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越号之谜(六)最后的逃生机会

 浩轩要学习 2019-03-04

2014年4月16日上午8:51:45,在已经开始严重倾斜的世越号船内,仍然在进行着这样的广播:


“请乘客们不要尝试走动,原地待命。随意走动会造成危险,所以请各位留在原地。”


据生还者回忆,这个广播播放了10遍以上。


此时船体的倾斜角度达到了30度以上,所有的乘客都已经意识到:世越号出了问题。然而,此时并没有人开始准备逃生。这是为什么呢?


我认为原因有三:


第一,是对于本国航运安全的盲目自信。


在世越号发生事故之前,韩国上一次出现严重死亡的海难事故,是1993年的“西海轮渡沉没事件”。在那起事故中,原本只能乘坐221人的摆渡船,却违规坐上了362人。当天风力达到7级以上,浪高3米,并且船长并没有海上工作从业资格,船上仅有的4艘救生艇中也只有一艘可以使用。在10月10日的上午10点左右,这艘船彻底倾覆,船上的362名乘客中,除2名船员逃生之外,只有67人生还,其余292人均葬身海底。


于是在“西海轮渡”事故之后,韩国政府给海运公司开始进行强制要求:严禁超载,驾船人员需要有一级或二级从业资格,救生艇配置要充足等等。

而从那之后的20年内,韩国确实再未出现过严重的海难事故。这20年的空白,让乘客们真的相信了“航运业已经经过改革,变得安全了”。


而这起20年前的事故,恰好就是船上乘客中,大多数高中生出生之前所发生的,对于“海难”这种事情一无所知。另一方面,在世越号上,尽管也有着不少年长的乘客,曾经听说过“西海轮渡”事故,但从世越号所公布的“最大载客量”和实际乘船人数来看,能够搭乘960人的客轮,此刻只有476名乘客。从直觉来判断的话,也会觉得船只并没有超载。


况且世越号上还有着多达46台“救生筏”,这些看得到的信号,都会让乘客们产生一种“过一会儿再逃生也来得及”的假象。


然而事实上是,当世越号被打捞起来之后,调查组对船上46组救生筏都进行了检查,发现这46组救生筏上,还都印着“大岛运输”的日文字样,安装时间是20年前的1994年,检查合格的铅印,还停留在这艘船被日方出售给韩国“清海镇海运”的2012年9月份。也就是说,韩方在接手了这艘被日本淘汰下来的客轮后,尽管进行了大幅改装,但是对于救生筏却并没有进行过任何的更新和检查。


46组救生筏中,真正能够使用的,仅有1组而已。


第二,人们没有开始逃生的原因,也由于船内严重违规的安全措施。


在世越号启程之后,按照洋上航行的安全管理要求,需要在第一时间播送“海上事故逃生须知”,并且在船舱内的显明位置摆放逃生说明。但是在世越号4月15日匆匆离开仁川港的时候,船上并没有播放任何与逃生自救相关的内容。这说明对于世越号的船员们来说,启航后他们并未按照操船手册的流程进行操作,而是草草敷衍了事而已。


相信对于绝大多数读者来说,和我一样,其实对于轮船、飞机等等大型公共交通设施的事故后逃生,其实并不十分清楚。当然,我们并不希望在人生中会遇到这样的事故,然而作为最基本的安全指示,只要在出发时进行简单的解说,相信很多人都可以在遇到突发情况时,知道应该采取哪些必要的逃生手段。


在乘客中大部分是人生中第一次乘坐海船的高中生的情况之下,安全逃生须知没有播送,而且也未对学生们进行海上逃生的基本讲解,这便是船组成员的极大失职。


第三,人们不急着逃生,其实是一种常见的心理学现象:旁观者效应。


我来通过一个心理学实验,来说明什么叫“旁观者效应”。这个实验是由普林斯顿大学的John Darley和Bibb Latané两名社会心理学家,在1960年代设计完成的。他们在一间教室中,安排了两个场景:


场景一:屋里空无一人,当被实验者(事先不知道实际的实验内容)被请到屋里后,实验人员请她坐下,让她完成一份调查问卷。当实验人员离开后,他们开始从教室门缝里吹进滚滚浓烟,实验正式开始。被实验者在3秒钟左右,闻到类似于着火的气味之后,抬头看到了浓烟,之后立即从教室中跑了出去。


场景二:屋里坐满了人,只有一个空位。其他人都是实验安排好的配合者,他们需要表示出“什么都没有发生的样子”。于是,另一名被实验者被请到屋里,在空位上坐下,也开始答题。实验开始后,浓烟被吹进屋子中,被实验者立刻察觉到了异常,但是她并没有做出任何反应,而是看了看周围的人。当周围的人都没有对浓烟做出回应的时候,她尽管表现出了一些不安,但仍然坐在座位上没有动。


这个实验重复了多次,其中一名被实验者在座位上“忍”了20分钟以上,直到实验者进来宣布结束为止,她都没有向周围人询问过到底出了什么事,或是做出逃生的举动。


这个心理学实验告诉我们:我们在面临一件我们不熟悉的事情,或是面临紧急情况时,当在场的人越少,甚至只有你自己,你反而会做出更迅速的判断;当在场的人很多,而且大部分人表现出淡定的态度时,我们就会变得难以说出自己的担心,甚至不会采取任何的措施。


当时在世越号的客舱中,尽管船只已经倾斜了30度以上,但是据从学生们手机中拍下来的视频显示,由于孩子们根本没有意识到发生了什么,而且船内还在广播“请乘客们不要随意走动,呆在原地”,所以学生们反而开始席地而坐,聊着天打发时间。


即使有真的对船只状况表示担心的学生,此时也仅仅是用手机刷着 Twitter,在网上留下“船是不是要沉了啊”,“船歪的很厉害,这下碰上大事了”等等信息。从他们的外表上,丝毫看不出真的在担心的样子。




然而,在这些学生之中,有些孩子还是保持着的头脑的。


17岁的崔德夏便是其中之一。


崔德夏,在初中时是剑道社的成员,从上高二起为了专心学业,离开了剑道社。在同学和家长的心中,他是一个稳重、冷静的孩子。


8:52分,当船出现了大幅倾斜的时候,崔德夏意识到情况不对,于是便用手机直接拨打了119消防报警。按照来电的所在区域,电话被分配到了全罗南道消防总队。在电话中,他向接警员说:“救救我们!我们的船要沉了!”接警员向他继续询问了详细情况,崔德夏回答说:“我们在世越号上,现在在大海里,船上有350名同学。”


接警员在意识到这是一场海上事故后,对崔德夏说这件事需要转接给海警才可以。于是,在过了两分钟后,08:54:07,崔德夏的电话被转到了木浦市海洋警察署。


一般情况下,向海警报警的职责,是由海上船员负责的。因此在木浦市海警接到电话后,首先要崔德夏报上船名,并且要求他查看船上的经纬仪,汇报准确的经纬度。然而,崔德夏因为只是一名学生,无法回答海警的问题,只是在焦急地催促他们尽快出动救人。挂下电话后,木浦市海洋警察署通过该片海域的AIS信息以及雷达信息,开始寻找可能的出事船舶。


事实上,在距离世越号出事地点最近的“珍岛交通管制中心VTS”,就装备有非常先进的设备,可以根据船舶的航行姿态,自动判断出船只是否处于正常航行之中,并且可以自动报警。然而在事故发生前4天的4月12日,这一警报分析装置已经发生了故障,并且直到事故发生之前也没有进行修理。这也导致了木浦市海警在接警之后,产生了“到底是哪艘船出了事故?为什么海上交通管制中心没有报警?”这样的疑问。


与此同时,在驾驶室里的世越号大副姜元直,在8:55:12,发出了船上第一个“官方”报警,然而他所报警的机构,并不是最近的木浦或者珍岛的海警,而是位于目的地济州岛的“济州海上交通管理中心VTS”。他通过船上的报警装置,向VTS发送了“沉船预警”。


