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丁香园论坛

 pq90 2019-03-03

机械通气的基本模式

一、分类

l、定容型通气:呼吸机以预设通气容量来管理通气,即呼吸机送气达预设容量后停止送气,依靠肺、胸廓的弹性回缩力被动呼气。常见的定容型通气模式有容量控制通气、容量辅助-控制通气、MV和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等,统称为容量预设型通气(vPv)。vPv 能够保证潮气量(VT )的恒定,从而保障分钟通气量。 VPv 的吸气流速波形为恒流波形,即方波,不能适应患者的吸气需要,尤其存在自主呼吸的患者,这种人机的不协调可增加镇静剂和肌松剂的需要,并消耗很高的吸气功,从而诱发呼吸肌疲劳和呼吸困难。当肺顺应性较差或气道阻力增加时,使气道压过高。

2、定压型通气:呼吸机以预设气道压力来管理通气,即呼吸机送气达预设压力且吸气相维持该压力水平,而VT 是由气道压力与PEEP之差及吸气时间决定,并受呼吸系统顺应性和气道阻力的影响。常见的定压型通气模式有PCV 、压力辅助控制通气 ( P一ACV )、压力控制一同步间歇指令通气(PC一SIMV)、PSV等,统称为压力预设型通气(即PPV)。PPV时VT随肺顺应性和气道阻力而改变,气道压力一般不会超过预置水平,以限制肺泡压过高和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流速多为减速波,肺泡在吸气早期即充盈,利于肺内气体交换。

3.控制通气(contol ventilation,CV )和辅助通气(assisted ventilation , AV )

(1) CV :呼吸机完全代替患者的自主呼吸,呼吸频率、 VT。吸/呼比、吸气流速完全由呼吸机控制,呼吸机提供全部的呼吸功。 CV适用于严重呼吸抑制或伴呼吸暂停的患者,如麻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神经肌肉疾病、药物过量等情况。在 CV 时可对患者呼吸力学进行监测,如静态肺顺应性、内源性 PEEP ( PEEPi )、阻力、肺机械参数。 CV参数设置不当,可造成通气不足或过度通气;应用镇静剂或肌松剂将导致分泌物清除障碍等;长时间应用CV将导致呼吸肌萎缩或呼吸机依赖。故应用 CV 时应明确治疗目标和治疗终点,对一般的急性或慢性呼吸衰竭,只要患者条件允许猫尽早采用“ AV 支持”。

(2) AV:依靠患者的吸气努力触发呼吸机吸气活瓣实现通气,当存在自主呼吸时,根据气道内压力降低(压力触发)或气流(流速触发)的变化触发呼吸机送气,按预设的VT(定容)或IPAP(定压)输送气体,呼吸功由患者和呼吸机共同完成。 AV 适用于呼吸中枢驱动正常的患者,通气时可减少或避免应用镇静剂,保留自主呼吸以减轻呼吸肌萎缩,改善机械通气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利于撤机过程。

二、常用模式

(一)辅助控制通气(assist-control ventilation, ACv) Acv 是 AV 和 cv 两种模式的结合,当患者自主呼吸频率低于预置频率或患者吸气努力不能触发呼吸机拱气时.呼吸机即以预置的VT 及通气频率进行正压通气,即 CV ;当患者的吸气能触发呼吸机时,以高于预置频率进行通气,即Av 。 ACv又分为P一ACV和容量辅助控制通气(v一ACv )。参数设置: ① 容量切换 A 一 C .触发敏感度、 VT,、通气频率、吸气流速/ 流速波形; ② 压力切换 A 一 c ,触发敏感度、压力水平、吸气时间、通气频率。临床特点: A-C为 Icu 患者机械通气的常用模式,通过设定的呼吸频率及VT(或压力),提供通气支持,使患者的呼吸肌得到休息; cv 确保最低的分钟通气量。随病情好转,逐步降低设置条件,允许患者自主呼吸,呼吸功由呼吸机和患者共同完成,呼吸机可与自主呼吸同步。

