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夜里,寒风徜徉。 大厅内,暖意融融。 你,皓首苍眉,屹立灯光下,满头银丝缕缕,身子骨硬硬的。 主持人介绍你,请你登台。 你笑眯眯地,走上台。大屏幕上显现出你年轻时的照片。 光影下,笑容在脸上就灿了一朵花。 曾参加你七十寿宴、八十寿宴,如今九十华诞,依旧人潮涌动,后辈们满头黑发的、头发花白的,都朝你面前涌。 一个人的一生,能有多少这样的经历呢? 说话间,女歌手献上一首《英雄赞歌》——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她;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 歌声一响起,你就怔住了—— 那是怎样一个血染的时代啊! 39军,一支英雄的部队,那是林彪的老部队。从黑土地一直杀到广西镇南关,横扫大半个中国。 而你,正是广西明江入伍,加入解放军39军行列,成为一名战地救护的卫生兵。 你1951年入朝,一直战斗在三八线附近,负责抢救115师的伤员。 在朝鲜,39军115师初战打云山,血战三八线,解放平壤和汉城、冒着零下40度的奇寒,头顶美国飞机轰炸,脱光衣服,徒涉过汉江,从血海尸山中爬过来…… 歌声在耳畔回荡:为什么战旗美如画…… 一听到这歌声,热血就往上涌,战旗啊,那是多少志愿军将士的鲜血染红的啊!眼睛框子湿漉漉的,有滚烫的东西往外涌。你眉宇间凝着深深的皱纹,不想让后辈看到,你抿了抿嘴,理一下鬓发,凝视着前方。 这个场合,本该还有一个人应该站在你身旁。 那是39军11师的战斗英雄啊!经历生死无数、从枪林弹雨里冲出来的英雄啊! 他是你此生长相厮守的人。 他告诉我:你俩是在丹东的柿子树下见面的。一见过面,就跨过鸭绿江了。 你告诉我:你俩是在山东烟台的山沟子里见面的。一见过面,就坐上火车奔向战场了。 战争即将打响,将士奔赴战场,两个年轻人静坐在鸭绿江边的柿子树下,数着天上的星星,聆听对方的心语。 柿子树,分明就是一棵战地的槐荫树啊! 岁月如梭,时光荏苒,也许,在哪儿见面不重要,重要的是,两颗年轻的心在战地贴近了,温暖了,融化在了一起…… 这是战地之恋,这是生死之恋,这是比山盟海誓沉重一万倍的恋爱。 山沟、溪水、照明弹、爆炸声,一一在眼前闪现。 双方没有料到,今生还能在战场上相遇。 你和他,在朝鲜战场见过一面。就一面,只有十分钟。 那是在39军军部的山沟里,他来军部开会,你在卫生所。 两人没说上几句话,就告别了。 你轻声说:在朝鲜战场上,哪能想到今天的日子啊!他走得太早了。 一声轻叹,让整个时空为之一震。 “老兵不死,只是悄然凋零”。 老兵即便牺牲,血染的名字上也有过硝烟的洗礼,深深刻上战争的烙印。 即便战争结束了,老兵的故事仍未结束。 老兵老矣,生命近黄昏,暮色已降临。一代老兵,一群中国老兵,没有名声显赫,没有荣归故里,有的则是满身伤痕,一片忠诚。 在民族的丹青图画里,英雄不会被忘记。 你把脸转过来,凝望着眼前的风景。 孩子们都大了,七个孩子都成家立业,事业有成。 儿子端来一碗长寿面,挑起来送到你嘴边。 后辈们一拨拨来敬酒。 端起酒,你手有点沉。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歌声再次震荡。 震得人心砰砰的,端酒的手高高举起。 一举手,那酒就饮下了。 你的脸,红成鲜艳的花。 志愿军第十三兵团第三十九军一一五师的老兵。岁月风霜为你刻下苍老的印记,战场硝烟为你留下鏖战的面容,一颗心却依然年轻。这岁月,这人生,这不老的心,汇成了一个老兵的塑像。 主持人请你回忆当年,你不知从何说起。要说的太多了……人生磨难,青葱岁月,投笔从戎,战场救护,生生死死好几回,你问得是哪一回呢?老兵生涯在戎马,铁血沙场几人回?! 方美伦于1951年冬,参加抗美援朝作战,在解放军第39军115师第三卫生所工作,担负战地救护任务。在烽火连天的朝鲜战场,她与115师的战友们战斗在三八线附近,经受了枪林弹雨与美国飞机狂轰滥炸的生死考验,救护了许多负伤的战友。 她说,我的许多战友牺牲在朝鲜战场,我能活下来,就要不忘这段历史,交给下一代,我为战友们活着。 女歌手向她鲜花,把最美的歌声献给她。一曲“为什么战旗美如画”,唱得人热血沸腾、热泪盈眶。 晚辈们来敬酒祝福,其中就有她战友的孩子。她的卫生分队长刘兆良,在零下40度的严寒中,解开棉袄,把她冻僵的双脚捂在自己的怀里,给她温暖。 战争的硝烟虽然远去了,对历史的铭记就像那枪炮声、轰炸声一样依然在心头激荡着,澎湃着,这滚烫的情感一直未泯,为得正是对战友的怀念、对祖国的敬重、对人民的真情。 酒在心头添暖,情在胸中炽热。那个生死与共的人,撒手远去了。他要在,多好啊!两个人就能像在明江边、在鸭绿江畔一样,说着话,聊着天,畅谈对和平建设的憧憬和对未来的期盼…… 舞曲响起来,跟着节奏跳起来。老兵活着,就是一段历史,一段珍藏,一段永恒的记忆。为了让这历史、珍藏、记忆永续下去,必须让自己活出境界,活出美好,活出艳阳天般的好日子。本帖最后由 马踏落花 于 2019-3-3 19:24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