之所以选择向济州VTS报警,在事件之后,姜元直解释道:“因为济州是航线的终点,从济州VTS可以直接联系到船方清海镇公司,向公司同时进行通知。如果选择珍岛VTS报警的话,我们还需要再分别联系公司才行。当时的情况下,为了节约时间,就选择了较远的济州VTS。”


8:56,济州VTS通知了济州海警。


8:58,事故报警正式进入了海警系统。于此同时,先前接到了崔德夏的报警的木浦市海警,已经出动了123号巡视艇,赶往出事地点。


8:59,黄海地方海洋警察厅指示B511直升机机组准备起飞,前往事故地点进行查看。


9:00,济州VTS再次呼叫了世越号,要求世越号报告汇报目前船上的情况。


“世越号,这里是济州VTS,汇报现在状况。”


世越号上与济州VTS进行通信的,是在驾驶室里的姜元直大副。他回答说:


“船体严重左倾,集装箱开始掉入海里。”


“乘客状况如何?”


“无法确认!因为船已经倾斜了,我们无法进入船舱。”


“明白,让乘客准备避难,命令大家穿好救生衣。”济州VTS做出了明确的避难指示。


“因为倾斜的缘故,目前船内的乘客移动困难。”姜元直回答说。



9:00,海洋水产部部长李久永从济州VTS接到了“世越号出现事故”的报告,但由于此时济州VTS也不了解现场情形,因此在报告中并未提及任何细节。


9:01,姜元直用手机与清海镇海运的仁川分公司进行了通话,将船只情况和向海警报警的事情,向公司做了汇报。


与此同时,大部分的学生在老师们的安抚下,都乖乖地坐在船舱里,等待着救援。很多学生此时都纷纷在手机上聊着天,以为事件很快就能得到解决。


B511直升机起飞,但黄海海警的另外三架直升机因为正在维修整备,或是已经出发执行其他任务,因此无法前往事故现场参与搜救。


9:02,济州VTS与珍岛VTS进行了联络,传达了世越号在珍岛附近出现事故的情况。


9:03,船长李俊熙接到了清海镇海运位于济州岛的总公司的电话,向他询问了船只遇险的情况后,在之后的半小时之内,总共与船长李俊熙通话5次。在事件调查中,“世越号海难事件”搜查本部才了解到,在船只遇险后的这宝贵的半小时之内,清海镇海运从未询问过船长李俊熙是否已经通知乘客们逃生,也没有做出过任何与乘客逃生相关的指示,他们只是在不断询问着“船员们是不是都逃出来了?”


而这一原因也是很简单的:清海镇海运并未给船员们购买人身保险。按照韩国的航运法,在乘客们的船票中都已经包含了意外事故险,然而船员的保险并不包含其中,需要公司向保险公司单独购买。然而,因为清海镇海运节约经费的缘故,从未为船员们购买任何保险。如果船员在海上出现了伤亡,清海镇海运就可能会面临船员家属巨额索赔的情况。


9:05,木浦海警向海洋警察本厅进行了事故传真汇报。


9:06,木浦海警接到海警本厅的指示,对世越号正式展开救助行动。


而在这一时候,在船长李俊熙的指示下,大部分船员们都聚集在了客舱三层的船员通道里,准备逃生。由于船只倾斜,在船舱内移动困难的原因,船员们并没有尝试去查看或是救助还在客舱里等待指示的学生们。而檀园中学的师生们,此时也开始自发地穿上救生衣,但并不知道下一步该如何做,才能从船里逃生。


船上乘客是否能够在第一时间逃生并且获救,这需要参与救助的一方,与船只控制一方的合作才能够实现,这本是一个很浅显的道理。然而在世越号事故的这一阶段,驾驶船只的世越号船长、大副等人,却将世越号的获救,完全指望在了救援一方的身上。


9:07,珍岛VTS通过系统广播,向世越号倾覆地区的附近船只发出了“紧急救援”的要求。同一时刻,海警也向韩国海军第三舰队发出了参与救援的请求,海军出动了高速导弹艇“韩文植号”,从木浦海军基地赶往出事地点。