(二) 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ynchronized intermittent mandatory ventilation .SI MV ) SI MV是自主呼吸与 cV 相结合的呼吸模式,在触发窗内,患者可触发与自主呼吸同步的指令正压通气,在两次指令通气之间触发窗外允许患者自主呼吸,指令呼吸是以预设(容量控制 sIMV )或预设压力(压力控制 sIMV )的形式送参数设置:VT 、流速/吸气时间、控制频率和触发敏感度,当压力控制sIMV、时需设置压力水平。临床特点:通过设定 IMv 的频率和 VT 确保最低分钟通气量; sIMV能与患者的自主呼吸同步,减少患者与呼吸机的对抗,减低正压通气的血流动力学影响;通过调整预设 IMV 的频率改变呼吸支持的水平,即从完全支持到部分支持,减轻呼吸肌萎缩;用于长期带机患者的撤机;但不适当的参知受置(如流速及VT 设定不当)可增加呼吸功,导致呼吸肌疲劳或过度通气。 slMv 与 PSv 合用,使患者易过渡到自主呼吸。 SIMV + P SV 模式是当前 ICU 常用的呼吸支持方式之一。

(三) 压力支持通气(pressure support ventilation, PSv )属部分通气支持模式,是由患者触发、压力目标、流量切换的一种机械通气模式,即患者触发通气、呼吸频率、 VT及吸/呼比,当气道压力达预设的压力支持(PS)水平且吸气流速降低至某一阑值水平以下时,由吸气切换到呼气。参数设置:压力、触发敏感度,有些呼吸机有压力上升速度和呼气灵敏度。临床特点:适用于完整的呼吸驱动能力患者,当设定水平适当时,则少有人机对抗,减轻呼吸功;为自主呼吸模式,支持适当可减轻呼吸肌废用性萎缩;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包括心脏外科手术后患者。一些研究认为, 5一 8 cm H2O的Psv可克服气管导管和呼吸机回路的阻力,故PsV 可应用于呼吸机的撤离。当出现浅快呼吸时,应调整 PS 水平以改善人机不同步;当管路有大量气体泄漏时,可引起持续吸气压力辅助,呼吸机就不能切换到呼气相。对呼吸中枢驱动功能障碍的患者也可导致分钟通气量的变化,甚至呼吸暂停而窒息,因此不宜使用该模式。

(四)持续气道正压(continuous ,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 CPAP ) CPAP是在自主呼吸条件下,整个呼吸周期内 〔 吸气及呼气期间)气道保持正压,患者完成全部的呼吸功,是 PEEP 在自主呼吸条件下的特殊技术。参数设置:仅需设定 CPAP 水平。临床特点:适用于通气功能正常的低氧患者,具有PEEP的各种优点和作用,如增加肺泡内压和功能残气量,增加氧合,防止气道和肺泡萎陷,改割司 l 项应性,降低呼吸功,对抗 PEEPi

(五) BIPAP : Bipap是指给予两种不同水平的气道正压,为高水平压力(Phigh)和低水平压力(PLOW,)之间定时切换,且其高压时间(Tinsp,)、低压时间、Phigh、 PLOW ,各自可调,从PHIGPSV合用以减轻患者呼吸功。参数设置:PHIGH、PLOW 即PEEP、Tinsp 、呼吸频率、触发敏感度。临床特点: BiPA P 通气时气道压力周期性地在PHIGH 、PLOW  每个压力水平、压力时间均可独立转换,每个压力水平、压力时间、均可独立调节,可转化为反比 B iPAP 或气道压力释放通气( A PRv ) ; BiPAP通气时患者的自主呼吸较少变干扰,当TINSP持续较长时,增加平均气道压力(Pmean) ,可明显改善患者的氧合; B iPAP 通气时可由 cV 向自主呼吸过渡,不用变更通气模式直至呼吸机撤离。该模式具有压力控制模式的特点,但在PHIGH  水平又允许患者自主呼吸;与PSV合用时,患者容易从控制呼吸向自主呼吸过渡,因此,该模式既适用于氧合障碍型呼衰,又适用于通气障碍型呼衰。

