的浙江八个地区,号称上八府下三府。王士性在指出两地风俗“繁华”与“敦朴”的显著差别后进一步细究:“杭、嘉、湖平原水乡,是为泽国之民;金、衢、严、处丘陵险阻,是为山谷之民;宁、绍、台、温连山大海,是为海滨之民。三民各自为俗:泽国之民,舟楫为居,百货所聚,闾阎易于富贵,俗尚奢侈,缙绅气势大而众庶小;山谷之民,石气所钟,猛烈鸷愎,轻犯刑法,喜习俭素,然豪民颇负气,聚党与而傲缙绅;海滨之民,餐风宿水,百死一生,以有海利为生,不甚穷,以不通商贩,不甚富,闾阎与缙绅相安,官民得贵贱之中,俗尚居奢俭之半。”你看他在旅游和思考中,第一次对浙江各地的民俗、百姓的性格作了总结,分析得头头是道,层次分明。王士性的思想不可谓不超前。
       文化与旅游专线。王士性虽然一生都在全国各地旅游,但对家乡山水,也一往情深。他在《台中山水可游者记》中写到:“台郡上应台星,汉时曾迁江、淮,空其地,后复城于章安之回浦。回浦山川亡(无)它奇,至唐武德徙治于大固山下,近佳山水,则今城也,盖千余年矣。余生长于斯,颠毛种种,即身所钓游,与乡先民遗踪古迹所尝留焉者,咸得而言其概。”?万历十八年(1590),他在遍游神州后回归故里,在临海城东的山宫溪边上修筑了一个园林叫清溪小隐,这是一个对中国古建筑园林产生过重大影响的生态园林。三年后经修缮,改名“白鸥庄”。白鸥庄占地不过两三亩,但这一个小小的地方却开辟了“紫芝山房”“小山丛桂”“曲水濑”“忘归石”等二十多个景点,每个景点王士性都给他们命了名,富有诗意,并为此写了一篇优美的散文叫《白鸥庄记》。可惜的是现在白鸥庄已经不复存在。?王士性对生他养他的台州有较多的记载。他在《台中山水可游者记》里写到巾山、东湖、云峰寺、道者基等许多风景优美的地方。比较遗憾的是,一些风景优美的地方我们至今还没有开发,外界还不知道。其实,我们完全可以以王士性《台中山水可游者记》为基础,充分利用云峰森林公园、云峰寺、望海尖、九龙、道者基等资源,并修缮沿江镇太初亭、重建白水洋镇王士性墓,逐步形成一条王士性文化旅游专线。宁海、天台等地早就已经有了徐霞客古道或游步道,标志醒目,效果很好。临海可以先有王士性游步道、王士性大道,再与其他相关县(市、区)合作,然后进一步编写《王士性旅游路线图》,为临海、台州做宣传。
       三、王士性的轶事典故
     【树大根深】比喻势力强大,根基牢固。〖出处〗 王士性《广志绎》卷四:“或云,此一楠也,树高根深,入地丈余。”〖故事〗明代有个人文地理学家,名叫王士性,他比著名的地理学家徐霞客早出生40年,成就与徐霞客相当。王士性利用在各地做官的机会,游遍了各地名胜,哪怕是一岩一洞,一草一木,他都想法考证其渊源。王士性在介绍江南诸省的楠木时,提到一种身上长有结疤的树木,称为瘿木,大多生长在湖南辰州。也有人说啊,这是楠木的一种,树长得很高,根扎得很深,直到地下一丈有余,塔老根开花的部分称为瘿木,进入地面的一部分就是豆瓣楠,在地面上的那部分就称为香楠。
     【落叶归根】王士性49岁时,皇帝想提拔他做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河南巡抚。王士性竟然坚辞不受。他或许真的是觉得自己不能胜任,但把皇帝搞得很是不快,觉得王士性是在做秀,于是又给他调任了一个闲官,派到南京去当鸿胪寺少卿,只是负责一些宴会礼仪,况且南京又只是个陪都。王士性明白,自己的官已经当到头了。这时候,王士性也感到,自己已经体力衰退走不动了,正好该坐下来整理他的地理著述。他从到南京的第二年开始写,写了一年,《广志绎》写成,还没能刊印出来,就猝然去世,终年52岁。这一年,是1598年。42年后,因为云南边境的“瘴气”,“头面四肢俱发疹块”、“两足俱废”的徐霞客不得不结束他在腾越州(今腾冲)考察,于1640年返回家乡。第二年,他就去世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