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蓝瑛《白云红树图》没骨青绿重彩山水画

 泊木沐 2019-03-05

名画鉴赏

《白云红树图》,是明代画家蓝瑛最成功的一件青绿山水画传世作品,构图上近景的树木、行人与远景的山峦流云之间营造出一定的空间感。山峦重重,白云缭绕,树木争奇斗妍,层林尽染,溪水明净,流水潺潺,雅士幽赏。蓝瑛师法董其昌兼仿张僧繇没骨法而画白云红树、远山近石,用色独特,鲜艳夺目。青山雾霭中,色彩艳丽的丛树生长茂盛,有山泉涌出汇成小溪,溪桥上一个高士策杖伫立似在观赏山景。画中的山石完全用石青、石绿分浓、淡画出,石脚染以赭色,然后以汁绿和花青染出受光的向背面,深淡有度,微见笔痕。只有树的枝干用墨勾皴,树叶亦以浓淡有变的红、黄、青、绿色点缀,小草以朱砂笔撇出,笔迹清晰,似紧而漫。

而山腰缭绕的云雾,则不同于传统的双勾或留白的方法,而是采用花青略加烘染后填以白粉晕染,与红树青山相映,既表现了白云的蒙漫之感,又增强了画面的装饰趣味,起到了“点醒”画面的作用,突显雍容富丽的情调而又不失其气势。天空不施丹青、流水不用勾染,与画中景物恰成适当对比,繁密而不拥塞,井然有序,相映成趣。

蓝瑛《白云红树图》局部

作品整体面貌色彩浓艳、饱满、润泽,对比强烈,却又能相互协调,不落俗套,可以看出蓝瑛对于色与水的成熟技巧的运用。同时,他似乎并不完全为程式所局限,图中树干及小桥、人物,仍是用墨笔勾线然后上色。但是显而易见的是,全图山石、树木的造型、布置,以及用笔、用色已经较之张僧繇时代大为成熟,虽称之古“没骨法”,其实依然透出元人的气息。在明代绘画普遍地逊色于前人的大环境中,这种大胆推陈出新,显得特别的可贵,其成就不在戴进之下。

画面造型简括又富于意象,用色大胆,青绿和红并用,对比强烈又相问得法。画面色彩对比强烈,冷暖相间,争妍斗丽,具有特殊的装饰美感。其画法工细,色调明丽,在运用青绿、朱砂等矿物质颜料方面独具特色,既不同于勾线、填色、描金的“大青绿”山水,也不同于水墨皴染为主、设色为辅的“小青绿”山水。其间,树干与板桥的重墨勾勒,笔意朴拙蕴籍,不仅加强了画面的份量感,也使得缤纷的色彩更加丰富和谐。

因为蓝瑛是一个职业画家,所以深得民间画工、民间审美情趣的用色要求,故作品用色鲜艳,以青绿与红色并用,较好地把握了协调中求对比的色彩规律。形成强烈对比是他青绿山水画的特点,这是他与董其昌的没骨山水不同的另一方面。

蓝瑛《白云红树图》局部

此作品左上有自题:“白云红树。张僧繇没骨画法。时顺治戊戌(1658)清和画于醉鹤轩。西湖研民蓝瑛。”此时蓝瑛已73岁,此图可以说是蓝瑛晚年的“没骨青绿重彩山水画”的精品,是蓝瑛没骨法的晚年代表性作品。

画趣拾珍

蓝瑛本姓徐,名滕,字而上,后改称蓝瑛。住在杭州城东横河桥附近,居所称“城曲茅堂”,画斋名“凝紫山庄”。蓝瑛一生以绘画为职业,但似乎家境优裕,一生就是写字、画画,曾漫游南北,饱览名胜,眼界开阔,因而不断丰富了创作内容。他的传派,直接继承衣钵的有蓝氏一家子孙,如蓝孟、蓝深、蓝涛等,弟子刘度、王奂等都各有成就。明末和稍后的如陈洪绶以及金陵八家等著名画家,也都受他的影响。

蓝瑛在明清期间享有盛名,当时的《桃花扇》一书里有专门描述这位高士的章节。他与当时的钱塘县令顾咸建为至交,清顺治二年(1645年)清军进杭,顾咸建拒降遇害。蓝瑛悲愤不已,竟去城东土桥边的莲居庵皈依佛门。