(六)其它模式

1、高频振荡通气(high frequency oscillatory ventilation,HFOV): HFOV 是目前所有高频通气中频率最高的一种,可达15-17Hz 。由于频率高,每次VT接近或小于解剖死腔,其主动的呼气原理(即呼气时系统呈负压,将气体拍吸出体外)保证了CO2 的排出,侧支气流供应使气体充分湿化。 HFOV 提高肺容积、减少吸呼相压差、降低肺泡压(仅为常规正压通气的 1/15 -1/5 )、避免高浓度吸氧以改善氧合及减少肺损伤,是目前先进的高频通气技术。适应证:主要用于重症ARDs患者: Fio2>0.60时氧合指数( Pao2 /FIO2)<200mmHg持续>24h ,并且PMEAN> 20 CM H2O 或PEEP>15cmH20参数设置:①PMEAN :为基础气道压,其大小与PaO2 最为密切,初始设置高于常规通气 Pmean 2一4 cmH20,之后根据氧合和血流动力学调节,最高不超过45cmHZo 。 ②FiO2与Pmean配合,尽量使FiO2<0.60。③ 压力变化幅度(△P ) , 每次振荡所产生的压力变化与Paco2水平密切相关,初始设置50一70 cm H20。之后根据Pac02 或胸廓振荡幅度调节。频率,3一6HZ,降低频率有助于降低 PaCO2 仇。 ⑤ 吸气时间占呼吸周期(吸/呼比)为 33 % - 50 % , 增加吸/呼比有助于降低 PaCOZ 和改善氧合。 ⑥ 偏向气流( BIAS FLOW) , 为40~60的l/min ⑦ 气囊漏气.有助于降低PaCO2。 ⑧ 肺复张法( BM ) , 联合应用 RM 可进一步改善氧合。临床特点:成人 ARDS 的 RcT研究显示, HFOV在改善氧合方面较常规通气有一定的优势,且病死率有降低的趋势(52% 比37 % ) ,但血流动力学指标及气压伤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因此, HFOV 应视为具有与常规通气相同疗效和安全性的呼吸支持手段,早期应用可能效果更好。

2、成比例辅助通气( Proportional assist Ventilation ,PAv ) : PAV 是一种部分通气支持方法.呼吸机送气与患者呼吸用力成比例, PAv 的目标是让患者舒适地获得由自身任意支配的呼吸形式和通气水平。参数设置:流速辅助(FA),容量辅助( VA ) , CPAP 临床特点:呼吸负荷主要包括弹性负荷和阻力负荷。 PAv 模式下呼吸机提供的补偿是针对弹性负荷和阴力负荷,该模式的调节更能适合患者自主呼吸的需求,该通气方式下的流速一时间波形为接近生理状态的正弦彼。

研究显示,与其他通气模式比较,相同通气参数时 PAv 的PMEAN较低,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尤其适用于心功能低下的撤初困难患者。在 PAV 模式下,当患者吸气努力较小时, PS 水平也较低;当吸气努力较大时, Ps 水平也较高。通过调节 FA 、 VA ,循序渐进地增大自主呼吸,锻炼呼吸肌以适魔通气需要,避免患者出现呼吸机依赖。该模式可作为困难撤机患者的撤机方式,尤其适用于呼吸机依赖的患者。通过 CPAP克服PEEPi可使吸气功消耗减低。

呼吸机参数设定

一、潮气量( VT)的设定 在容量控制通气模式下,VT的选择应保证足够的气体交换及注意患者的舒适度,通常依据体重选择5 一 12 ml/kg ,并结合呼吸系统的顺应性和阻力进行调整,避免气道平台压超过 30一35cm HZO 。在PCv模式时,VT主要由预设的压力、吸气时间、呼吸系统的阻力及顺应性决定,最终应根据动脉血气分晰进行调整。

二、呼吸频率的设定 频率选择根据分钟通气量及目标动脉氧分压( PaOZ )水平,成人通常设定为12-20次/min。急、慢性限制性肺疾病时也可根据分钟通气量和目标PaOZ水平超过 20 次/min ,准确调整呼吸频率应依据动脉血气分析的变化综合调整VT与支持频率( f )。

三、流速调节 理想的峰流速应能满足患者吸气峰流速的需要,成人常用的流速设置为 40 一60l/min,根据分钟通气量和呼吸系统的阻力以及顺应性进行调整,流速波形在临床常用减速波或方波。 PCV 时流速由选择的压力水平、气道阻力及受患者的吸气努力影响。

