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节气养生之惊蛰手疗

 难得来 2019-03-05

2019年3月6日 05:09:39

己亥   丁卯    壬寅    癸卯

大自然有24节气,人体有24节椎体;天上有28星宿,手指有28关节,督脉有28个穴位;天上28星宿转10圈,妇女怀孕280天......

24节气与人体的关联密切,影响极大。春夏秋冬、花开花谢,自然界一切生物无时无刻不受春湿、夏热、秋凉、冬寒的气候变化影响,人与自然是统一的整体,顺应24节气可以调节人体机能,防病健身,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惊蛰三候

一候桃始华   二候仓庚鸣

三候鹰化鸠   春来乐悠悠

惊蛰节气养生重点

【风气当令 春宜养肝】

    “惊蛰”时值公历三月上半月,天气渐渐回暖,春雷始震,泥土里的冬眠动物和多种昆虫感于春季温暖,震惊而出。保护春季“生发之气”是这个节气的重点。惊蛰节气里,“倒春寒”现象会一直延续到惊蜇的最后几天,此时阳气渐升,阴寒未尽,所以“春捂”在此节气中很重要。尤其是老年人,在此节气中不要因天气变暖而将衣服减得过少,应随气候冷暖而适当增减衣服。此时肝气旺盛,人易动怒,要注意情绪神志的调摄,随时保持心平气和,不妄动肝火。尤其中年以上人群,肝气升腾太过,易患眩晕,中风之病。

       “春来不可令背寒,寒即伤肺,令鼻塞咳嗽”,此时一定要注意保暖,尤其是体弱的孩子。

此节气用枸杞煎水擦身洗面,可使皮肤光泽不老。

      惊蛰养生的方法,可根据自身情况有选择地进行【饮食调节】、【中药调养】和【非药物调养-艾灸、手疗】

宝宝的惊蛰

【健脾疏肝,防病增高】

“春来不可令背寒,寒即伤肺,令鼻塞咳嗽”,此时一定要注意保暖,尤其是体弱的孩子。

惊蛰时节,乍暖还寒,导致宝宝抗病能力下降,人体内部系统还来不及调整适应。此时,要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抗力,春季是小儿生长的最佳季节,此时家长更要给宝宝做好防风防寒,随时观察,适量增减衣物,运动出汗后及时更换干衣,但仍然要注意“春捂”。

健脾增高促吸收,因为春季是儿童长高的最佳季节,此时务必关注宝宝健康状态,积极预防疾病,避免因疾病影响宝宝正常生长发育。此时通过小儿推拿、脏腑点穴等传统方法,可帮助宝宝身体脏腑达到最佳状态,从而充分吸收营养、促使生长激素的充分分泌,达到春季快速生长的目的。

春防风   又防寒

【饮食调养】

春季饮食调养,首先要贯彻《黄帝内经》里提出的春夏养阳的原则,也就是在饮食方面适宜吃些能温补阳气的食物。唐代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说:“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养脾气。”五行中肝属木味为酸,脾属土味为甘,木胜土。所以雨水时节的饮食应少吃酸味,多吃甜味,以养牌脏之气。可选择韭菜、香桩、百合、豌豆苗、茼蒿、荠菜、春笋、山药、藕、芋头、萝卜、荸荠、甘蔗等。

【中药调养】

春季宜用性平味甘的药物,“性”是指食物、药物有寒、热、温凉等性。“味”是指食物或药物中的酸、苦、甘,辛、咸五种味道。性平味甘的食物和药物是介于寒凉和温热之间,具有和中、补益、缓急等作用。适合于一般体质和寒凉热性病症的人选用。性平味甘的食物多为一般的营养保健品.如,太子参、黄精、甘草、枸杞子、阿胶、蜂乳等。

【精神调养】

“多喜剧、要倾诉、常登山、会自嘲”

【手疗养生】

手疗养生最为方便、易行,无论行走坐卧均可自行保健。惊蛰节气是春天的第三个节气,这个节气以风当令,会出现头疼、头晕、困乏的现象,在手部进行全息按摩,可以疏肝解郁,醒脑提神。

【艾灸养生】

惊蛰节气后,肝气升腾犯胃,会出现腹胀腹痛等现象,艾灸此穴可以补阳益气,疏导水湿。

【秘方粥食】

 萝卜粳米粥 

用料:白萝卜250克,粳米100克。
制作:   a.先将白萝卜洗净,切成小块。b.将粳米淘洗干净,放入锅内,加水适

量。同时将萝卜块也放人锅内。e. 将米锅置武火上烧开后,再用文火熬熟即成。

适用范围:消食利气,宽中止渴,凡食肥甘厚味较多,而消化力又较弱者,即可辅食此粥。

禁忌:服用人参类药物时,禁用。
白萝卜味辛、甘,性凉。入肺、胃经。《新修本草》载:'大下气,消谷,去痰癖,肥健人。生捣汁服,主消渴,试大有经验。”《东坡杂记》载:“裕陵传王荆公偏头痛方,云是禁中秘方,用萝卜汁少许,注入鼻中,左痛注右,右痛注左,或用两鼻注亦可,虽数十年患,皆一注而愈。”科学发现,萝卜还有防癌的作用。萝卜含有较多的粗纤维,它可刺激肠胃蠕动,减少粪便在肠道内停留的时间,使粪便中的致癌物质及时推出体外。所以常吃萝卜粥对健康十分有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