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尼采:杀不死我的,会使我更强大

 平头哥68 2019-03-04

常言道:“人生不如意事十八九,可与人言者无二三”。每个人每天都有无数的烦恼,好像没有哪天过得是完完全全随心所欲,逍遥自在,对于这无穷无尽的烦恼,该怎样面对呢?如果我们找朋友倾诉这些令人痛不欲生的烦恼,朋友却跟你说“你应该好好享受才对”,你又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按照很多人的预设,尼采可能是最不会安慰朋友的人,他说:“对于我所关心的人,我祝愿他们受苦受难、孤寂凄凉、疾病缠身、受尽虐待、备尝屈辱——我希望他们不得幸免于以下的体验:深刻的自轻自贱、缺乏自信的折磨、一败涂地的悲惨境地。”

不管这段话是不是疯话,反正尼采在最后的日子里疯了。他的思想长期不被人理解,后来又疾病缠身,据说有一天在都灵大街上,尼采看到一匹马正在受马夫皮鞭的虐待,他抱住那匹马的脖子忍不住失声痛哭,然后就彻底疯了。

这里简单介绍下尼采,他是德国著名哲学家,生于1844年,在他五岁的时候,父亲和年仅两岁的弟弟就先后离他而去,这使得他从小性格阴郁、孤僻寡言。在21岁的时候,尼采读到了叔本华的《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这令他非常兴奋,他感觉自己找到了知音。《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是叔本华关于生命意志的巨著,汉译本五十多万字,读起来令人头疼。简单来讲,所谓生命意志,是一种凌驾于理智之上的东西,那是人求生和繁殖的本能,在这种本能之下,任何理性都是苍白无力的。叔本华进一步认为人生就是一种痛苦,求生愈强者其痛苦则愈烈。尼采非常认同叔本华的观点,因为他自己时刻都能感受到人生的痛苦所在。叔本华认为要想摆脱这些痛苦,人就要清心寡欲,特别是性欲,更是人类痛苦的源泉。尼采在这一点上走到了叔本华的反面,他强调在痛苦面前抛弃欲求乃是怯懦的做法,真正的勇士应该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尼采有一句名言:“凡杀不死我的,会使我更强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