四、吸气时间与吸/呼比设置( 1 / E )吸了呼比的选择是基于患者的自主呼吸水平、氧合状态及血流动力学,适当的设置能保持良好的人机同步性。机械通气患者遴常设置吸气时间为0.8一1.2S ,或吸/呼比为1.0 : ( 1. 5 一 2.0 ) ; cv 患者为抬高PMEAN.、改善氧合,可适当延长吸气时间及吸/呼比,但应注意患者的舒适度、 PEEPi监恻水平及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五、触发敏感度调节 一般情况下,压力触发常为-0.5 一 -1.5 cm HZO,流速触发常为 2 一 5L/min ,合适的触发敏感度设置将使患者更加舒适,促进人机协调。有研究表明,流速触发较压力触发能明显减低患者的呼吸功,若触发敏感度过高,会引起与患者用力无关的误触发;若设置触发敏感度过低,将显著增加患者的吸气负荷,消耗额外呼吸功。

六、吸人氧浓度 FiO2 :机械通气初始阶段可给予高FiO2(1.0) 以迅速纠正严重缺氧,以后依据目标FaO2、 PEEP 、 Pmean水平和血流动力学状态,酌情降低FiO2 几至0.50 以下,并设法维持 sao2> 90%。若不能达到上述目标,即可加 PEEP 、增加Pmean,应用镇静剂或肌松剂;若适当PEEP和Pmean可以使sao2>90%,应保持最低的FiO2。

七、呼气末正压PEEP 的设定 设置即PEEP的作用是使萎陷的肺泡复张、增加Pmean、改善氧合,同时影响回心血量及左心室后负荷EP 的设置在参照目标pao2和 Do的基础上,应联合Fi 02仇和VT考虑。虽然对 PEE 设置的上限没有共识,但下限通常在压力一容积( P 一 V )曲线的低拐点( LIP )或 UP 之上 2 cmH20。另外,还可根据PEEPi指导PEEP的调节.外源性PEEP水平大约为PEEPI的80 % ,以不增加总 PEEP 为原则。

COPD 机械通气

(一)通气模式的选择在通气早期,为了使呼吸肌得到良好的休息,使用控制通气较为合适,但需尽量减少控制通气的时间,以避免大量镇静剂的使用和肺不张、通气血流比失调及呼吸朋废用性萎缩的发生。一旦患者的自主呼吸有所恢复,宜尽早采用辅助通气模式,保留患者的自主呼吸,使患者的通气能力得到锻炼和恢复,并为撤机做好准备。常用的通气模式包括辅助控制模式( A/C)、同步间歇指令通气( sIMv )和压力支持通气( Psv ) ,也可试用一些新型通气模式,如比例辅助通气 〔 PAV )等。其中 SIMv + Psv 和 PsV 已有较多的实践经验,临床最为常用。 PSV 的吸气触发、吸气流速和吸呼切换三个环节均由患者控制,人机协调性好,患者感觉舒适,所以上机早期即可考虑单独应用,或与低频率的 SIMV 联用,这样有利于及时动员自主呼吸能力。 PAV 尚处于探索阶段,显示了一定的应用前景。

(二)通气参数的调节动态肺过度扩张( dynamic pulmonary , DPH )和 PEEPi 的存在是导致呼吸衰竭的最重要的呼吸力学改变,为缓解其不利影响,可采取限制潮气量和呼吸频率、增加吸气流速等措施以促进呼气,同时给予合适水平的外源性peep (peepe),降低吸气触发功耗,改善人机的协调性。

1.潮气量(VT)或气道压力( P aw ) 目标潮气量6一8 ml/kg 即可,或使平台压不超过 30cmH20或气道峰压不超过35一40cmh20,以避免 DPH 的进一步加重和气压伤的发生;同时要配合一定的通气频率以保证基本的分钟通气量,使PaCo2 逐渐恢复到缓解期水平,以避免PaCo2下降过快而导致的碱中毒的发生。

