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朗读者》:犯罪!畸恋!自杀!为何我们唯独看不见庄重?

 木易斋 2019-03-04

     

阅读 是我们离美最近的时刻

为何我们唯独看不见庄重? 来自上官文露读书会 00:00 14:03

点击上方绿标收听音频

文 上官文露 | 主播 上官文露

Part 01

当十五岁男孩爱上三十六岁的女人

我写了那么多的书的推荐,但是面对《朗读者》<the reader>的时候,我却失语。

之前对任何一本书我都会滔滔不绝的说出它的精髓和感动,但是对于朗读者我却不知道怎样才能述说。

而与其说是感动,不如说是感伤,这是一本让我感伤的书。

德国作家本哈德·施林克在1995年时完成了这本书的出版,但是他无论如何想不到会收获巨大的轰动。

第一次读这本书是在2008年同名电影《朗读者》上映的那一年,凯特·温斯莱特终于遇到了一个好角色,成就了她,而我知道她不仅仅是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

我当即买到了这本书的英文版。

“When I was fifteen,i got hepatitis”

这是这本书的第一句话,“我十五岁,我患了肝炎”,然后接下来就是这个少年突然发病在街上,一个中年女人(比他大21岁)对他的救助,接下来展开的就是他们的恋情。

我向来很看重整本书的第一句话,因为这句话其实能够奠定这本书的底色。

比如《红楼梦》的第一句:“作者自云,因曾立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所以红楼梦里的繁花似锦始终是梦一场,徒留感伤。

《倾城之恋》的开篇是这样的:“上海为了节省天光,将所有的时钟都拨快了一小时,然而白公馆里说:我们用的是老钟,他们的十点钟是人家的十一点。他们唱歌唱走了板,跟不上生命的胡琴。”所以《倾城之恋》其实也就书写了白流苏那“荒腔走板,一切都要慢半拍”的人生遗憾。

|Photo By Ugur Akdemir

《朗读者》颇具仪式感和庄严性的书写了一个叫米夏的男孩病态的一生,这个少年可以说患“病”一生不愈。

他的爱最初因欲念而生,排山倒海,他不可救药地爱上了比他大21岁的汉娜并和她发生关系。

每次他与女人幽会时,都是他为她朗读,然后两人一起沐浴然后做爱。

米夏享受着和汉娜两人幽闭的爱恋,但他又因为和汉娜的差距(年龄和地位)而不敢在阳光下爱她。

米夏在很多次爱的表达上的迟滞和别扭,都不经意地伤害了汉娜。

在汉娜不告而别的多年后,他们在法庭上相遇,这时的汉娜是一名纳粹犯人,米夏作为法律专业高材生,本可以为她作证,但他选择了沉默。

汉娜被判处终身监禁,再后来,汉娜明明有机会出狱,却在出狱之前自杀了。

而直到这时,米夏才发现自己与汉娜有着一生无法割裂的联系。

所以我觉得这个男孩也一生都一直“病”着,因为他始终无法摆脱对汉娜背叛的愧疚。

Part 02

这本小说庄重,感伤,却留下许多谜

然而抛却了哗然 ,这是一本很庄重的书。庄重的评价出自作家曹文轩。他在给《朗读者》的序言中这样写道:

我喜欢《朗读者》的那份庄重。在看了太多的油里油气、痞里痞气、一点正经没有的中国当下小说之后,我对这部小说的庄重叙述,格外喜欢。这里,只有严肃的主题、严肃的思考与严肃的语言。没有无谓的调侃、轻佻的嬉笑和缺少智慧的所谓诙谐。这是一部典型的德国作品。阅读这样的作品,容不得有半点轻浮的联想,而阅读之后就只有一番肃然起敬。我一直将庄重的风气看成是文学应当具有的主流风气。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学,应当对此有所把持。倘若不是,而是一味的玩闹,一味的逗乐,甚至公然拿庄重开涮,我以为这样的文学格式是值得怀疑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当下如此氛围的形成,中国当下的文学有着推卸不了的责任。

——曹文轩

是的,当下我们看遍了各种哗众取宠的文字、书籍、口号或宣传标语,到处是低级趣味,到处是赤裸裸的段子,综艺节目里是没完没了的互怼和毫无正经的吐槽。

好像人与人之间相互的信任和尊敬都已经变得遥远,所以曹文轩说:“我们在流动不止的世俗生活中,已经很少再有庄重的体验。一切看上去都是可笑的,一切都是可以加以戏弄的。”

所以在当下的我们能够与《朗读者》相遇,实在是一种幸运,也是一次洗礼。

|Photo By Kiwihug

关于这本书的庄重,我觉得就是它简单的结构和安静稳妥的讲述,没有那种任何媒体大肆渲染的诸如畸恋、情色抑或犯罪的标签式的哗众取宠。

但就是如此庄重的表达,却留给了我们太多值得反复品味的疑问,比如汉娜为何要自杀?是因为爱还是尊严?男孩为什么在已经看出汉娜的悲剧原因时没有及时向法庭指出?带着疑问一遍又一遍地阅读文字,是一种莫大的享受,享受文字中的悲悯,也享受对自我的拷问。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再一次阅读了《朗读者》,如果说之前的阅读我看到了汉娜与米夏的爱欲,我看到了汉娜的倔强与米夏的冷漠,我看到了汉娜的决绝和米夏的内疚。

这一次我看到的是汉娜的深情,米夏在和汉娜相处的短暂时光里,他总是怀疑汉娜是否真正爱他。

作为读者,我也觉得汉娜和男孩一起起初是为了欢愉,但是当你仔细品味书中的文字,你会从很多细节处看到汉娜的深情,比如汉娜在和男孩出游的时候,男孩早上去买早餐,当他回来时却遭到女人用皮带对他的抽打,原因是汉娜以为他丢下了她,而男孩很委屈的说“我给你留下了一张字条”,这才解除了误会。

但后来我们才都知道,汉娜是文盲,她看不懂字条。

这个细节中我们能够看到的是,其实汉娜在这段关系中,有一种害怕失去的歇斯底里,所以汉娜的深情是一种自卑的深情,她的爱也是一种绝望的爱。

而这一切在她与男孩的热恋中都没有明确的表达过,是需要我们读者自己去感悟和消化的。

|Photo by Hanna Postova

阅读《朗读者》是一种具有仪式感的阅读体验,每一次读都是一次巨大的收获和洗礼,对于里面的悬疑我也都在尝试回答,比如很多人读完都会感到困惑的问题,汉娜为什么要让这个男孩为他朗读?汉娜为什么自杀?汉娜和男孩之间的感情,到底是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爱情?

我在名著精读中做过第一版的解读,我想接下来还会有第二版和很多版,因为一本好书百读不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