距离世越号事故地点最近的“杜拉高手号”货船,回复了珍岛VTS的救援广播,“已经看到了世越号”。随后,杜拉高手号调整了航向,开始向着已经严重倾斜的世越号驶去。


9:10,海警中央救助本部发布“无条件全体紧急出动”的命令,20艘警备快艇以及直升机中队出发赶往现场。


“无条件全体紧急出动”这一指令,看似是海警准备倾注全力进行搜救,然而这一命令,其实是造成了最终302人成为了事故牺牲者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最初赶往事故现场的木浦海警123号巡视艇上,尽管搭乘了14名海警,但事实上船上没有一人对客轮的救助工作有过经验,所有船上的海警都是从事查处非法捕捞、走私的人员。


B511直升机尽管在8:59就已经早早起飞出发,但是飞机上只有2名飞行员,没有携带任何的救助工具和设备,也没有能够参与救援的人员同行。而且由于B511是当时木浦海警唯一一架可以出动的直升机,即使后来海上事故救助专家到达了木浦海警的集结地,也没有交通工具可以将他们送往事故现场。


而在9:10发布的这一紧急动员命令,事实上让大量对海难事故一无所知的海警们,使用了几乎全部的海上交通工具赶往现场。然而,他们去现场干什么?船只目前什么情况?该使用怎样的手段救助?这些事情其实对于已经出动的海警来说,都是一无所知的。


我们常说的“快速反应”,实际意义上并不是“只要反应快就可以”,而是需要“快速做出正确的反应”。在世越号未沉没之前的这宝贵的几十分钟里,韩国海警的反应可以说是非常快速了 —— 从接到报警到全体总动员,也仅仅用了不到20分钟的时间。然而,正是这一窝蜂一样的反应行动模式,造就了随之而来的意想不到的困难



9:13,从珍岛VTS和济州VTS都得到了“已经报告海警,救援队正全力赶往你处”的通告后,似乎船长李俊熙和大副姜元直都松了口气。他们指示船内广播继续播放“乘客不要随意移动,等待救援 ”的通知。同时,离世越号最近的杜拉高手号,也在加速向世越号驶来。


珍岛VTS在此时,与船内再次进行了通话,询问乘客们是否已经登上了救生艇。大副姜元直回答说:“救生艇数量不够”。事实上是,尽管世越号上的救生艇数量相当充足,但是能够使用的救生艇,其实只有一个。


9:17分,世越号继续向左倾斜了15度,让船体的倾斜度达到了45度左右。被困在左侧船体的很多学生,纷纷拿出手机拍下了舷窗外面已经被海水淹没的照片。


9:18,杜拉高手号接近了世越号现场。很多学生从舷窗里看到了这艘船,于是纷纷在KAKAO TALK(类似于微信)上发出“救援来了”的信息,让很多人都安下心来,以为救援马上就会开始。


然而,事实上海难的救助,都需要乘客们先穿着救生衣,爬到甲板、侧舷等开放空间,跳到海里,救援船只才能够派出小艇,将乘客们救上来。对这一流程一无所知的学生和老师们,都在穿着救生衣,一边听着船里“不要随意走动”的广播,一边等待着救援船只的接近。


然而,由于从船上掉下来的集装箱货柜挡在杜拉高手号和世越号之间,杜拉高手号已经无法继续接近船体了。杜拉高手号的船长带着船员们,将船上富余的救生衣都已经准备好,同时也准备好了出动救生艇。但是此时,还是没有任何乘客从船里逃生。


9:23,看到世越号的情形,杜拉高手号的船长呼叫了珍岛VTS:


“怎么回事?我们已经很接近世越号了,但是船周围一个人都没有。乘客没有疏散吗?”


