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凭艺术简介 易凭,湖南澧县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中国水墨画院专职画家、民盟中央美术院湖南分院副院长、湖南省美术家协会理事、湖南省画院特聘画家、湖南吉首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生导师、常德市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常德市花鸟画家协会主席、常德美术馆馆长、常德画院院长。湖湘画坛年度人物、湖南省艺术专家库美术类专家。曾获湖南省“五个一工程奖”“群星奖”。多次在广东﹑浙江、湖南等地举办个人美术作品展。作品被美国﹑俄罗斯、加拿大﹑韩国﹑马来西亚﹑港台友人及国内专业艺术机构和私人收藏。出版有个人作品集《易凭中国画精品》《名家名画·易凭写意人物作品》《易凭作品集》和《三国演义》《法国远征军撒哈拉大沙漠探险》等多部连环画。 境与性会 ◆王金石 湖湘大地,人杰地灵。源远流长的楚文化,养育了一代代墨客骚人。唐有怀素,清有何绍基,现代的齐白石,当代的黄永玉,书画大师辈出。易凭正是从这块沃土走出来的优秀青年画家。自幼习画的易凭,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在中国画领域里驰聘多年,工笔、意笔、人物、山水、花鸟都有所涉猎。这些年几上北京,遍访名师,象海绵一样吸收各家所长。仔细观赏易凭其作品,显示出全面而娴熟的技巧及题材和创作手法的多样性。尤其在他的意笔人物作品中,所表现出的人物与背景的高度统一,驾驭笔墨语言的能力,对画面情趣的细微体验,形式感上空灵与节奏的把握,都是其厚积薄发之所在。“画如其人,境与性会”读易凭的画给人一种灵动与心静的和谐,一种深隧厚重的古朴。其实他的艺术世界也是他那种外表温文尔雅而内心情感饱满,待人处理心态平和而投入创作极具灵气的人格写照。 纸本设色《春风昨夜入山来》·易凭 34cm×136cm 浅谈中国画线条艺术的魅力 ◆易凭 中国绘画在世界美术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笔墨丰富,意境深远,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其中线条艺术更是画家造型、传神的重要语言。 纸本设色《鱼乐图》·易凭 68cm×136cm 中国画讲究抒情和写意,用线造型言简意赅,更贴近画家的心灵,富有表现性。线一直是本民族根据自己生活方式、美学观念来思维的艺术语言。纵观中国历代绘画,在形式上一种明显的线条主题就展现在你的眼前,非常一致地让可视的世界服从于线条,一切都包容在线的变化之中。 纸本设色《春上枝头》·易凭 34cm×136cm 线条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主要造型特征。中国画的主要表现手段之一是线条,这个看似简单的条线,却历经了数千年的漫长发展过程,直至元代文人进入绘画领域,并随文人画的兴起得以最终确立。线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主要表现形式,是表达物象结构的骨架,是主观意识、情感的表现手段,是中国传统绘画最简练、概括的基本艺术语言,也是人格、道德和精神力量的体现。它不但有非凡的笔力,而且有节奏感和韵律感,讲究线条的力度、速度以及情感的表达,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每根线条的节奏和韵律。二是整幅画的线与整体的节奏与韵律。节奏是线条的强弱有规律的重现,韵律是作者用线时在情感上起伏运动的轨迹,线条在平均有力的基础上,提按、行顿、转折、轻重、疾徐等所产生的变,形成了线条的节奏美和韵律美。南齐谢赫在其《画品》中提出“六法论”观点:一气韵生动,二骨法用笔,三应物象形,四随类赋彩,五经营位置,六传移模写,这是对中国绘画提出了六个审美标准和创作高度。其中的骨法用笔成为历代画家绘画的最基本要求。骨法用笔即以线造型,用线条来表达物象,线条的重要性被提高到了理论的高度,线条逐渐发展变化成为具有丰富内涵的艺术形式,以意用笔,笔到意到,笔落形出神现。唐代著名理论家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载:“夫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于用笔”。这种先“立意”后“归乎用笔”正是骨法用笔的体现。骨法用笔不是指线条的平铺直叙,而是要讲求用笔的意趣、力度、气韵和趣味,它体现了画家对于线条的认知程度及对画面意境的探索。石鲁先生说“线化为笔,以立形质、以传神情、以抒气韵,线虽简,然以其抑扬顿挫之变而化众美。”不管历代画风如何演变,形式手法如何分类,它却始终遵循着笔墨线条作为重要造型手段,以传神抒意作为塑造艺术形象的根本要求。它以深厚的民族心理为前提,以浸透着画家情意为基础,表现出非凡的艺术魅力。读中国画历代名作,我们会被这些作品的艺术成就深深折服,为中国画的魅力所打动。 纸本设色《紫韵》·易凭 34cm×136cm 中国画中线的民族属性和历史渊源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经》、《楚辞》的抒情写意精神构成了中国绘画深层美学意识的底蕴。我国古代诗学几乎可以说是以情感为中心建筑起来的,它在我国文学艺术各个领域无不激起强烈的回响。用线造型言简意赅,更贴近画家的心灵,富有表现性,能为抒情写意拓展更为广阔和自由的空间。所以线一直是本民族根据自己生活方式,美学观念来思维的艺术语言。从仰韶文化彩陶图案中的圆柔曲线,到湖南长沙战国楚墓《人物驭龙》帛画中的行云流水线;从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卷》中的细劲连绵的春蚕吐丝线,到宋代梁楷的《李白行吟图》中的潇洒淋漓的情意线,都体现了线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美的历程。 纸本设色《故人好比枝头叶》·易凭 34cm×136c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