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自我效能感”的提升有助于学生自我资源的整合与生涯发展

 谢耳朵馆长 2020-08-13

语言智能指人们对口头和书面语言的敏感程度,学习各种语言的能力,以及运用语言实现特定目的的能力,可以概括为听说读写的能力。诗人、作家、律师、演说家具有高度的语言智能。

典型的相关专业有文学类、语言类、新闻传播类和教育类。语言智能在当今社会中越来越重要,但是在实际生活和教学中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各级各类考试中都会有作文题,但是对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还不够。使得一些孩子上了大学,受过高等教育,仍然缺乏语言表达能力。甚至有些大学毕业生成绩单非常优秀,但是面试时说话却吞吞吐吐,词不达意。

音乐智能:指的是音乐表演、作曲、音乐鉴赏等能力。表现为对音高、节奏、音调、音色和旋律的敏感,能通过作曲、演奏、歌唱等方式进行表达。这种智能在作曲家、指挥家、乐师等职业中有出色表现。相关专业有音乐类、作曲类、艺术教育、学前教育等。

空间智能:指人对色彩形状、空间位置的正确感受和表达能力,突出特征为对视觉世界有准确的感知,能产生思维图像,有三维空间的思维能力,能辨别感知空间物体之间的联系。建筑师、雕塑家、画家、发明家、航海员、围棋大师等职业与空间智能有关。相关专业有建筑设计类、美术学、设计类、地理科学、测绘类等。

逻辑-数学智能:涵盖逻辑分析能力、数学运算能力和用逻辑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逻辑-数学智能,也被称为科学思维,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提到的重要的科学素养之一。数学家、哲学家、科学家、精算师、统计学家、工程师、软件开发工程师、数据分析师等职业都擅长运用逻辑-数学智能。相关专业有理学类、金融类、统计类、哲学类、工程类等。

身体-动觉智能:指的是运用身体达成某种目的或解决问题,以及熟练地进行物体操作和制造产品的能力。这种智能在运动员、舞蹈家、演员、外科医生、手工艺者、机械工程师、地质勘探工程师等职业中有出色表现,相关专业有体育类、舞蹈类、表演类、土木类、地质类、临床医学类等。

自我认知智能:指的是认识、洞察和反省自身的能力,了解自己感情生活和情绪变化,有效辨别这些感情,并加以标识,形成理解自己和知道自己的行为准则。这种智能在心理咨询师、生涯咨询师、教师、社会工作者等职业中有出色表现。相关专业有心理学类、社会学类、教育类等。

人际智能:指的是留意他人之间的差异,观察他人情绪、性格、动机、意向的能力,能看到他人的意向和期待。我们可以在宗教和政治领袖、教师、心理咨询师、外交官、营销人员、作家、社会工作者身上看到人际智能的出色表现。相关专业有教育类、文字类、管理学、文学类、艺术类、心理学类等。

博物学家智能:指的是能观察环境中的动植物以及各种事物,进行辨认和分类的能力,表现出对自然和生物的友善与亲和性。他们在大自然中得心应手,与其他动植物和平共处,关系融洽。这种智能在农业科研人员、植物学家、地质学家、生态学家、考古学家、宠物医生等职业中有出色的表现。相关专业有生物科学类、地理科学类、动植物生产类、自然保护与环境生态类、林业学等。

不论何种文化背景的人,都需要运用多种智能的组合来解决问题。每个人都具有多种能力组合,创造出了人类能力的多样性。“整体大于部分相加之和”在智能组合上也得以体现,一个人可能在任何一种智能上都没有特殊天赋,但如果他将所拥有的各种智能巧妙地组合在一起,就能在担任某一角色时表现非常出色。

了解能力分类的同时,我们需要知道以下几点。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智能组合

多元智能是一种提醒,关注长板,发挥优势;关注短板,融入社会。多元智能的提醒就像木桶理论一样,有人说要发展长板,有人说要发展短板。其实我们已经知道不论长板还是短板都各有价值,我们不去争论。但是我们更要知道的是,至少不能在现实的环境里因为缺陷而影响优势的发挥。比如,有的学生喜欢艺术,就只想做艺术生,但不能因为文化课成绩不够,而失去继续学习的机会。