由于海警的船只尚未到达现场,因此珍岛VTS也并不了解船内情况。他们再次呼叫了世越号,而世越号给出的回答是:


“倾斜角度已经达到45度,人已经无法在船里行走了。目前的状况无法阻止疏散,请海警迅速赶来。”


本应是在第一时间对乘客进行的疏散工作,却由于船长李俊熙的疏忽,没有在船尚未严重倾斜时进行船内通知。而当船开始逐渐增大倾斜角度至45度的时候,此刻尽管环境已经变得困难重重,但事实上还是有疏散部分乘客的可能性的。然而,船上的管理人员们却还在盲目地相信“海警们来了就会有办法”,反而采取了安抚乘客、防止乘客慌乱的手段。


这无疑是船组成员,以及清海镇海运公司的严重失职。而无论是接到报警的木浦海警,还是珍岛VTS、济州VTS,都没有在早期通过无线电询问过船长,是否已经对乘客进行了疏散 —— 因为按照惯例,疏散乘客的通知义务是由船上发出的,这些机构都想当然地以为“乘客已经疏散至海面,等待救援”。


正是因为救援方和船方两边的执行疏忽、职责不清、未按照流程进行疏散,才导致了几乎全部乘客都被困在了世越号船体里的困境。




9:19,韩国总统府青瓦台,接到了世越号发生事故的简报。简报内容寥寥,只说明了事故报警时间,以及船名。至于船上乘客、救援等等信息,都未出现在简报之中。


9:23,正是在杜拉高手号船长呼叫珍岛VTS之后,珍岛VTS通过无线电呼叫了船上的姜元直一副,要求他对船内进行“穿好救生衣”的广播。然而,姜元直却回答说“船内广播出现故障,无法广播”。


“如果无法广播的话,那么尽量派人手去进行直接通知吧!让乘客们穿上救生衣,或是至少穿上厚衣服。”珍岛VTS对姜元直指示到。


9:24,意识到事态可能很严重,船体无法及时得到救援的珍岛VTS,由于派遣出去的海警人员尚未到达现场,无法得知现场的真实情况,于是便要求船长李俊熙立即做出“是否弃船,疏散乘客”的决定。而此时的李俊熙,似乎头脑完全不在状态里,他答复说:“船已经倾斜的很厉害了,这个状态能弃船吗...救援到底什么时候能来?”


很明显,他并不具有作为船长所必要的决断力。也许是年岁已高的原因,又或者是因为他也只是个短期雇佣员工,李俊熙船长丝毫没有表现出任何的责任感 —— 无论是对船体,还是乘客。


对于李俊熙提出的“救援何时到达”的问题,珍岛VTS回复说“还需要至少10分钟”。


此时由于船内进水严重,发电机组已经停止工作,船舱里的灯瞬间全部熄灭了。原本在静静等待救援的学生们,突然出现了慌乱。孩子们纷纷给家里打去电话,带着哭声告诉家长们“这艘船好像要沉了,我不想死”。


而此时,学生家长们才知道,自己的孩子被困在了大海上的世越号里。


9:27,在世越号里,终于开始播放“请乘客们穿好救生衣”的广播。然而,在穿好救生衣之后应该怎么逃生,却并没有人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9:28,直升机B511到达了世越号上空。



“我们已经到达世越号上方,下一步如何行动,请指示。”直升机B511机组向珍岛VTS报告。然而由于船上根本没有任何专业的搜救人员和设备,两架直升机只能在上空盘旋,将现场情况汇报给岸上的中央搜救总部。


“明白了,请在现场待机,等待海警到达后进行进一步指示。”


而这个在VTS的通话中“可以给出进一步指示”的海警船只,就是那艘紧急出发,仅带了14名渔业警察的木浦海警123号舰。


9:30,黄海地方海洋警察厅将世越号的事故情况进行整理后,通过传真发给了总统府青瓦台。青瓦台的社会安全秘书官室、安全部中央安全状况室、合同参谋总部指挥统制室这三个青瓦台下属的机构,都同时收到了传真。


之所以用传真进行报告,是由于在朴槿惠总统上台之后,规定了所有汇报给青瓦台的信息,都必须仅通过“书面报告”的形式传送,不接受任何口头或是面谈汇报。在她的这种行事规则之下,即便是紧急事态,也只有等书面报告完成后,青瓦台才可以获得信息;而所有从总统府发出的指示,也都是通过书面形式传达的。


可想而知,韩国总统府如此官僚主义的反应速度,是绝不可能对突发事件进行及时处理的。因此,在黄海地方海警厅将事故情况上报之后,并没有得到总统府的任何指示。尽管海警特殊部队已经在木浦港集结完毕,但是出发命令却并没有下达。