杭州的六居庵与蓝瑛还有不解之缘。六居庵历史悠久,它的前身是崇寿院,建于五代晋开运二年(945年),曾几度兴废。史载该寺在明初重建,改称因果院,不久归并附近的崇福寺,万历年间由僧人月明玺再建,乡民只知道一个姓月的僧人住在里面,久而久之就都叫月居庵了,后讹为六居庵,如今庵名成了地名。据当地老人说,抗战前的月居庵很大,殿内金碧辉煌,有三进,殿前有一口很大的放生池。解放后成为村里的仓库,不久因坍塌而自然消亡。清朝时,月居庵在城东一带颇有名气,原因就是殿内有一巨幅山水壁画系蓝瑛真迹,该画是月居庵镇寺之宝(蓝瑛画山石有独到之处),引来无数文人墨客前去观赏,感慨之余留下不少诗文。如称“此翁之石今绝无……此画由来世所宝。眠云啸月几春秋,愿持片石从吾老”等,清乾隆进士翟灏在他的《艮山杂志》里有详细记载。

蓝瑛《白云红树图》局部

清乾隆帝也曾在多首诗里提到,如“傍峰不见旧梅英,石道无情迹怆情。此日荒凉德寿月,只余碑版照蓝瑛”,诗中的碑版就是世人所乐道的梅石双清碑(即梅花碑),为明时画坛浙派巨子蓝瑛与清初画坛大家孙杖依照南宋德寿宫后圃里的芙蓉石、苔梅所画,史载乾隆帝极为看重。

蓝瑛擅长大幅山水,风格伟峻老拙,用笔挺劲如铁,同时兼工人物、花鸟、梅竹,据说“王公贵卿获其片纸寸幅有如珍宝”。

蓝瑛初学绘画时从元代黄公望入门,临摹元代诸大家,后来上溯至晋、唐、两宋,遍摹诸家笔法,集取优长,由此入门,不但取法郭熙、李唐及马、夏,而且对二米、云山也精心研究过。对黄公望的画更加悉心,对当代前辈沈周的画也热心师效。如其自言:“绘学必须从古人笔墨留意一番,始可言画家也。”并且他漫游天下,涉猎既广,眼界自宽,兼容并蓄,故落笔纵横奇古,风格秀润,其画风是从多方面变化出来的。至中年时自创面目,下笔苍老坚劲,气象崚嶒,其画风并不受“浙派”戴进的很大影响,倒是颇接近于“吴门画派”的沈周、文徵明。晚年他的笔法益发苍劲,作品渐趋苍劲疏宕,画风又有多种面貌,有些作品笔墨含蓄隽雅,有些作品青绿重设色,画法工细,色调浓丽,愈老而愈工。他兼工人物、花鸟、兰竹,俱得古人三昧。虽力追古法,但能融会贯通,自成风范,对以后的明末清初绘画影响很大,有“浙派”殿军之称,但实际上他的画风与戴进等不同,不能完全附属于“浙派”之后。

蓝瑛《白云红树图》局部

蓝瑛绘画特点较明显的是用笔有顿挫,以疏秀苍劲取胜。善写秋景。在作品的题款中,常署仿某家之作,如“仿张僧繇”、“法荆浩”、“仿李成”、“用云法”等,实则所画都是他自己的面目。他的画主要有两种风格,一种是勾勒浅绛法,这种风格画作的构图多学自北宋山水,所以气象比较恢弘;还有一种就是以《白云红树图》为代表的没骨画法,这一类画作色调浓丽,鲜艳夺目,所画红树、青山、白云,运用石青、石绿、朱砂、赭石、铅粉诸色,点染别致,是晚明时期富有变化的山水作品。

在蓝瑛众多的绘画形式中,最具有其个人独创意义的当数其“没骨重彩法”。历史上的重彩山水画,有勾线、填色,大部上青绿的“大青绿山水”,再加描金则成“金碧山水”;有水墨皴染为主、设色为辅,局部上青绿的“小青绿山水”;而所谓“没骨重彩法”,则是一种传说为公元六世纪时南朝梁的画家张僧繇所创的画法,其意是不用墨笔勾、皴、染以作物象的骨架,而是直接用彩色描绘物象,最早赋予张僧繇“再生”的是明末董其昌,张僧繇也就成了“没骨重彩法”的祖师。然而,历史上并没有张僧繇的没骨青绿山水画传世。对于以“没骨”技法所绘花卉,我们并不陌生。从史籍记载的曾创作《没骨花枝图》的五代著名花鸟画家黄筌,到宋代画家徐崇嗣、赵昌、王友及清代画家恽寿平,“没骨’’花鸟画的面貌,虽因时代趣味、画家个人有所不同,但大都呈现出不用墨笔勾勒为骨而直接用彩色描绘物象的特点。而在山水画中,“没骨”画法在明代末年的出现却显得有些许突然。