2.通气频率( f ) 需与潮气量配合以保证基本的分钟通气同时注意过高频率可能导致 DPH 加重,一般 10-15 次 /min 即可

3.吸气流速(flow) 一般选择较高的峰流速( 40 一 60 L/min),使吸/呼比( I : E ) 》1 : 2 ,以延长呼气时间,同时满足 AECOPD 患者较强的通气需求,降低呼吸功耗,并改善气体交换。临床中常用的流速波形主要是递减波、方波和正弦波。对于 c0PD 患者,递减波与其他两种波形相比,具有能降低气道压、减少死腔量和降低CAPOZ等优点。外源PEEP ( PEEPe ) 加用适当水平的 PEEPe可以降低 AECOPD 患者的气道与肺泡之间的压差,从而减少患者的吸气负荷,降低呼吸功耗,改善人机协调性。控制通气时PEEPe一般不超过 PEEPi 的 80 % ,否则会加重 DPH 。临床可采用呼气阻断法 (expiration hold)测量静态 PEEPi 。临床也可常采用以下方法进行设定:在定容通气条件下从低水平开始逐渐地增加PEEPe 。同时监测平台压,以不引起平台压明显升高的最大PEEPe为宜。

4.吸氧浓度( Fi02 )通常情况下, AECOPD 只需要低水平的氧浓度就可以维持基本的氧合。若需要更高水平的氧浓度来维持患者基本的等。

ARDs 的通气策略实施小潮气量通气治疗时, vc 能较好地控制潮气量。但与压力控制通气( Pcv )比较有许多不足:

① 气道平均压低塌陷肺泡不易复张;

② 气道峰压较高,增加气压伤危险性;

③ 恒速气流使时间常数小 〔 顺应性好)的肺泡易于复张,引起过度膨胀,而时间常数大的肺泡不易复张,导致气流分布不均匀;

④ 恒速气流为非生理气流模式,患者不易耐受,易人机对抗。因此, ARDs 治疗中, vC 的使用较前明显减少。当然,对 vc 和P vc的研究显示.当平均气道压相同时,二者对气体交换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类似。

压力预设通气压力预设通气定压模式,包括PCV 、压力支持通气( PsV )、气道压力释放通气( APRV)及双相气道压力正压通气( BlPAP )等。压力预设通气主要缺点是潮气量不稳定,受预设压力、气道阻力、肺顺应性及患者吸气力量的影响。保留自主呼吸是 ARDS 呼吸支持的趋势.其优点包括:

① 减少了机械通气的创伤性,减少患者对机械通气的依赖,降低气道峰压。同时自主呼吸使机械通气对静脉回流和肺循环的影响减少,可能提高心排出量而增加氧输送。

② 有助于使塌陷肺泡复张,改善通气了血流比值,并有助于防止肺不张。

③ 减少镇静和肌松剂使用,患者具有呼吸道清洁排痰能力,减少对胃肠运动抑制。

成比例通气( PAv )和 BiPAP 等新兴的机械通气模式能够较好的保留患者的自主呼吸。BIPAP是一种定时改变cPAP 水平,可保留自主呼吸的压力控制通气模式。高水平 cPAF 使肺扩张, cPAP 的压力梯度、肺顺应性、气道阻力及转换频率决定肺泡通气量。在无自主呼吸情况下, BIPAP 实际上就是 PCV ,但有自主呼吸时,自主呼吸可在高、低两个水平CPAP上进行。目前认为 BIPAP是实施低潮气量通气的最佳摸式之一。

1.肺保护性机械通气策略 小潮气量通气(采用6一7ml/kg ) ,气道平台压<30cmH20允许存在一定程度高碳酸血症,维持PH> 7.2 。

2. PEEP 可防止肺泡的周期性塌陷和复张引起的剪切力,降低了发生气压伤的危险性。

3.肺复张 ARDS 患者早期可采用肺复张手法促进塌陷肺泡的复张,改善氧合。常用的肺复张手法包括;控制性肺膨胀、 PEEP 递增法及压力控制法( PCv 法)。其中实施控制性肺膨胀采用恒压通气方式,推荐吸气压为30~ 45cm H20、持续时间 30-40s 。

4.必要时采用反比通气

① 促进传导气道与肺泡气体的均匀分布;

② 延长气体交换时间;

③ 平均肺泡压升高,使较多塌陷肺泡复张;

④ 降低气道峰压,防止气压伤;

