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资深班主任指导开学“黄金期”,决定孩子一个学期的好状态!

 QJKKK 2019-03-06

开学啦!孩子们有没有进入状态呢?有些孩子已经迅速适应了学校生活,也有些孩子还不在状态。无论孩子适应得如何,家长们都不能闲着,该给他们一个有力的助攻啦!

刚开学有一个关键的“两周黄金期”。第一周里,孩子因为新鲜感和自信心,老师和家长的叮嘱也比较能听得进去;到了第二周基本适应了,但依然对新学期有比较大的期待和憧憬,所以对自己也有一定的要求和信心。正是这段时间,是重塑孩子行为习惯的好时间。如果能乘势抓好,对孩子后期的学习生活大有裨益。

今天,知名小学资深班主任、语文教研组长明月老师 ,给大家谈谈怎样利用好这“两周黄金期”。

有人会说小学教育就是习惯教育,这话不无道理。因为小学阶段的教育就是学生养成学习和生活习惯的过程,是为他们以后的学习生活打下坚实基础的过程只有这个基础牢固了,孩子后面的路才能走得更好、更稳。

小学要培养的习惯有很多,我觉得,有四个习惯是最重要、最急需养成的。

01
集中注意力

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小学一节课有40分钟,这就要求孩子们在这40分钟里集中注意力。可是,不是每个孩子都能做到这一点。如果孩子的注意力容易分散,或者你自己意识到他在这方面比较薄弱,就要去帮助孩子纠正。

1.找出注意力分散的原因

孩子注意力不能集中,不是天生的。

有的孩子在做作业或者读书时,妈妈总会来送牛奶、送水果,其实这就影响了他的注意力。久而久之,他的思想就没有办法长时间集中,一会儿做这个一会儿做那个。

所以家里人首先要克制自己的行为,不去破坏孩子的专注力。

此外,还要看看孩子的周围是不是存在其他的诱惑,比如桌子上机关很多的文具,小朋友会很想要研究这些机关,上课的时候,他的注意力就会被这些文具吸引。

周围的诱惑减少,对孩子的干扰也就减少了。

2. 不同时要求孩子做多件事情

可以从生活的方方面面训练孩子的注意力。比如,要求孩子做事情时,指令要清晰,不能一下子让孩子做几件事情,这对孩子来说要求太高了。

3. 固定每天的阅读时间来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很多家长反映,有些孩子做事注意力很容易分散,可看动画片、打游戏的时候倒是高度专注。

这说明什么?专注力的培养要对路。培养专注力可以从孩子感兴趣、易操作的方式开始,比如舒尔特方格游戏。此外,阅读也是一种很好的培养专注力的方法可以和孩子一起阅读,每天的阅读时长从15分钟到20分钟,最后练习到每天阅读30分钟。

02
树立时间观念

让孩子树立起时间观念,就是要培养他们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任务的习惯。

树立时间观念的最佳时期,就是小一新生刚入学的上半学期。如果已经错过,就不要再错过现在这个开学初的“两周黄金期”。慢慢教孩子:爸爸妈妈不在身边的时候,你应该怎么完成每天的学习?

1. 了解时长概念

要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首先要让孩子对时间的长短有意识。一节课大约40分钟、一部电影大约一个半小时……在生活中可以有意识地强调时间,并规划出合理的作业及休息时长。

2. 分清主次

放学后,先不着急让孩子做作业。家长可以帮助孩子理清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教会孩子自己去安排事情的先后顺序。

我们推荐的顺序是这样的:

放学到家先洗手,再吃点心,休息一刻钟的时间,之后的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之内,坐在自己的小书桌边开始做当天的作业。

当天的作业可能有口头作业,也有书面作业。建议先做书面作业,口头作业可以等爸爸妈妈回来以后再进行。

3. 用好备忘录

很多孩子都有备忘录,上面有老师布置的任务。

备忘录上列了哪几条,就按照条目一项一项完成。完成了的,摊开放在一边。全部完成了,等家长签字。

检查作业时,家长也要认真仔细,不能敷衍。时间一长,你会发现,即使加班很晚很晚才回家,孩子也会把做完的作业摊好等你签字。良好的习惯就这样养成了。

4. 建立奖惩机制

没有孩子不喜欢奖励,所以家长也可以建立一些奖惩机制。奖惩的方法有很多,我们可以根据孩子的情况制订,只是注意,和孩子约定好后,一定要言出必行。

03
科学的作息

对孩子来说,他的时间分为“学习日”和“休息日”——

学习日是周一到周五,白天在学校学习,晚上回到家里;休息日一般是周六、周日,以及寒暑假等节假日。

这两个时间段里,孩子的作息时间应该是不一样的。

1. 不打乱生活节奏

学习日,孩子白天在学校,晚上回到家里,是很有规律的。大人不要轻易打乱孩子正常的生活、学习节奏。

除非一些特殊情况,学习日的晚上不应该安排带孩子出去吃饭、看电影等活动。

2. 保证充足睡眠

充足的睡眠对孩子第二天的学习来说非常重要。

孩子一天在学校要上7节课,并且注意力要十分集中,晚上就必须保证充足的睡眠。如果晚上拖到很晚睡觉,早上起不来,整个生活节奏就混乱了,直接影响孩子第二天的听课质量,还会形成恶性循环。

3. 合理安排休息日

到了休息日的时候,需要给孩子一个调剂。一周的学习生活是非常辛苦的,所以一定要给孩子娱乐休息的时间。

所以,休息日的作息和学习日应该是不一样的,绝对不建议双休日两天还都安排学习补课内容,这需要家长协调好。

04
自理生活

生活自理其实应该是在上小学之前就该培养的。孩子如果没有养成良好的自理习惯,会直接影响学习习惯。如果以下几点孩子没有做到,那么开学伊始,就该补补课了:

1. 自己的物品自己理

我们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要求孩子带回学校的回执,有些孩子说不知道放在哪里,我们打电话去问家长,家长立马就说:“老师,我放在他书包的哪个夹层了。”

这就是问题!因为书包是家长给理的,孩子当然不知道。要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就必须要让他有自理的机会。

比如,每天回到家作业做完后,就让孩子自己理书包。书和书放在一起,作业和作业放在一起,还可以准备一个作业袋,找起来也很方便。要交的作业可以夹起来,其他的本子可以放在另外一边。

一般来说,整理书包这种活,只要要求,孩子都能做。但有的家长嫌孩子整理书包太慢。你要知道,速度是练出来的。一旦形成了习惯,速度的提高也就顺理成章了。

2. 保管好自己的文具、书本

常有家长抱怨孩子总丢文具。偶尔丢失没什么,但如果孩子经常丢文具,就要引起重视了:这很可能是孩子缺乏责任心的表现,他觉得文具丢了无所谓,爸妈再买就是了。

有的孩子很有趣,自己的文具丢了之后老师捡到还给他,他还说“这不是我的”。对于这类孩子,爸爸妈妈一定要反复强调,可以准备一些姓名贴贴在文具上,然后告诉孩子,一旦丢了属于自己的东西,马上要把它找回来。

作者说:

教学中有个四字箴言,叫作“从扶到放”。老师每教授一个新的知识点,就要先扶一扶,给孩子一个台阶,看看他能不能往上走。有了台阶他能往上走了,那么我们就把这个台阶撤掉,看他能不能一下子跳上去。

养成新习惯,也是这样的过程。今天我们提到的虽然都是细节,但就是在这样的坚持中,孩子的好习惯会渐渐培养起来。当我们放手之后,看到的会是一个更自立、更优秀的孩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