有研究者认为有可能是董其昌根据一些古画及史籍文献所记的基础上创作出来的,董其昌在74岁时曾作《仿张僧繇白云红树图》,说是“仿”,实则完全是臆造。而蓝瑛是晚于董其昌的画家且与董其昌有交往,又加上蓝瑛本人作为一个职业画家,以董其昌当时在朝廷的身份及其在画坛的影响而言,他是否受到董其昌的影响和启发是值得深思的。比较蓝瑛与董其昌的没骨山水作品,董的没骨山水多是纯以色涂染,而蓝瑛的似乎较多沿用传统的尤其是宋代画家的青绿山水画法,应是蓝瑛的自创。

蓝瑛《白云红树图》局部

蓝瑛善于师古人之意而融会变通创新,山水画风多姿多彩。归纳起来,他的山水画有五大特点:其一,喜作大幅山水画立轴;其二,多作水墨小青绿淡着色山水和没骨青绿山水;其三,山水画以高远图式为主;其四,画中充盈着文人士大夫遁世隐逸之幽情雅趣和柔逸之气;其五,画法多变,水墨淋漓,落笔纵横,山石巍峨,树木奇古,练瀑如飞。

蓝瑛享世89岁高龄,并且是一个勤奋的画家,流传下来作品亦较多。上海博物馆收藏有66幅真品,如《华岳秋高图》是画家67岁时所作,构图奇伟、落笔纵横,劲松常青,二高士观瀑听泉,怡然自乐;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如《秋壑霜林图》、《江皋话古图》等代表他各个时期不同风貌的多幅精品;北京市文物管理委员会藏有他早中期所作的《山水》册、《曹册图》卷等。蓝瑛的山水画几乎都是大幅立轴,且多以高远图式为主,小幅册页鲜见。除《雪山行旅图》轴和《辛巳为茂先画疏林图》轴外,均作水墨小青绿淡设色,而没骨青绿山水是蓝瑛最引人瞩目的特色成就之一,于没骨中有骨,画风清新,风格别具。

在此值得指出的是,蓝瑛曾与江南名士孙克弘及董其昌有交往;同时又因他仕途不济,才改学绘画,他曾欣慰道“古人未有书,先有图,图何必不名家”。所以为了留名,他向文人画靠拢,这使他的另一种水墨浅绛山水画又具有较明显的文人意趣。千百年来,画家名人辈出,但能够开宗立派的却不多。画史上把蓝瑛纳入浙派的范畴,称他为“浙派”的三大巨匠之一(另两位是戴进和吴伟),后因风格差异,清代沈宗骞在《芥舟学画编》中提出“蓝瑛倡为武林派”,蓝瑛和他的追随者们应称为“武林派”,因此被后人称为“武林派”,亦称“武林画像”,画界又改称蓝瑛为“武林画派”创始人,画史上称之为“后浙派”。

名家小传

蓝瑛《白云红树图》局部

蓝瑛(约1585—1664年),一作(约1585—1666年),字田叔,号蝶叟,曾自号“东郭老农”,晚号石头陀、山公、万篆阿主者、西湖研民,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明末画家。工书善画,长于山水、人物、花鸟、梅竹,尤以山水著名,成就卓著。因他出生在“浙派”的发祥地——杭州,后人便称他为“浙派”殿军,是浙派后期代表画家之一,清代张庚《国朝画徵录》卷上:“画之有浙派,始自戴进,至蓝为极……”其师画家沈周,落笔秀润,临摹唐、宋、元诸家,尤师黄公望,却又能自成一家,晚年笔力苍劲,气象沉峻。代表作有《白云红树图》轴(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仿张僧繇山水图》轴(无锡市博物馆藏)和《红树青山图》轴等,皆为师法南朝张僧繇没骨法之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