⑤ 呼气不完全而造成呼气末肺泡内气体闭陷,形成内源性 PEEP ( PEEPi ) ,有助于时间常数长的肺饱保持复张状态。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机械通气呼吸中枢的病变引起中枢性呼吸衰竭患者自发呼吸常常不规则、消失或微弱,通气不足,应采取 CV 或AV / CV.不宜选用PSV ,以免自主触发不足或自主呼吸停止。 神经肌肉疾病周围神经或呼吸肌病变导致通气泵衰竭。如果自主呼吸频率足够,吸气触发应尽量采取辅助或辅助-控制通气模式。压力形式可用 Psv 模式部分支持;或先采取 IPPV 模式,待病情好转后,再改用 PsV 模式。胸廓、胸膜疾病一般采用 A/C 模式。

 重症哮喘的机械通气

一、适应证

(一)有高危哮喘病史,症状严重。

(二) 体检 唇指发钳,双肺遍布哮鸣音或出现“沉默肺” (silent chest ) ,嗜睡,意识模糊。

(三)PEF < 30 %预计植。

(四)Paco2>45mmHg , PaO2< 60 mmHg 。(五)经联合雾化吸人B2激动剂和抗胆碱能药物,静脉使用糖皮质激素,和(或)静注B2激动剂以及合理氧疗但病情无缓解。

二、通气模式根据患者的病情采用容量控制/辅助通气( A / C )、 siMv 、psV等模式。呼吸停止和人机对抗需用肌松剂/镇静剂的患者应采用 A /C模式;呼吸肌疲劳,不能满足生理需求,但可进行人机配合患者,采取slMv模式;呼吸肌疲劳,做功明显增加,但自主通气尚好的患者,可采用PSV模式。 sIMv与Psv联合使用可发挥二者的优点,为危重度哮喘通常选用的呼吸模式。

三、通气参数的调节危重哮喘患者气道阻力高,呼气时间明显延长,吸人气体需长达 10S以上才能完全呼出。通气频率越快则肺动态充气越严重而致气压伤。因此,更需控制性低通气以减少肺过度充气。实际操作上采用低潮气量( 6- 8 ml/kg ) ,慢呼吸频率( 10 -12 次/min ) ,长呼气时间(吸:呼 》 l : 2 ) ;吸气压在压力控制通气为 30- 35cmH20 。在容量控制通气需限制吸气峰压< 40cm h20 ,气道平台压< 25 一 35cmH2O 。

四、PEEP PEEP 能抵消 PEEPi ,使气道扩张,吸气阻力降低,降低呼吸肌做功负荷,提高人机配合的同步性。但又有增加气道峰压,减少回心血量和降低心输出量等副作用。因此,机械通气抢救重症哮喘宜加用低水平 PEEP ( 5 ~10 cm h20)。

五、无创正压通气( NpPV ) NpPV的并发症少,尚未达到插管上机标准的重症患者,早期使用 NPPV对于改善患者的病理生理状况,避免插管可能有积极的意义。但由于 NPPV 不如有创通气可靠,下列情况不宜行 NPPv :

① 血压< 90 mmHg 或需要升压药维持血压;

② 有严重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

③ 神志不好或需要建立人工气道以清除分泌物;

④ 危及生命的缺氧血症。通气模式多选择自主呼吸模式如 Psv ,压力支持不超过 15cm h20,并采用较低水平的PEEP。

六、合理应用镇静荆和肌松剂重症哮喘机械通气初期气道压力较高,应用镇静剂和肌松剂能使患者有舒适感,减少人机对抗、降低迷走神经张力和舒张支气管。可选用:

① 氯胺酮 1mg/kg 静推后用1一2mg/( kg · h )维持静滴;

② 丙泊酚 0.1 一 1.0 mg/kg静推后,以 0.3 一 4.0mg( kg · h )维持静滴;

③ 如给予镇静剂后仍不能消除患者自主呼吸与通气机之间的拮抗,可加用肌松剂,常用中长效肌松剂哌库溴氨4 一 8 mg 静推,或中短效肌松剂维库溴氨4一8 mg 静推;

④ 避免使用吗啡,因为吗啡可引起组织胺的释放,进一步加重气道痉挛。

七、加强气道管理重症哮喘机械通气后病人气道更加干燥,分泌物排出不畅,易形成痰栓,导致气道阻塞和肺不张,影响肺的通气功能。应加强气道管理,注意无菌操作,减少交叉感染。

八、加强基础治疗积极解除哮喘发作诱因,加强抗炎和平喘治疗,及时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加强营养支持,防正负氮平衡,创造条件及早撤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