随着船体的断电,客舱里的乘客们陷入了慌乱之中。在客舱三层的服务台,22岁的客舱乘务员朴智英通过船内无线电不断地呼叫着驾驶室,希望得到船长的行动指示,然而她的呼叫却由于船内通信系统的中断,根本无法到达驾驶室。


然而此时的船内,由于备用动力系统提供的备用电力,广播却依然在持续着。内容已经变成了“目前船只有完全倾覆的危险,在救援到达之前,请乘客们留在原地等待。”


尽管船内一片混乱,而且与船长也无法联系,但是朴智英还是在船里拼命地来回奔走着,将找到的救生衣发给学生们。一名后来获救的学生回忆起来,当时的朴智英自己却没有穿上救生衣。他问:“姐姐你不用穿救生衣吗?”


朴智英回答说:“船员是应该坚持到最后的,你们都穿好救生衣以后,我就去穿。


(22岁的朴智英,展现出了一名船员应有的素质和责任感)


朴智英没能逃出世越号,她和她拼命保护的大部分学生乘客一起,死在了世越号的船舱里。


9:31,作为国家紧急救灾负责部门的安全部中央安全状况室,其实在书面报告到达的10分钟之前,已经从电视新闻中,得知了世越号发生事故的消息。政府部门的消息,竟然比新闻媒体的反应还要慢上10分钟,这可以说是对于韩国官僚体系的一大讽刺。


安全部部长姜炳圭,此时正在参加警察学校的毕业典礼。他的秘书在看到电视新闻后,在9:25就已经都通过电话向他进行了汇报,然而姜炳圭部长却并没有对这一报告做出任何的回应,而是一直等到毕业典礼结束才离开。


而青瓦台在接到了黄海地方海警厅的报告后,也通过朴槿惠的秘书官,将这一信息传达给了总统。朴槿惠在半小时后的10:00才拟好了稿件,对外做出了回应:


“力争不要丢下一名乘客,尽最大努力进行救援吧。”


让谁来救援?怎么救援?“最大努力”又是什么??


真正有能力去救援这些被困在世越号船上的乘客们的人,此刻不仅丝毫没有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也没有责任心去搞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状况。他们心里的念头,其实都是一样的:


肯定有人会去救这些乘客的。


然而并没有:即将到达现场的海警123号舰,以及已经赶到现场的海警B511直升机组,都对于海上大规模救援毫无经验;到达了事故海域,随时准备救援乘客的“杜拉高手号”,却不明白为什么乘客们还没有从船里疏散出来;原本可以通过船内广播,号召乘客们自救疏散的船长李俊熙等人,面临着船上300多人的生死关头,此时又在干什么呢?


9:34,世越号的倾斜角度已经接近52度,船舱内灌入的海水,已经淹没了第二层甲板,到达了浸水界限 —— 一旦浸水越过了船只浸水界限,意味着船已经完全失去了自主恢复力,沉船只是时间问题。



知道大事不妙的李俊熙船长,带领着之前已经集合在三层船员通道里的8名船员们,纷纷从驾驶室跑了出来,准备弃船。他们在离开之前,并没有通过广播通知乘客们弃船,也没有尝试进入客舱,去口头通知乘客们尽快离开。


“船一下子歪成了那个样子,脑子里只有着赶快跑出去的想法,后来就什么也顾不上了。”李俊熙船长之后承认说,自己根本没有想起来去进行广播。


在客舱里,原本是宽敞的走廊,由于船体的大幅度倾斜,此时已经变成了高达十几米的绝壁。大部分有着自救意识的乘客们,尽管在之前已经拼命爬上了较高一侧的船体右侧,但是由于倾斜的逐步加剧,很多人都顺着走廊再次坠入了船左侧。为了帮助那些被困在左侧底部的乘客们,人们纷纷扯下床单、窗帘,打上结做成了一条条绳索,抛给了那些不断惨叫着求救的乘客们。


9:35,随着世越号浸水的深入,货舱以及一、二层客舱,已经完全被海水淹没,对外无线电通讯完全切断。原本住在一、二层客舱里的学生们,很多已经纷纷逃到了三层客舱。檀园中学的老师们还在一间间的房间里寻找着,将仓皇失措的学生们从屋里拽出来,帮助他们往高处攀爬。