不同的专业、职业也有不同的智能要求

比如,地理科学专业对空间智能、博物学家智能和逻辑-数学智能要求比较高;建筑师及雕塑家的空间智能和逻辑-数学智能较强;运动员和芭蕾舞演员的身体动觉智能较强;销售人员的人际智能较强;作家的自我认知智能较强等。

发现并发挥自己优势智能就能使生涯发展事半功倍,而在先天不足的领域里则要比平常人多付出很多的努力。因此,在成长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发挥优势,清楚先天的限制,避免长期在不擅长的领域里煎熬,寻找能够充分发挥能力的专业和职业,体验充满成就感的激情人生。

随着职业的发展,对相应智能的要求也会发生变化

比如,教师职业,信息化时代的学习革命,几乎重新定义了每一种知识的分享形式,不再局限于面对课本和做一些简单的实验,也不再是被动地查找信息资源。教师们需要及时跟踪数据和信息的迭代,改进教学计划,优化教学过程,同时能够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过程。

此外,还要学习使用最新的教学手段和信息技术,比如微视频制作等。对智能的要求不仅是语言智能和具体学科知识,对逻辑-数学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和自我认知智能都有要求。

所以,能力的发展需要持续一生。

能力的作用

在梦想教育中,能力有三个作用。

首先,能力可以定义梦想。有些人在某些方面会表现出非同寻常的天生特质,这些特质本身可以让他们热情投入,可以为他们带来快乐,也会因为他们的卓越表现而带来巨大的成就。这些能力特质的表现,就是梦想的一部分。

我们对这些人并不陌生:善于奔跑的刘翔、喜欢音乐的周杰伦、勤于笔耕获得大奖的刘慈欣、华裔科学家张首晟等,他们是我们同时代人中的杰出代表。他们的能力特征很明显,甚至被称为天才,他们也正是沿着这些特质奔向自己的梦想。

其次,能力是发展梦想的必备条件。一个人不管如何天赋异禀,都需要经过努力才能实现梦想。这也是为什么爱迪生说“天才,百分之一是灵感,百分之九十九是汗水”。只有持续努力,才能让天赋得到培养,变成优势。运用优势,才能在职业中有所发展,才能取得巨大成就,才能实现梦想。

经过辛苦努力,发展能力,进而实现梦想的天才不胜枚举:弹钢琴的郎朗、打篮球的姚明、科学家霍金、作家莫言等。在民间,也有各种谚语来歌颂勤奋。其实,勤奋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状态,而能力的提升,是勤奋的结果。对于一般人来说,更需要关注能力的提升。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能力影响实现梦想的信心。在心理学中,人们把完成某种工作或者任务的自信程度叫作自我效能感。面对一项任务时,人会无意识地产生自我效能感,即会自动评估自己有没有能力完成这项任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自信心,在这个基础上产生情绪反应,并会以一种积极或消极的思维去思考问题,并对行动的结果进行预测。

自我效能感高的人会积极地尝试各种活动,通过实践使个人的能力得到不断的提升。自我效能会直接强化一个人获得梦想的信心,一个人越有能力,他实现梦想的信心会越强。相反,自我效能感低的人则避免挑战性的任务,最终也会丧失许多潜能开发的机会,影响梦想的实现。

父母和老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帮助孩子提升自我效能感。

一是设置难度适中的生涯目标。台阶式地发展相应能力,既能完成任务,又有一定的挑战性,帮助孩子在实践中获取和积累成功的经验。

二是帮助孩子回顾过往的成功经历,反思自信心和自卑感的来源,学会积极的归因方式,促使孩子提升自我效能感。

三是为孩子树立积极的榜样,特别是发现身边的榜样。比如,学校可以举办优秀校友经验交流分享,学习背景类似的校友榜样会让孩子产生共鸣,对生涯发展起到引领作用,提升孩子的自我效能感。

四是提供环境支持,孩子的生涯发展不仅需要整合自身资源,同时也需要充分挖掘环境中生涯资源的支持,促进目标达成,提升自我效能。比如寻求老师的指导,自学相关书籍和课程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