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善歌者,必先调其气——浅谈童声合唱中的气息练习

 江山携手 2019-03-05

“善歌者,必先调其气”——浅谈童声合唱中的气息练习(附:换气指挥练习视频)

合唱吧 (一周前)

您还没有关注吗?快点击「合唱吧」可快速关

“善歌者,必先调其气”——浅谈童声合唱中的气息练习

世界大师在中国(搜狐网)

汤更生_小眼睛:学习。

众所周知,合唱艺术的关键在于具有纯净的音质和较好的气息控制能力。因此,气息控制练习是合唱团训练中十分重要的一环。不管水平多高的合唱团,在起声之前都会练习呼吸。只有在掌握了正确的呼吸时,才有可能产生良好的歌唱声音。古今中外的歌唱家都非常重视歌唱的呼吸问题,我国很早就有“善歌者,必先调其气”的论述。

简单来说,人体的呼吸是呼吸肌肉群(包括气管、胸廓和肺)做类似风箱的运动,扩展和收缩胸廓,把气吸入和呼出。而气息的控制,则是在吸气和呼吸肌肉群相互抗拒的条件下,根据合唱发声的要求作出输送气息轻、弱、缓、急的气息变化。

吸气与呼气详解

吸气:著名的音乐教育家杨鸿年教授曾经说过:“歌唱艺术是由气、声、字、腔四部分构成的。呼吸是歌唱的原动力。但不要以为气吸得越多越好。吸气要适中,该多就多,该少就少,最好不要用过量的气息演唱很长的句子。要让孩子具体地感觉到,吸气象闻花,就是很好的比喻,吐气象是血压水银柱慢慢下降,急吐气,象秤砣掉下来。”

歌唱的吸气是通过鼻和口腔同时进行的,单用鼻子吸气是不够的,快吸时也来不及。吸气时,口腔稍打开,硬、软腭提起,并与提眉动作配合,口、鼻同时吸气。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打呵欠”的现象,细心体会“打呵欠”的过程,就会感受到其最起始阶段是一个很舒展的吸气过程,这种吸气是小腹微收,上腹部和腰围向外膨胀,而且有头顶和耳内欲张开的感觉。同时,还使人有一种从头顶至腰围,以至整个上身都充满气息的感觉。这种吸气感觉是非常符合歌唱要求的。而“打呵欠”的动作,可以作为一种体会歌唱吸气动作的诱导练习,帮助学生体会“只有使上腹部、腰围、两肋舒展地向外松开,气息自然流入”的感觉。

呼气:呼气时,两肋收缩,胸廓缩小,膈肌舒张,膈肌(中心腱)位置上升,使胸腔的上、下径减小,肺的容积缩小,使气体排出,完成呼气过程。呼气时,排出的气体形成的气流,就是歌唱发声的动力——气息。在自然呼吸时,呼气动作也是自然的、放松的、胸腹部自然恢复原状,而歌唱时的呼气(即歌唱),则是有控制的,必须保持吸气感觉和状态,才能使声音有气息的支持。还要依据歌曲感情的需要,真情、通畅地把气排出。吐气一般可采用“S”练吐气,可以分成匀吐、急吐、停顿分别练习。此练习可以孩子找到保持气息的感觉。另外,如果有一个人气息不稳,便会发出“嘶嘶”声,便于教师纠正。

换气:换气也是歌唱中十分重要的一环。人在不同的情绪下,讲话时的气息状态不同,换气也不同,并与情绪相一致。激动时,气息很有弹力,换气短促、强烈。忧伤时,气息平缓,换气就深沉、缓慢。同样,歌唱时也要带着歌曲的感情来换气,使换气和表现歌曲的内容融为一体,切不可因换气割断歌曲的连贯和完整。

首先要选择恰当的换气点。恰当的换气点是依据节奏、旋律、句法等来确定的,一般为一个乐句结束换一次气。遇到大的乐句,以每一小乐句结束时换气。有时因句子太长或初学者因缺乏气息训练,也可在乐句中换气。

歌唱时应尽量少换气,能一大乐句换一次的就不要每一小乐句换一次。尽可能不要中间“偷气”。这样才能保持句子连贯、完整,感情表达充分。只要加强练习,是不难做到的。还应注意克服不顾词意的完整性,在曲子的最后一个字之前换气的作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