此时此刻,位于釜山的韩国海军作战司令部,已经命令海难救助队(SSU)和海军特战团水中爆破队(UDT)立即出发,赶往世越号失事地点参与救援。海军的这一行动是完全正确的:由于船体可能迅速倾覆下沉,在对乘客进行救助时,极有可能需要在水下进行爆破,将船体炸开后才能将乘客们从船体中救出来。


9:36,木浦海警123号舰也终于到达了世越号的周围。他们通过无线电首先呼叫了世越号的驾驶室,但由于此时李俊熙船长早已带着船组成员们,从驾驶室里逃了出来,所以海警们并没能联系上他们。当海警们看到从轮机室出口出现了几个穿着救生衣的人影的时候,便从123号舰上派出了警备艇,前往世越号边上,将他们接上了小艇。



这个奋力跃上警备艇的人,就是李俊熙船长


9:37,警备艇也按照指示,向世越号船上进行了“立刻弃船!立刻弃船!”的广播。然而由于此刻正在船上空盘旋着的B511直升机的螺旋桨噪音的影响,在船里的人都没有能够听到这最后的警告。


9:39,黄海地方海警厅发布了“民用船只总动员”的号令,要求所有附近海域的民用船只积极参加世越号的救援。


另一方面,在9:00前后,京畿道教育厅就得知了檀园高中在海上遇险的消息,于是迅速汇报给了上属机构教育部。而教育部也在9:40左右,对仁川市教育厅下达了“立刻指示管区内进行修学旅行的学校,及时汇报形成情况,并且组织人手对檀园高中师生进行救援”的命令。


作为海警的直属上级,海洋水产部在9:04就成立了“海警中央救助本部”,但是随后这一救助本部就被安全行政部所接管。随后,海洋水产部、海警本厅、教育部在9:10又成立了“中央事故对策本部”,准备将事件牵扯到的各方主管部门都拉到一起,进行商讨解决。而到了9:40前后,随着事件严重性的上升,又将这一组织的名字改为“中央事故处理本部”,宣布所有相关单位进入紧急状态。


与此同时,韩国的保健福祉部为了应对可能到来的大量被救助伤员,于是通知全罗南道派出多达60辆救护车和上百名急救人员,迅速赶往离出事地点的珍岛,成立了“紧急灾难医疗支援本部”。


而木浦的海洋水产支厅,也在得知了海难事件的发生后,成立了“地方事故整理本部”,准备对本地的救援力量进行调配。


全罗南道消防总队在最初接到了崔德夏的报警之后,也在之后通过新闻得知了事态的严重,于是迅速召集了消防直升机和现场救援小组,出发前往支援。


在这一系列“本部”的成立背后,我所看到的,并不是各个相关部门之间的协作,而是机构乱立、彼此毫无协调。和海警中央救助本部在9:10发布的“全体总动员”的命令一样,所有认为自己有能力“帮一把”的机构,都纷纷立起了牌子,派出了人员参与救援。但最大的问题是:


到底谁有能力来调配这些来自不同机构的力量?谁能够对现场救援进行整体的规划?谁又能在现场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方案?


换句话讲:到底听谁的??


毫无疑问,此时诸多力量的合力,就像是“十八路诸侯讨董卓”一样,沸沸扬扬地聚集在一起,高歌猛进地开向世越号的遇难地点。每个奔赴沙场的人,心中都是焦急而充满斗志的,他们都期待着自己的到来,能够为那些被困在世越号船体里的孩子们带来一线希望,能够让事件最终化险为夷。“人多力量大”,这似乎是颠扑不破的真理。海警、医生、教师、渔民、海军、特种部队、消防员、学生家长,大家都横下一条心,一定要尽快到达事故地点,将孩子们解救出来。


但是等待这个群龙无首的大部队的,将是一场痛苦而无助的失败。


此时距离世越号的彻底倾覆,仅剩下最后的40分钟。



我们下次接着聊。


知乎:李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